上引連鑄用冷卻器是由進、出水管、冷卻腔和套體構成,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特征在于所述的 1. 1. 套體是由兩片冂形冷卻片[7]和[9]相扣,并用螺栓[5]固定構成,而 1. 1. 1. 每片冷卻片的上部為鑄坯冷卻部分,冷卻片[7]和[9]所包圍的內腔橫截面是與鑄坯橫截面相配合的鑄坯冷卻腔[10],而在 1. 1. 2. 每片冷卻片的下部為鑄模裝夾部分,冷卻片[7]和[9]所包圍的內腔橫截面,則是與鑄模安裝部橫截面相配合的鑄模裝夾腔[11];在各 1. 2. 冷卻片的一側裝有進水管[1],而該 1. 2. 1. 進水管[1]與在冷卻片內部加工的進水腔[2]相通;在 1. 3. 冷卻片的進水管[1]對應的另一側裝有出水管[4],而 1. 3. 1. 出水管[4]則與在冷卻片內部加工的出水腔[3]相通;而在 1. 4. 冷卻片內的進水腔[2]和出水腔[3]之間加工有連接進水腔[2]和出水腔[3]的連接腔[6]。(*該技術在200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的是上引連續鑄造設備的部件,尤其是上引連續鑄造用的冷卻器。現有的上引連續鑄造用冷卻器,均是整體結構。它是由三層管狀套套裝而成。其中最里層管的內腔通過鑄坯,而三套裝管構成的內、外兩層圓柱筒形腔,為進、出水冷卻腔。這種結構的冷卻器其鑄坯的冷卻腔橫截面是圓形,對生產橫截面為圓環形的空心坯料或圓形的實心坯料是非常適用的。但是,對生產非圓截面的鑄坯,特別是對厚度較薄而寬度又較寬的一類板狀鑄坯的生產,就會出現冷卻效果不好、浪費結晶器鑄模的材料、增加結晶器的重量等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問題而提供一種適合上引連鑄生產板狀鑄坯冷卻的組裝式冷卻器。本技術是通過如下措施來實現的在主要由進、出水管、冷卻腔和套體構成的上引連鑄冷卻器,本方案的特點在于所述的套體是由兩片冂形冷卻片7和9相扣,并用螺栓5固定構成,而每片冷卻片的上部為鑄坯冷卻部分,冷卻片7和9所包圍的內腔橫截面是與鑄坯橫截面相配合的鑄坯冷卻腔10,而在每片冷卻片的下部為鑄模裝夾部分,冷卻片7和9所包圍的內腔橫截面,則是與鑄模安裝部橫截面相配合的鑄模裝夾腔11;在各冷卻片的一側裝有進水管1,而該進水管1與在冷卻片內部加工的進水腔2相通;在冷卻片的進水管1對應的另一側裝有出水管4,而出水管4則與在冷卻片內部加工的出水腔3相通;而在冷卻片內的進水腔2和出水腔3之間加工有連接進水腔2和出水腔3的連接腔6。本方案除上述技術特征外還有如下特點,即所述的冷卻片7和9之間還夾有墊片8。而所述的墊片8采用的材質是石墨。用本方案構成的上引連鑄用冷卻器,由于其冷卻套體是由兩片冂形冷卻片相扣裝,并用螺栓固定來構成的,因此,冷卻片所包圍的內腔橫截面則可制成各種非圓截面,尤其是厚度薄而寬度長的板類。這對用上引連鑄來生產板狀鑄坯,冷卻器采用本方案要比現有技術顯得優越。首先,鑄坯的冷卻效果好,再加有墊片的存在使板狀鑄坯的厚度極易改變,而無需更改冷卻器。另外,本方案的冷卻器也較容易制造,本身的重量也較輕,同時也節省了結晶器石墨鑄模的用料。由此可見,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一種實施例的部分剖視示意圖;圖2為圖1的側視示意圖;圖3為圖1的俯視示意圖;圖4為圖1的A-A向剖視示意圖;圖5為圖1的B-B向剖視示意圖。下面通過一具體實施例,并結合其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闡述。上引連鑄用冷卻器的冷卻套體是由兩片冂形冷卻片7和9相扣裝,在相扣裝的兩冷卻片7和9相接觸的部位夾裝有用石墨材料制成的墊片8,然后用螺栓5將夾有墊片8的兩冷卻片7和9固定而構成。每片冷卻片的上部為鑄坯的冷卻部分,冷卻片7和9所包圍的內腔的橫截面,則是要與鑄坯橫截面相配合的鑄坯冷卻腔10,引出的鑄坯即從冷卻腔10穿過并在此腔中冷卻。而在每片冷卻片的下部則為結晶器鑄模的裝夾部分,冷卻片7和9所包圍的內腔的橫截面,則要與鑄模安裝部橫截面相配合的鑄模裝夾腔11,鑄模通過此腔與冷卻器連接。另外,在各冷卻片的一側裝有輸入冷卻水的進水管1,而該進水管1與在冷卻片內部加工用于冷卻鑄坯的進水腔2相通;而在冷卻片的進水管1對應的另一側裝有冷卻水的出水管4,而出水管4則與在冷卻片內部加工用于冷卻鑄坯的出水腔3相通;而在冷卻片內的進水腔2和出水腔3之間,還要加工有連接進水腔2和出水腔3的連接腔6。連接腔6的部位,正是與冷卻器鑄模裝夾腔11的部位相對應的位置,主要用于冷卻石墨鑄模。由此就構成了本技術的上引連鑄用冷卻器。實施本方案所需的其他
技術實現思路
,均為本專業普通技術人員所公知的技術,故不贅述。權利要求1.上引連鑄用冷卻器是由進、出水管、冷卻腔和套體構成,本技術的特征在于所述的1.1.套體是由兩片冂形冷卻片和相扣,并用螺栓固定構成,而1.1.1.每片冷卻片的上部為鑄坯冷卻部分,冷卻片和所包圍的內腔橫截面是與鑄坯橫截面相配合的鑄坯冷卻腔,而在1.1.2.每片冷卻片的下部為鑄模裝夾部分,冷卻片和所包圍的內腔橫截面,則是與鑄模安裝部橫截面相配合的鑄模裝夾腔;在各1.2.冷卻片的一側裝有進水管,而該1.2.1.進水管與在冷卻片內部加工的進水腔相通;在1.3.冷卻片的進水管對應的另一側裝有出水管,而1.3.1.出水管則與在冷卻片內部加工的出水腔相通;而在1.4.冷卻片內的進水腔和出水腔之間加工有連接進水腔和出水腔的連接腔。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卻片[7]和[9]之間還夾有墊片[8]。3.按照權利要求1或所2述的冷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墊片[8]采用的材質是石墨。專利摘要上引連鑄用冷卻器屬于上引連續鑄造設備用的部件。現有冷卻器的冷卻套體都是整體,而其內腔的橫截面又均是圓形,這對板形鑄坯的冷卻效果極差。本技術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適合板類鑄坯冷卻的組裝式冷卻器。本方案的特點是冷卻套是由兩片形冷卻片相扣裝并由螺栓固定而成,其包圍的內腔即為鑄坯的冷卻腔;在冷卻片內加工有進、出水腔和兩腔的連接腔,并與對應的進、出水管相接。由此構成對板形鑄坯冷卻效果好,易加工又節省材料的上引連鑄用冷卻器。文檔編號B22D11/04GK2195988SQ9424014公開日1995年5月3日 申請日期1994年4月6日 優先權日1994年4月6日專利技術者夏立德 申請人:山東省新泰市銅材研究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夏立德,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省新泰市銅材研究所,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