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關于一種帶式傳動系統及包括所述系統的齒條輔助式電動轉向設備,其可改善電力傳遞效率,且可增加其耐用性同時防止由于驅動馬達而帶動條帶的操作時,滾珠螺帽及螺帽滑輪之間的滑動,導致無滾珠螺帽及螺帽滑輪的牽引力而旋轉,并當齒條滑動且滾珠螺帽及螺帽滑輪轉動時,使得由齒條、滾珠螺帽、螺帽滑輪等傳遞而來之振動及噪音減至最低,而提供給用戶方便的駕駛功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帶式傳動系統及包括所述系統的齒條輔助式電動轉向設備。更具體地,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帶式傳動系統及包括帶式傳動系統的齒條輔助式電動轉向設備,可增加其耐用性同時防止由于驅動馬達而帶動條帶的操作時,滾珠螺帽及螺帽滑輪之間的滑動,導致無滾珠螺帽及螺帽滑輪的牽引力而旋轉,且當螺帽滑輪及滾珠螺帽旋轉而齒條滑動時,使得由齒條、滾珠螺帽,螺帽滑輪等傳遞而來之振動及噪音減至最低,而提供給用戶方便的駕駛功能。
技術介紹
一般的齒條輔助式電動轉向設備包括由方向盤連接至兩邊車輪的一轉向系統,及輔助動力機構以提供輔助轉向動力至轉向系統?!DI是簡要繪示一般的齒條輔助式電動轉向設備的部分剖面圖,圖2是簡要繪示所述一般的齒條輔助式電動轉向設備中的一帶式傳動系統。所述一般的齒條輔助式電動轉向設備包括由方向盤105連接至兩邊車輪150的一轉向系統100,及輔助動力機構160以提供輔助轉向動力至轉向系統100。轉向系統100包括一轉向軸110,所述轉向軸的上端與方向盤105連接以與方向盤105 —起轉動,而下端透過一對萬用接頭115與小齒輪軸120連接。更進一步,小齒輪軸120透過齒條-小齒輪機構部135與齒條155連接,且齒條155的兩端透過連接桿140及關節臂145與車輪150連接。小齒輪125形成于小齒輪軸120的下端,且與形成于齒條155外周表面一側的齒條齒輪130嚙合,如此則可形成齒條-小齒輪機構部135。輔助動力機構160包括一扭矩傳感器117以感測由駕駛員施加于方向盤105的轉向力矩,且輸出與被感測到的轉向力矩相稱的一電訊號;一電子控制單兀(ECU)為基于由扭矩傳感器117傳遞來的電訊號以產生一控制訊號;一馬達165為基于由電子控制單兀(ECT)傳遞來的控制訊號產生輔助轉向動力;以及一帶式傳動系統170為透過帶條120將由馬達165產生的輔助轉向動力傳遞至一齒條155。帶式傳動系統170包括由電子控制單元(ECT)控制的一馬達165 ;固定于馬達165的一軸165a的馬達滑輪205a ;帶條210纏繞于馬達滑輪205a ;用以在環繞于齒條155的齒條外殼200中支撐齒條155的滾珠螺帽220 ;以及螺帽滑輪205b,螺帽滑輪205b為與滾珠螺帽220的外周表面連結。滾珠螺帽220為當與齒條155嚙合時透過滾珠而轉動,以使齒條155于齒條外殼200內側滑動。用以支撐滾珠螺帽220轉動的軸承340為裝設于滾珠螺帽220的外周表面。然而,依據
技術介紹
,滾珠螺帽及螺帽滑輪因為滑動的產生而無牽引力地旋轉,如此一來電力傳遞效率將劣化,且輔助轉向動力亦無法精確地傳遞。甚且,還有一個問題是當齒條滑動且滾珠螺帽轉動時,齒條、滾珠螺帽、螺帽滑輪、軸承、齒條外殼等等會產生噪音及振動,且這些噪音及振動會傳遞至其他組件,因此會造成固定組件的松動。更進一步,傳遞而來的噪音及震動亦會同時傳遞給駕駛員及其他組件,因此降低了駕駛員駕駛的順暢度。
技術實現思路
因此,本專利技術為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所發生之問題,且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帶式傳動系統及包括所述系統的齒條輔助式電動轉向設備,其可增加其耐用性同時防止由于驅動馬達而帶動條帶的操作時,滾珠螺帽及螺帽滑輪之間的滑動,導致無滾珠螺帽及螺帽滑輪的牽引力而旋轉,并當齒條滑動且滾珠螺帽及螺帽滑輪轉動時,使得由齒條、滾珠螺帽、螺帽滑輪等傳遞而來之振動及噪音減至最低,而提供給用戶方便的駕駛功能。根據本專利技術一方面是提供一種帶式傳動系統,包括一滾珠螺帽,所述滾珠螺帽與一齒條嚙合,且配置以滑動所述齒條;一螺帽滑輪,所述螺帽滑輪與所述滾珠螺帽的外周表 面嚙合,且配置以傳遞一條帶之驅動力;以及復數個支撐件,所述復數個支撐件形成于螺帽滑輪的內周表面,且配置以當所述螺帽滑輪與所述滾珠螺帽嚙合時彈性變形而增加其支撐力。根據本專利技術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種齒條輔助式電動轉向設備,包括一扭矩傳感器,所述扭矩傳感器為輸出與轉向力矩相稱的一電訊號;一電子控制單兀,所述電子控制單兀為基于由所述扭矩傳感器傳遞來的所述電訊號以產生一控制訊號;一馬達,所述馬達為基于由所述電子控制單元傳遞來的所述控制訊號產生輔助轉向動力;以及一帶式傳動系統,所述帶式傳動系統為將由所述馬達產生的輔助轉向動力傳遞至一齒條,其中帶式傳動系統包括一滾珠螺帽,所述滾珠螺帽與一齒條嚙合,且配置以滑動所述齒條;一螺帽滑輪,所述螺帽滑輪與所述滾珠螺帽的外周表面嚙合,且配置以傳遞一條帶之驅動力;以及復數個支撐件,所述復數個支撐件形成于螺帽滑輪的內周表面,且配置以當所述螺帽滑輪與所述滾珠螺帽嚙合時彈性變形而增加其支撐力。因此,本專利技術具有可增加其耐用性同時防止由于驅動馬達而帶動條帶的操作時,滾珠螺帽及螺帽滑輪之間的滑動,導致無滾珠螺帽及螺帽滑輪的牽引力而旋轉的功效,使得當齒條滑動且滾珠螺帽及螺帽滑輪轉動時,由齒條、滾珠螺帽、螺帽滑輪等傳遞而來之振動及噪音減至最低,而提供給用戶方便的駕駛功能。附圖說明圖I是簡要繪示一般的齒條輔助式電動轉向設備的部分剖面圖;圖2是簡要繪示所述一般的齒條輔助式電動轉向設備中的一帶式傳動系統;圖3是依據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帶式傳動系統的部分分解透視圖;圖4及圖5是依據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所繪示帶式傳動系統中的螺帽滑輪的前視圖;圖6是依據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所繪示帶式傳動系統中的滾珠螺帽及螺帽滑輪連結狀態的前視圖;圖7是依據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例所繪示的帶式傳動系統的部分分解透視圖;以及圖8及圖9是依據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例所繪示帶式傳動系統中的螺帽滑輪的前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參照所附圖式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下列描述及各圖是采用相同的編號標示相同的組件。下列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現有附加功能及架構的詳細描述不多加贅述而并不會使本專利技術不明確。此外,用于描述本專利技術組件的每一較佳實施例,如第一、第二、A、B、(a)、(b)或相似者,并非是用于界定相關組件的本質、狀態或順序,而僅是用于分辨其它的組件。需注意的是,如果本說明書描述一組件是“連接”、“耦合”或“接合”至另一組件,則一第三組件可 以“連接”、“耦合”及“接合”于該第一組件及第二組件之間,縱然該第一組件是可以直接連接、裝配或接合于第二組件。圖3是依據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帶式傳動系統的部分分解透視圖;圖4及圖5是依據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所繪示帶式傳動系統中的螺帽滑輪的前視圖;圖6是依據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所繪示帶式傳動系統中的滾珠螺帽及螺帽滑輪連結狀態的前視圖;圖7是依據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例所繪示的帶式傳動系統的部分分解透視圖;圖8及圖9是依據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例所繪示帶式傳動系統中的螺帽滑輪的前視圖。請參照圖3至圖9,并配合圖I及圖2,依據本專利技術的帶式傳動系統包括與齒條155嚙合,以使齒條155滑動的滾珠螺帽220 ;與滾珠螺帽220的外周表面嚙合,以傳遞帶條210的驅動力的螺帽滑輪305 ;以及被提供于螺帽滑輪305的內周表面,且當與滾珠螺帽220嚙合時彈性變形而增加其支撐力的支撐件310。帶式傳動系統包括一驅動裝置及一被驅動裝置。驅動裝置包括由電子控制單元控制的馬達165 ;與馬達165的一軸165a、帶條210等連結的馬達滑輪205a。此外,被驅動裝置包括用以在環繞于齒條155的齒條外殼200中支撐齒條155的滾珠螺帽220,以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式傳動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滾珠螺帽,所述滾珠螺帽與一齒條嚙合,且配置以滑動所述齒條;一螺帽滑輪,所述螺帽滑輪與所述滾珠螺帽的外周表面嚙合,且配置以傳遞一條帶之驅動力;以及復數個支撐件,所述復數個支撐件形成于螺帽滑輪的內周表面,且配置以當所述螺帽滑輪與所述滾珠螺帽嚙合時彈性變形而增加其支撐力。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濟虎,
申請(專利權)人:萬都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