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超深沖Ti-IF鋼冷軋及退火工藝,鋼板坯的化學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符合:C?≤0.005%,Mn?≤0.2%,P?≤0.01%,S?≤0.008%,Alt?≥0.015%,Ti?0.04-0.064%,?N≤0.006%,其余為Fe和無法檢測的微量雜質;其冷軋工藝采用五道次冷軋,五道次冷軋總壓下量為75%-85%;入口軋制速率與出口軋制速率分別為114-122m/min,575-618?m/min;入口延伸與出口延伸分別為260KN,29KN;退火處理工藝為:兩階段升溫,加熱速率分別為70-85℃/小時和30-45℃/小時,退火溫度為680℃-720℃,保溫時間為8-15小時,后采用三階段冷卻,冷卻速率分別為25-35℃/小時、35-45℃/小時、15-25℃/小時,冷卻至室溫。其優(yōu)點是:經(jīng)該工藝處理后的抗拉強度達到290-320MPa,屈服強度100-160MPa,應變硬化指數(shù)≥0.25,平面各向異性度≤0.60。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冶金
,涉及一種超深沖Ti-IF鋼冷軋及退火工藝。
技術介紹
超低碳無間隙原子鋼(IF鋼)的特點是碳氮含量很低,并在鋼中加入Ti和Nb,形成Ti和Nb的C、N化合物,使鋼中的碳、氮間隙原子得以消除,從而具有優(yōu)越的深沖性能。IF鋼冷軋過程中形成的{111}面織構經(jīng)過位錯開動過程,使{111}的儲存能量增加。因為位錯儲存速率與晶粒取向有關,使其具有較高的形變儲能,退火過程中,這些亞晶(或晶粒)將優(yōu)先回復并在原位形核,其后吞并其它取向的晶粒,使{111}面織構進一步加強。另外晶粒尺寸、析出物形態(tài)以及C、N間隙原子和置換型原子Ti、Nb、P、Si等的溶量也是影響退火過程中{111}織構形成的主要因素。按照合金元素的不同,IF鋼被分為3種即單一添加Ti,單一添加Nb和同時添加Ti和Nb。Ti-IF鋼的再結晶溫度比Nb-IF鋼的再結晶溫度低, 因為Nb-IF鋼的沉淀物(MnS、AlN、NbC)比Ti-IF鋼中的沉淀物(TiN、TiS和TiC)細小,在一個給定較低的退火溫度下,Ti-IF鋼比Nb-IF鋼具有更高的成型性。為了提高IF鋼深沖性能,制定適宜的冷軋及退火工藝十分必要。201110393370. 2的中國專利技術專利公開了一種含鈦IF鋼及退火工藝,該專利所述退火工藝不適合大工業(yè)批量生產,僅適用于小試樣退火以獲得優(yōu)異性能。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公開一種適合批量生產的具有超深沖性能的Ti-IF鋼冷軋及退火工藝。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本專利技術的鋼,其板坯的化學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符合C ( O. 005%, Mn(O. 2%, P 彡 O. 01%, S 彡 O. 008%, Alt 彡 O. 015%, Ti O. 04-0. 064%, N 彡 O. 006%,其余為Fe和無法檢測的微量雜質;其冷軋工藝采用五道次冷軋,五道次冷軋總壓下量為75%-85% ;入口軋制速率與出口軋制速率分別為114-122m/min,575-618 m/min ;入口延伸與出口延伸分別為260KN,29KN ;退火處理工藝為兩階段升溫,加熱速率分別為70_85°C /小時和30-450C /小時,退火溫度為680°C _720°C,保溫時間為8_15小時,后采用三階段冷卻,冷卻速率分別為25-35°C /小時、35-45°C /小時、15_25°C /小時,冷卻至室溫。本專利技術的優(yōu)點是經(jīng)該工藝處理后的抗拉強度達到290_320MPa,屈服強度100-160MPa,應變硬化指數(shù) >0.25,平面各向異性度Δγ ^ O. 60。附圖說明圖I為700°C退火工藝曲線圖;圖2為退火試樣金相組織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描述。實施例I將擬軋制的板坯放入加熱爐,板坯的化學成分及重量百分含量為C O. 0045%,MnO.14%, PO. 009%, S O. 0035%, Ti O. 062%, NO. 004%,其余為 Fe 和無法檢測的微量雜質。五道次冷軋總壓下量為80%,每道次壓下量分別為34. 6%,36. 3%,32. 2%,26. 6%、4.8%,見表1,入口軋制速率與出口軋制速率分別為121m/min,612m/min ;入口延伸與出口 延伸分別為260KN,29KN,見表2。退火處理工藝為兩階段升溫,加熱速率分別為75°C /小時和40°C /小時,退火溫度為680°C,保溫時間為11小時,采用三階段冷卻,冷卻速率分別為30°C /小時、40°C /小時、20°C /小時。依據(jù)上述工藝處理之后的IF鋼試樣的力學性能檢測值見表3,加熱曲線如圖1,金相組織如圖4,試樣中以{111}織構為主。表I冷軋壓下量|___ 一逬次…a次(邊次Wii!次IUtf次 wig ···· >κ H-f f/a W η Kf nm | hy/嗖丨丨冊) :咬_〗丨丨(卜+.f 度圓I 3.95 34.6% 2.584 36.3% [ 1.646 | 32.2% 1.116 26.6% 0.819 4.8% 0,78表2軋制速率與延伸率設定值I入π I—、二機架間I二三機架間I三、四機架間I四、五機架間 I出π軋制速率設定 m/mim 121 185_290_428_ 583_612延伸設定 KN|260 |441|331\218!230\29 Rp0.2/N/mn2 Rm/N/mm2 Rp0 2/Rm A% nrWikΤ 22900. 3848 0.275 . 796攝 TTo295 O. 3751 0.291 1.662i方向 |ll61300|θ. 38丨52|〇.28 | · 6表3力學性能權利要求1.一種超深沖Ti-IF鋼冷軋及退火工藝,其特征是鋼板坯的化學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符合c ( O. 005%, Mn ( O. 2%, P 彡 O. 01%, S 彡 O. 008%, Alt 彡 O. 015%, TiO.04-0. 06 4%, N^O. 006%,其余為Fe和無法檢測的微量雜質;其冷軋工藝采用五道次冷車L,五道次冷軋總壓下量為75%-85% ;入口軋制速率與出口軋制速率分別為114-122m/min,575-618 m/min ;入口延伸與出口延伸分別為260KN,29KN ;退火處理工藝為兩階段升溫,加熱速率分別為70-85°C /小時和30-45°C /小時,退火溫度為680°C _720°C,保溫時間為8-15小時,后采用三階段冷卻,冷卻速率分別為25-35°C /小時、35_45°C /小時、15_25°C /小時,冷卻至室溫。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超深沖Ti-IF鋼冷軋及退火工藝,鋼板坯的化學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符合C ≤0.005%,Mn ≤0.2%,P ≤0.01%,S ≤0.008%,Alt ≥0.015%,Ti 0.04-0.064%, N≤0.006%,其余為Fe和無法檢測的微量雜質;其冷軋工藝采用五道次冷軋,五道次冷軋總壓下量為75%-85%;入口軋制速率與出口軋制速率分別為114-122m/min,575-618 m/min;入口延伸與出口延伸分別為260KN,29KN;退火處理工藝為兩階段升溫,加熱速率分別為70-85℃/小時和30-45℃/小時,退火溫度為680℃-720℃,保溫時間為8-15小時,后采用三階段冷卻,冷卻速率分別為25-35℃/小時、35-45℃/小時、15-25℃/小時,冷卻至室溫。其優(yōu)點是經(jīng)該工藝處理后的抗拉強度達到290-320MPa,屈服強度100-160MPa,應變硬化指數(shù)≥0.25,平面各向異性度≤0.60。文檔編號C22C38/14GK102912232SQ20121046398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1月16日專利技術者馮巖青, 張曉燕, 王勇, 張秀飛, 白雅瓊 申請人:內蒙古包鋼鋼聯(lián)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超深沖Ti?IF鋼冷軋及退火工藝,其特征是:鋼板坯的化學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符合:C?≤0.005%,Mn?≤0.2%,P?≤0.01%,S?≤0.008%,Alt?≥0.015%,Ti?0.04?0.064%,?N≤0.006%,其余為Fe和無法檢測的微量雜質;其冷軋工藝采用五道次冷軋,五道次冷軋總壓下量為75%?85%;入口軋制速率與出口軋制速率分別為114?122m/min,575?618?m/min;入口延伸與出口延伸分別為260KN,29KN;退火處理工藝為:兩階段升溫,加熱速率分別為70?85℃/小時和30?45℃/小時,退火溫度為680℃?720℃,保溫時間為8?15小時,后采用三階段冷卻,冷卻速率分別為25?35℃/小時、35?45℃/小時、15?25℃/小時,冷卻至室溫。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馮巖青,張曉燕,王勇,張秀飛,白雅瓊,
申請(專利權)人:內蒙古包鋼鋼聯(lián)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