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泵管生產加工工藝
本專利技術涉及生產加工領域,具體是一種泵管生產加工工藝。
技術介紹
在建筑領域中,經常會用到混凝土,要輸送這些混凝土,除了少量的桶裝等,在大型建筑中,往往使用泵車,泵車又稱混凝土泵車,利用壓力將混凝土沿管道連續輸送的機械。由泵體和輸送管組成。按結構形式分為活塞式、擠壓式、水壓隔膜式。泵體裝在汽車底盤上,再裝備可伸縮或曲折的布料桿,就組成泵車。泵車上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泵管,混凝土輸送泵管道的簡稱,因混凝土簡稱砼(t0ng),故常稱作砼泵管。很容易理解,泵管是隨著混凝土輸送泵的出現而同時出現的一種新型的建筑工程配件產品,它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效率,把從前需要用人工或吊車一桶桶或一斗斗的作業方式改為了快速的將混凝土輸送到需要澆注的地方,使施工效率提高了近百倍。泵管一般分為125和150兩種,而這兩種又各有高壓和低壓之分。125型泵管的低壓型號為外徑是Φ 133的管道,高壓為外徑是Φ 140的管道;150型的泵管的低壓型號為外徑是Φ159的管道,高壓為外徑是Φ168的管道。泵管的管頭是經過特殊加工的管接頭,通過焊接與管體連接,每根管道的連接則是通過精鑄工藝加工而成的管卡來連接。為了增加泵管的機械強度,往往會對泵管進行淬火處理。目前淬火處理的各步一般是根據經驗或者較常規的處理,淬火后的機械強度會隨著淬火中各步的物理條件不同而具有很大的差別,另外,泵管中的耐磨圈一般都是先經過淬火處理的,在泵管進行處理時,耐磨圈很容易在二次淬火中發生退火現象,從而降低機械強度,增加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正是以上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淬火后機械強度穩定而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泵管生產加工工藝,包括以下幾步:步驟一、耐磨圈預處理,將耐磨圈進行淬火、拋光等預處理后待用;步驟二、法蘭焊接,將法蘭與泵管管體焊接在一起;步驟三、管體淬火,將經過步驟二處理的焊接有法蘭的泵管管體進行淬火處理;步驟四、耐磨圈安裝,將經過步驟一處理的待用耐磨圈裝入經過步驟三處理的淬火后的安裝有法蘭的泵管管體;步驟五、防腐蝕層噴涂,將經過步驟四安裝了耐磨圈的泵管管體外圍噴涂上防腐層。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德元,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鴻通方元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