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轉動流體阻尼器,該轉動流體阻尼器包括相互獨立的上下兩部分,該轉動流體阻尼器上部分包括:上部圓盤法蘭(1)、第一永磁鐵塊(7)、第一壓塊(5),第一永磁鐵塊(7)通過第一壓塊(5)固定在上部圓盤法蘭(1)內;該轉動流體阻尼器下部分包括:圓盤(20)、與圓盤(20)相對設置的下部圓盤法蘭(13)、將圓盤(20)與下部圓盤法蘭(13)無泄漏連接的液壓缸(11),下部圓盤法蘭(13)、圓盤(20)和液壓缸(11)組成封閉式無泄漏空間,阻尼液(8)充滿該封閉式無泄漏空間;利用磁力推動阻尼器中的葉片轉動,當葉片轉動時,阻尼液流過葉片上的小圓通孔,阻尼液流過葉片上的小圓通孔(阻尼孔)時耗能,起到振動控制的效果。(*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提出一種轉動流體阻尼器,屬于結構振動控制領域。
技術介紹
轉動流體阻尼器是一種有效的結構阻尼器,但轉動流體阻尼器在工作過程中存在轉動流體阻尼器內流體滲漏的可能,因此在不允許漏液的場合,轉動流體阻尼器的使用就受到了限制。如果要在不允許漏液的場合使用轉動流體阻尼器,那么就需要一種無泄漏轉動流體阻尼器。
技術實現思路
技術問題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無泄漏轉動流體阻尼器,特別適用于不允許漏液時的結構振動控制。技術方案本技術利用流體運動耗能提供阻尼,選用非磁性材料、阻尼液、永磁鐵塊作為該轉動流體阻尼器的基本材料,阻尼液充滿封閉式液壓缸內。具體利用磁力推動轉動葉片運動,當轉動葉片運動時,阻尼液穿過轉動葉片上的小圓通孔(阻尼孔)起到耗散結構振動能量效果。該轉動流體阻尼器包括相互獨立的上下兩部分,該轉動流體阻尼器上部分包括上部圓盤法蘭、第一永磁鐵塊、第一壓塊,第一永磁鐵塊通過第一壓塊固定在上部圓盤法蘭內;該轉動流體阻尼器下部分包括圓盤、與圓盤相對設置的下部圓盤法蘭、將圓盤與下部圓盤法蘭無泄漏連接的液壓缸,下部圓盤法蘭、圓盤和液壓缸組成封閉式無泄漏空間,阻尼液充滿該封閉式無泄漏空間;該轉動流體阻尼器下部分還包括轉動葉片、圓軸、空心圓軸、固定葉片、第二永磁鐵塊、第二壓塊;空心圓軸套在圓軸上,空心圓軸與圓軸光滑接觸,圓軸的下端面與下部圓盤法蘭無泄漏連接,圓軸的上端面與圓盤的外表面齊平且無泄漏連接;空心圓軸的上端面與圓盤的下表面光滑接觸,空心圓軸的下端面與下部圓盤法蘭的上表面光滑接觸;轉動葉片一側與空心圓軸連接,轉動葉片另一側與液壓缸光滑接觸,轉動葉片的上端面與圓盤的下表面光滑接觸,轉動葉片的下端面與下部圓盤法蘭的上表面光滑接觸;固定葉片一側與液壓缸連接,固定葉片的另一側與空心圓軸光滑接觸,固定葉片的上端面與圓盤的下表面光滑接觸,固定葉片的下端面與下部圓盤法蘭的上表面光滑接觸;第二永磁鐵塊通過第二壓塊固定在轉動葉片內,小圓通孔沿轉動葉片的高度方向分布。轉動葉片和固定葉片都為扇形結構,轉動葉片的內半徑等于空心圓軸的外半徑,固定葉片的外半徑等于液壓缸的內半徑,轉動葉片在液壓缸里關于空心圓軸的一外圓周線均布,固定葉片在液壓缸里關于液壓缸的一內圓周線均布,每片轉動葉片處于兩片固定葉片的中間。上部圓盤法蘭的軸線、圓盤的的軸線、下部圓盤法蘭、液壓缸的軸線、空心圓軸的軸線與圓軸的軸線重合;第一永磁鐵塊所受力系的作用線簡化到空心圓軸一點時,主矢的作用線與空心圓軸的軸線重合,主矩的作用面與空心圓軸的軸線垂直;第二永磁鐵塊所受力系的作用線簡化到空心圓軸一點時,主矢的作用線與空心圓軸的軸線重合,主矩的作用面與空心圓軸的軸線垂直。小圓通孔能改設在固定葉片上,并沿固定葉片的高度方向分布。在轉動葉片上開有小圓通孔時,在固定葉片上同時開有與小圓通孔相同要求的小圓通孔,即固定葉片上的小圓通孔沿固定葉片的高度方向分布。使用時,上部圓盤法蘭(或下部圓盤法蘭)通過螺栓固定在轉動體上,下部圓盤法蘭(或上部圓盤法蘭)通過螺栓固定在靜止的基礎上。有益效果液壓缸、下部圓盤法蘭、圓盤組成無泄漏密閉空間,轉動葉片由磁力推 動在此密閉空間繞圓軸轉動,當轉動葉片轉動時,阻尼液流過轉動葉片上的小圓通孔,阻尼液流過轉動葉片上的小圓通孔時耗能,起到抑制振動的效果。由于轉動葉片僅在無泄漏密閉空間內運動,且沒有使用動密封,該轉動流體阻尼器不會出現一般轉動流體阻尼器在振動控制過程中的漏液現象。附圖說明圖I是轉動流體阻尼器的正視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中上部圓盤法蘭I的仰視圖;圖3是圖2中上部圓盤法蘭I的A — A向剖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I中安裝有第一永磁鐵塊7的上部圓盤法蘭I的A — A向剖視圖;圖5是圖I中轉動流體阻尼器的下部分的C一C向俯視剖視示意圖;圖6是轉動葉片10的俯視圖;圖7是圖5中轉動葉片10的B — B向剖視結構示意圖;圖8是圖5中安裝有第二永磁鐵塊21和第二壓塊18的轉動葉片10的B — B向剖視結構示意圖;圖9是圖3中第一 T形柱狀槽23的結構示意圖;圖10是圖7中第二 T形柱狀槽24的結構示意圖;以上的圖中有上部圓盤法蘭1,第一螺栓孔2,第一螺栓3,第一光孔4,第一壓塊5,第一螺紋孔6,第一永磁鐵塊7,阻尼液8,小圓通孔9,轉動葉片10,液壓缸11,第二螺栓孔12,下部圓盤法蘭13,圓軸14,空心圓軸15,第二光孔16,第二螺栓17,第二壓塊18,第二螺紋孔19,圓盤20,第二永磁鐵塊21,固定葉片22,第一 T形柱狀槽23,第二 T形柱狀槽24,第一 T形柱狀槽23的上部寬度較小的柱狀槽25,第一 T形柱狀槽23的下部寬度較大的柱狀槽26,第二 T形柱狀槽24的上部寬度較大的柱狀槽27,第二 T形柱狀槽24的下部寬度較小的柱狀槽28。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本技術提出一種轉動流體阻尼器,利用磁力推動阻尼器中的轉動葉片運動,當轉動葉片運動時,阻尼液流過轉動葉片上的小圓通孔(阻尼孔),阻尼液流過轉動葉片上的小圓通孔(阻尼孔)時耗能,起到控制振動的效果。對本技術的實施例的下列說明實質上僅僅是示例性的,并且目的絕不在于限制本技術的應用或使用。該轉動流體阻尼器轉動葉片10的上表面有第二 T形柱狀槽24,第二 T形柱狀槽24由第二 T形柱狀槽24的下部寬度較小的柱狀槽28和第二 T形柱狀槽24的上部寬度較大的柱狀槽27組成;第二柱狀永磁鐵塊21的形狀與第二 T形柱狀槽24下部寬度較小的柱狀槽28的形狀相同,第二柱狀永磁鐵塊21的尺寸與第二 T形柱狀槽24下部寬度較小的柱狀槽28的尺寸相同;第二柱狀永磁鐵塊21置于第二 T形柱狀槽24下部寬度較小的柱狀槽28內,第二柱狀永磁鐵塊21的下表面與第二 T形柱狀槽24下表面貼合,即第二柱狀永磁鐵塊21的下表面與第二 T形柱狀槽24下部寬度較小的柱狀槽28的下表面貼合;第二柱狀永磁鐵塊21的磁極在上下兩個端面;第二柱狀壓塊18的形狀與第二 T形柱狀槽24上部寬度較大的柱狀槽27的形狀相同,第二柱狀壓塊18的尺寸與第二 T形柱狀槽24上部寬度較大的柱狀槽27的尺寸相同;第二螺紋孔19沿第二 T形柱狀槽24上部寬度較大的柱狀 槽27的一圓周線均布;第二光孔16沿第二柱狀壓塊18的一圓周線均布;第二柱狀壓塊18置于第二 T形柱狀槽24上部寬度較大的柱狀槽27內,第二柱狀壓塊18的下表面與第二柱狀永磁鐵塊21的上表面貼合,第二柱狀壓塊18的上表面與轉動葉片10的上表面齊平;第二柱狀壓塊18上的第二光孔16的數量與轉動葉片10的第二 T形柱狀槽24的第二螺紋孔19的數量相同,第二柱狀壓塊18上的第二光孔16的軸線與轉動葉片10的第二 T形柱狀槽24的第二螺紋孔19的軸線重合;第二螺栓17的帶螺紋端穿過第二光孔16擰入第二螺紋孔19,第二螺栓17擰緊時,第二螺栓17將第二柱狀壓塊18壓緊;小圓通孔9沿轉動葉片10高度方向分布,小圓通孔9不得與第二 T形柱狀槽24接觸;上部圓盤法蘭I的下表面有第一 T形柱狀槽23,第一 T形柱狀槽23由第一 T形柱狀槽23上部寬度較小的柱狀槽25和第一 T形柱狀槽23下部寬度較大的柱狀槽26組成;第一柱狀永磁鐵塊7的形狀與第一T形柱狀槽23上部寬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轉動流體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該轉動流體阻尼器包括相互獨立的上下兩部分,該轉動流體阻尼器上部分包括:上部圓盤法蘭(1)、第一永磁鐵塊(7)、第一壓塊(5),第一永磁鐵塊(7)通過第一壓塊(5)固定在上部圓盤法蘭(1)內;該轉動流體阻尼器下部分包括:圓盤(20)、與圓盤(20)相對設置的下部圓盤法蘭(13)、將圓盤(20)與下部圓盤法蘭(13)無泄漏連接的液壓缸(11),下部圓盤法蘭(13)、圓盤(20)和液壓缸(11)組成封閉式無泄漏空間,阻尼液(8)充滿該封閉式無泄漏空間;該轉動流體阻尼器下部分還包括轉動葉片(10)、圓軸(14)、空心圓軸(15)、固定葉片(22)、第二永磁鐵塊(21)、第二壓塊(18);空心圓軸(15)套在圓軸(14)上,空心圓軸(15)與圓軸(14)光滑接觸,圓軸(14)的下端面與下部圓盤法蘭(13)無泄漏連接,圓軸(14)的上端面與圓盤(20)的外表面齊平且無泄漏連接;空心圓軸(15)的上端面與圓盤(20)的下表面光滑接觸,空心圓軸(15)的下端面與下部圓盤法蘭(13)的上表面光滑接觸;轉動葉片(10)一側與空心圓軸(15)連接,轉動葉片(10)另一側與液壓缸(11)光滑接觸,轉動葉片(10)的上端面與圓盤(20)的下表面光滑接觸,轉動葉片(10)的下端面與下部圓盤法蘭(13)的上表面光滑接觸;固定葉片(22)一側與液壓缸(11)連接,固定葉片(22)的另一側與空心圓軸(15)光滑接觸,固定葉片(22)的上端面與圓盤(20)的下表面光滑接觸,固定葉片(22)的下端面與下部圓盤法蘭(13)的上表面光滑接觸;第二永磁鐵塊(21)通過第二壓塊(18)固定在轉動葉片(10)內,小圓通孔(9)沿轉動葉片(10)的高度方向分布。...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韓玉林,萬江,賈春,劉娟,關慶港,張居鎖,王芳,
申請(專利權)人:東南大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