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在任意的旋轉方向均能與轉子的旋轉速度對應地使旋轉阻力變化的旋轉阻尼器。旋轉阻尼器(1)具備:具有封入有粘性流體的液體室(10)的阻尼器外殼(2);以及轉子(3),其一端可旋轉地容納于液體室,另一端從阻尼器外殼突出,其特征在于,在劃分液體室的阻尼器外殼的側周壁(6)的內周面(15),形成有與液體室連通的凹部(16),在凹部設置可動板(21),該可動板劃分液體室與凹部,并且,與液體室的壓力對應地向凹部內位移。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如下旋轉阻尼器,S卩,在封入有粘性流體的外殼內可旋轉地支承轉子,并對轉子的旋轉作用粘性流體的流動阻力。
技術介紹
公知有如下旋轉阻尼器,其具有有封入有粘性流體的液體室的圓筒狀的外殼、以及可旋轉地支承于外殼的轉子,并利用粘性流體的阻力來衰減轉子的旋轉。轉子具備 轉子軸,其一端容納在液體室內,而另一端向外殼的外部突出;以及葉片(轉子葉片),其從位于轉子軸的液體室內的部分的外周面向徑向外側突出。轉子軸的另一端(外端)與應衰減旋轉的旋轉部件(齒輪等)連結。當轉子旋轉時,粘性流體通過形成于葉片與外殼內壁之間的通道,此時的粘性流體的流動阻力作為旋轉阻力而作用于轉子。在這樣的旋轉阻尼器中,設有 在液體室內具有通道的澆道與調整通道的開度的擋板(葉片),當轉子向一個旋轉方向旋轉時,通過隨著轉子的旋轉的粘性流體的流動而使擋板成為第一開度,當轉子向與一個旋轉方向相反的其他的旋轉方向旋轉時,通過隨著轉子的旋轉的粘性流體的向相反方向的流動而使擋板成為第二開度,從而使轉子的旋轉阻力變化(例如,專利文獻I)。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平7-127681號公報以上的旋轉阻尼器能夠與轉子的旋轉方向對應地使轉子的旋轉阻力變化,但是有無法使轉子的相同旋轉方向的旋轉阻力變化的問題。另外,由于在液體室內設置澆道以及擋板,所以有由于澆道等限制轉子的旋轉角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是鑒于以上的問題而產生的,其課題在于提供在任意的旋轉方向上均能夠與轉子的旋轉速度對應地使旋轉阻力變化的旋轉阻尼器(速度響應型旋轉阻尼器)。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專利技術的旋轉阻尼器I具備阻尼器外殼2,該阻尼器外殼2具有封入有粘性流體的液體室10 ;以及轉子3,該轉子3的一端可旋轉地容納于上述液體室,另一端從上述阻尼器外殼突出,該旋轉阻尼器的特征在于,在劃分上述液體室的上述阻尼器外殼的內壁6,形成有與上述液體室連通的凹部16、41,在上述凹部設置區劃部件(21、42),該區劃部件劃分上述液體室與上述凹部,并且,與上述液體室的壓力對應地向上述凹部內位移。根據該構成,在轉子旋轉而液體室內的壓力上升的情況下,區劃部件向凹部內位移,從而轉子與區劃部件之間的縫隙變大。由此,粘性流體容易通過轉子與區劃部件之間的縫隙而流動,從而轉子受到的旋轉阻力降低。由于轉子的旋轉速度越快,液體室內的壓力越高,所以轉子的旋轉速度越快,旋轉阻尼器所產生的阻力(衰減力)越小。另外,由于凹部以及區劃部件不阻礙轉子的旋轉,所以轉子能夠向正負任意的方向旋轉。本專利技術的其他方面的特征在于,上述凹部相對于上述轉子的旋轉軸向徑向外側凹設,上述區劃部件能夠沿上述轉子的旋轉軸的徑向位移。根據該構成,由于在容易產生由轉子的旋轉引起的壓力上升的部分設置凹部以及區劃部件,從而區劃部件容易與轉子的旋轉對應地位移。本專利技術的其他方面的特征在于,上述區劃部件具有可滑動地設于上述凹部內的板部件21、以及對上述板部件向上述液體室側加力的加力部件26。根據該構成,能夠利用簡單的構成,使轉子與板部件之間的縫隙與液體室內的壓力對應地變化。本專利技術的其他方面的特征在于,上述區劃部件是以封閉上述凹部的方式與上述內壁結合的撓性部件47。根據該構成,能夠利用簡單的構成,使轉子與板部件之間的縫隙與液體室內的壓力對應地變化。 本專利技術的其他方面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阻尼器外殼的內壁設置區劃液體室的間隔壁。根據該構成,由于間隔壁阻礙粘性流體的流動,所以當轉子旋轉時,液體室內的壓力容易上升,而區劃部件容易位移。根據以上的構成,旋轉阻尼器中,在任意的旋轉方向均能夠使轉子的旋轉阻力變化。附圖說明圖I是第一實施方式的旋轉阻尼器的立體圖。圖2是第一實施方式的旋轉阻尼器的分解立體圖。圖3是圖I的III-III剖視圖。圖4是圖3的IV-IV剖視圖。圖5是表示轉子旋轉時的旋轉阻尼器的狀態的剖視圖。圖6是第二實施方式的旋轉阻尼器的剖視圖。圖7是第二實施方式的旋轉阻尼器的剖視圖。圖8是變形實施方式的旋轉阻尼器的剖視圖。符號說明I、100—旋轉阻尼器,2一外殼,3—轉子,10—液體室,15—內周面,16—凹部,21一可動板(區劃部件),34 —葉片,35—O型圈,41—凹部,47—隔膜(區劃部件),51—間隔壁,A—軸線。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如圖I及2所示,第一實施方式的旋轉阻尼器I具有圓筒形狀的外殼2與一部分容納在外殼2內的轉子3。外殼2及轉子3的軸線分別配置于同軸上,并與成為旋轉阻尼器I的旋轉軸的軸線A —致。以下,將沿軸線A的方向稱作軸線方向。如圖2所示,外殼2包括有底圓筒形狀的外殼基部8與圓板狀的外殼蓋部9,外殼基部8的圓筒狀的側周壁6的軸線方向的一端被底板7封閉、而另一端開口,外殼蓋部9封閉外殼基部8的開口端。外殼基部8以及外殼蓋部9由樹脂形成。在外殼基部8的側周壁6的開口端,遍及整周地延設有沿軸線方向突出的嵌合凸部12,在外殼蓋部9的周邊部圓環狀地凹設有能夠與嵌合凸部12嵌合的嵌合槽13 (參照圖4)。外殼基部8與外殼蓋部9在嵌合凸部12嵌合于嵌合槽13的狀態下通過振動焊接而相互接合。由此,在外殼2的內部劃分出液體室10。外殼基部8與外殼蓋部9的結合不限定于振動焊接,也可以使用粘合劑等公知的方法來代替。此外,外殼基部8與外殼蓋部9的接合在將后述的轉子3容納于內部、并填充硅油等粘性流體之后進行。在外殼基部8的底板7的外表面、且在徑向上延設有沿軸線方向突出的鍵14。鍵14以無法相對于組裝旋轉阻尼器I的門等裝置繞軸線A旋轉的方式與外殼基部8結合。此夕卜,也可以代替鍵14,而在底板7的周邊部突出設置用于螺栓緊固的凸緣。在側周壁6的內周面15上,形成有沿一個徑向而向相互相反的方向凹設的兩個凹部16。凹部16從側周壁6與底板7連續的部分向開口端延設。凹部16具有形成為圓周面而作為凹部16的底部的底壁17 ;以及兩個側壁18,它們從底壁17的周向的兩邊開始與一個徑向平行地延伸,并向側周壁6的內周面15側延伸。分別在各側壁18的內邊緣、即與·側周壁6的內周面15的邊界部分,形成有沿周向而朝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突出的顎部19。另夕卜,各顎部19沿各側壁18的內邊緣而在軸線方向上延設。各凹部16收容可動板21。可動板21彎曲成弧形,以使朝向外殼基部8的中心側的內表面22為凹面,而朝向凹部16的底壁17側的外表面23為凸面。可動板21的厚度比凹部16的側壁18的寬度小,可動板21能夠在凹部16內沿軸線A的徑向位移。在可動板21的內表面22的兩側邊部,形成有與顎部19嵌合的切口 24。通過使顎部19與切口 24嵌合,來限制可動板21從凹部16脫落。另外,如圖3所示,通過使顎部19與切口 24嵌合,來使可動板21的內表面22與側周壁6的內周面15形成為連續的曲面。在可動板21的外表面23與凹部16的底壁17之間,夾裝有作為加力部件的板簧26。如圖3所示,利用板簧26對可動板21施加朝向軸線A側的力,從而通常時,切口24為與顎部19配合的狀態。在外殼基部8的底板7的中央部,形成有剖面呈圓形的有底孔亦即軸承孔27。在外殼蓋部9的中央部,形成有剖面呈圓形的貫通孔亦即軸承孔28。對軸承孔28的內端側進行擴徑而形成O型圈收容部29。轉子3具有轉子軸,該轉子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旋轉阻尼器,具備:阻尼器外殼,該阻尼器外殼具有封入有粘性流體的液體室;以及轉子,該轉子的一端可旋轉地容納于上述液體室,另一端從上述阻尼器外殼突出,上述旋轉阻尼器的特征在于,在劃分上述液體室的上述阻尼器外殼的內壁,形成有與上述液體室連通的凹部,在上述凹部設置區劃部件,該區劃部件劃分上述液體室與上述凹部,并且,與上述液體室的壓力對應地向上述凹部內位移。
【技術特征摘要】
2011.06.23 JP 2011-1393961.一種旋轉阻尼器, 具備阻尼器外殼,該阻尼器外殼具有封入有粘性流體的液體室;以及轉子,該轉子的一端可旋轉地容納于上述液體室,另一端從上述阻尼器外殼突出, 上述旋轉阻尼器的特征在于, 在劃分上述液體室的上述阻尼器外殼的內壁,形成有與上述液體室連通的凹部,在上述凹部設置區劃部件,該區劃部件劃 分上述液體室與上述凹部,并且,與上述液體室的壓力對應地向上述凹部內位移。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旋轉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部相對于上述轉子的旋轉軸向徑向外側凹設,上述區劃部件能夠沿上述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由田修一,
申請(專利權)人:株式會社利富高,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