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水冷金屬型離心鑄管機,該鑄管機的主體是機身裝置(207),其中,內部配裝有四組管模支承裝置(202)和兩組管模更換裝置(203),尾部配裝有機尾裝置(201),前端配裝有管模旋轉支撐裝置(205)和管模旋轉傳動裝置(204),前端右側配裝有型芯安裝裝置(206),內有冷卻水對管模進行循環冷卻,下部設有四個車輪(207e),沿角度為2.748°的軌道運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快速生產鑄鐵管,單位時間生產量是現有設備的兩倍,產品外形美觀。(*該技術在201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金屬鑄造
,特別是一種球墨鑄鐵管連續鑄造的設備。直徑為100-400mm,長度為6000mm(直管段)的球墨鑄鐵管,是由鑄造設備澆鑄成型的。成熟的并且大范圍采用的鑄管設備有幾種一種是樹脂砂保護管模式。采用這種工藝的設備是將加熱到200-250℃的管模放到兩組托輥上,由電機驅動使其旋轉,將樹脂砂均勻的撒布在管模的內壁上,經過固化,用吊車將管模吊到另兩組托輥上,電機驅動使其高速旋轉,帶流槽和澆鑄包的小車將鐵水澆鑄到管模內,形成管子,向管模外表噴水使其冷卻,再用吊車將管模吊到第三個工位,用頂管器和拔管器將管子拔出。這種設備的優點是管模費用低,一次性建設投資少,設備簡單;缺點是生產率低,管子的外形不美觀,造成環境污染,工人勞動強度大。另一種是涂料保護管模式,采用這種工藝的鑄管設備也要將管模加熱,也有三個或四個工位,托輥由電機驅動旋轉;所不同的是在管模內壁上噴很薄的一層涂料而不是樹脂砂,澆鑄方法同上。這兩種工藝采用機械設備的形式相差不多,只是管模的保護劑不同。這種設備的優點同前種設備一樣,缺點是生產率低。本技術的鑄管設備是一種水冷金屬型離心鑄管機。該機主體是機身裝置(長圓柱體),機身裝置內部配裝有四組管模支承裝置和兩組管模更換裝置,機身裝置尾部配裝有機尾裝置,機身裝置前端配裝有管模旋轉支撐裝置和管模旋轉傳動裝置,機身裝置前端右側配裝有型芯安裝裝置,機身裝置內有冷卻水對管模進行循環冷卻,機身裝置下部設有四個車輪,沿角度為2.748°的軌道運行。軌道的上部安裝有澆鑄裝置,它的作用是向離心鑄管機內澆鑄鐵水。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快速地生產球墨鑄鐵管的離心鑄管機,該鑄管機具有很高的生產率,并使鑄鐵管外形美觀,同自然環境和諧,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使操作簡單,自動化程度高,克服現有球墨鑄鐵管鑄造設備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方案實現的在現有的澆鑄裝置、離心鑄管機、拔管機、管線拖架及電氣、液壓部分和附屬設備(附屬設備包括機組底座、管線托架、管模敷粉裝置、孕育劑裝置、運輸鑄管小車、廢型芯排出裝置、冷卻水配管、離心鑄管機行走驅動裝置)的基礎上對離心鑄管機進行的改進。所述的澆鑄裝置固定在底座的一端,澆注裝置由扇形澆鑄包、機座、澆口、回轉機構、澆鑄小車等零部件組成,所述的改進的離心鑄管機,其特征在于離心鑄管機機身裝置內部配裝有四組管模支承裝置和兩組管模更換裝置,機身裝置尾部配裝有機尾裝置,機身裝置前端配裝有管模旋轉支撐裝置和管模旋轉傳動裝置,機身裝置前端右側配裝有型芯安裝裝置,機身裝置內有冷卻水對管模進行循環冷卻,機身裝置下部設有四個車輪,沿角度為2.748°的軌道運行;其中,機尾裝置包括流槽托架、殘鐵槽、噴射罩、支架移動油缸、殘鐵溜槽、殘鐵槽翻轉油缸組成;管模更換裝置包括螺旋提升支架、螺旋絲桿千斤頂、銷軸、環套、軸、輥組成;管模支承裝置包括上蓋、頂絲螺釘、上管模支座、側螺釘、下管模支座、底座組成;管模旋轉傳動裝置,由直流電動機,膠帶輪,擺動平臺,渦輪絲杠千斤頂,膠帶輪保護罩組成;型芯安裝裝置,用于支撐型芯并將其壓入管模的承口端,其工作部分是型芯接受支架,為油缸驅動,由型芯座安裝液壓缸、殼體、銷軸、搖臂、型芯座組成;管模旋轉支撐裝置與機身聯接固定為一體,該裝置內部采用了丁型防水密封,支撐軸承是深溝球軸承,管模旋轉時靠其支撐并拖動,由管模支撐聯接座、三角膠帶輪等組成;機身裝置為圓柱筒形,由前、后機身套筒、冷卻水配管、撞板、車輪、螺栓組成,是安裝管模,冷卻水配管,儲存冷卻水,裝配機尾裝置,管模更換裝置,管模支承裝置,管模旋轉支撐裝置,管模旋轉傳動裝置,型芯安裝裝置,撞板,車輪等的承載體。所述的拔管機由拔管鉗頭,拔管機機座、快速聯軸器、漲開油缸、拔管鉗行走油缸、拉緊彈簧、拔管鉗擋管裝置等組成,是用于將鑄管從管模中拔出的裝置。所述的機身裝置設置前機身套筒和后機身套筒用螺栓聯接固定成為一個整體。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有下列優點(1)由于各部分裝置或機構構件結構設計合理,動作配合輔助時間短,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簡單,勿需人工清理油槽、人工安裝承口芯,生產率高。下面是本技術與已有技術生產量與時間比較表(只/每小時) 從上表可以看出,本技術的單位生產量是其它兩種機型的兩倍。(2)保護環境好,機器本身清潔,干凈,沒有樹脂砂和涂料在生產過程中的散落及飛揚,沒有對管模噴水冷卻時產生的蒸汽和煙霧。(3)鑄鐵管的外表清潔美觀,鑄鐵管的外表面沒有殘砂余料,沒有凹凸不平,沒有承插口鑄造飛邊。技術的具體結構由以下的實施例及附圖給出。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主視圖。圖2是本技術澆注裝置的主視圖。圖3是本技術離心鑄管機的主視圖。圖4是本技術離心鑄管機機尾裝置的主視圖。圖5是圖4的俯視圖。圖6是本技術離心鑄管機管模更換裝置在圖3A-A線向剖面視圖。圖7是本技術離心鑄管機管模支承裝置在圖3B-B線向的剖面視圖。圖8是本技術離心鑄管機管模旋轉傳動裝置在圖3C向視圖。圖9是本技術離心鑄管機管模旋轉支撐裝置的主視圖。圖10是本技術離心鑄管機型芯安裝裝置的立體構造示意圖。圖11是本技術離心鑄管機機身裝置的主視圖。圖12是本技術拔管機結構示意圖。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依據本技術提出的具體結構的細節及工作情況如圖1所示本技術提供的水冷金屬型離心鑄管機是由澆鑄裝置100,離心鑄管機200,拔管機300,管線托架及電氣和液壓系統400四大部分組成。其中,澆鑄裝置100固定在底座的一端,澆注裝置100由扇形澆鑄包101、機座102、澆口103、回轉機構104、澆鑄小車105等零部件組成,離心鑄管機200由機尾裝置201、兩組管模更換裝置202、四組管模支承裝置203、管模旋轉傳動裝置204、管模旋轉支撐裝置205、型芯安裝裝置206、機身裝置207組成。其中,機尾裝置201設在機身裝置207的尾端并聯接固定在一起,機尾裝置201包括流槽托架201a、殘鐵槽201b、噴射罩201c、支架移動油缸201d、殘鐵溜槽201e、殘鐵槽翻轉油缸201f組成;兩組管模更換裝置202配裝在機身裝置207內部,管模更換裝置202包括螺旋提升支架202a、螺旋絲桿千斤頂202b、銷軸202c、環套202d、軸202e、輥202f組成;四組管模支承裝置203配裝在機身裝置207內部用側螺釘203d定位,管模支承裝置203包括上蓋203a、頂絲螺釘203b、上管模支座203c、側螺釘203d、下管模支座203e、底座203f組成;管模旋轉傳動裝置204在機身裝置207的前端上方安裝固定,管模旋轉傳動裝置204由直流電動機204a,膠帶輪204b,擺動平臺204c,渦輪絲杠千斤頂204d,膠帶輪保護罩204e組成;機身裝置207的前端右側有型芯安裝裝置206,用于支撐型芯并將其壓入管模的承口端,其工作部分是型芯接受支架,為油缸驅動,由型芯座安裝液壓缸206a、殼體206b、銷軸206c、搖臂206d、型芯座206e組成;在機身裝置207的前端有管模旋轉支撐裝置205與機身裝置207聯接固定為一體,該裝置內部采用了丁型防水密封,支撐軸承是深溝球軸承,管模旋轉時靠其支撐并拖動,由管模支承聯接座205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水冷金屬型離心鑄管機,包括澆鑄裝置(100),離心鑄管機(200),拔管機(300),電氣和液壓系統及管線拖架(400)組成,其中電氣和液壓系統配合對澆鑄裝置(100),離心鑄管機(200)和拔管機(300)控制,其特征在于:機身裝置(207)內部配裝有四組管模支承裝置(203)和兩組管模更換裝置(202),機身裝置(207)尾部配裝有機尾裝置(201),機身裝置(207)前端配裝有管模旋轉支承裝置(205)和管模旋轉傳動裝置(204),機身裝置(207)前端右側配裝有型芯安裝置(206),機身裝置(207)內有冷卻水對管模進行循環冷卻,機身下部設有四個車輪(207e),沿角度為2.748的軌道運行。機尾裝置(201)包括流槽托架(201a)、殘鐵槽(201b)、噴射罩(201c)、支架移動油缸(201d)、殘鐵溜槽(201e)、殘鐵槽翻轉油缸(201f)組成;管模更換裝置(202)包括螺旋提升支架(202a)、螺旋絲桿千斤頂(202b)、銷軸(202c)、環套(202d)、軸(202e)、輥(202f)組成;管模支承裝置(203)包括上蓋(203a)、頂絲螺栓(203b)、上管模支座(203c)、側螺釘(203d)、下管模支座(203e)、底座(203f)組成;管模旋轉傳動裝置(204),由直流電動機(204a),膠帶輪(204b),擺動平臺(204c),渦輪絲杠千斤頂(204d),膠帶輪保護罩(204e)組成;型芯安裝裝置(206),用于支撐型芯并將其壓入管模的承口端,其工作部分是型芯接受支架,為油缸驅動,由型芯座安裝液壓缸(206a)、殼體(206b)、銷軸(206c)、搖臂(206d)、型芯座(206e)組成;管模旋轉支撐裝置(205)與機身裝置(207)聯接固定為一體,該裝置內部采用了丁型防水密封,支撐軸承是深溝球軸承,管模旋轉時靠其支撐并拖動,由管模支承聯接座(205a)、三角膠帶輪(205b)等組成;機身裝置(207)為圓柱筒形,由前機身套筒(207a)、后機身套筒(207b)、冷卻水配管(207c)、撞板(207d)、車輪(207e)、螺栓(207f)組成,是安裝管模,冷卻水配管(207c),儲存冷卻水,裝配機尾裝置(201),管模更換裝置(202),管模支承裝置(203),管模旋轉傳動裝置(204),管模旋轉支撐裝置(205),型芯安裝裝置(206)、撞板(207d)、車輪(207e)等的...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蘭維民,竇玉柱,夏誠,雷鳴,
申請(專利權)人:大連萬通工業裝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91[中國|大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