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離心鑄管模具,解決了鑄件上的氣孔和鑄鐵水之間的隔層產生的漏管問題,其主要特征是殼體(1)一側端口安裝有法蘭軸(3),殼體內的汽缸(6)上的搖臂(7)安裝有鑄管的接口模具軸(9),軸(9)上設有外齒輪(10),殼體另一側端口上安裝的內齒輪(12)與外齒輪(10)嚙合,組成離心鑄管模具的擺動傳動機構,澆鑄槽(13)端盤(14)安裝的滾軸(17)套裝有滾輪(18),鑄管接口模具(20)和滾輪(18)與鑄管模具(21)的設置構成被鑄管的熔液腔(22)。(*該技術在2007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鑄造
,具體涉及一種離心鑄管模具。目前,就申請人所知球墨鑄管的管口鑄造,是用砂芯模型鑄造而成。利用砂型鑄造管口,是一模一管的鑄造工藝,這種工藝用砂量大,占地面積大。為了使鑄造砂有良好的粘接性能,需要在鑄造砂內混合一定比例的樹脂類材料。在澆鑄砂型時,由于鑄造鐵水產生的熱量,使混合在砂型中的樹脂類粘合材料,產生一種帶有強烈氣味的有害氣體,污染作業環境。現有的離心鑄管工藝,在澆鑄時,由于帶動鑄管模具的離心機的轉速高,鑄鐵水在模具內不能形成流動,在連續澆鑄時,鑄鐵水與鑄鐵水之間容易形成隔層。同時,鑄鐵水在冷卻過程中,要分離出氣體,隨著溫度的降低,鑄鐵水的表面張力加大,氣體在鑄件內表面形成氣泡造成的鑄件氣孔,鑄件上的氣孔和鑄鐵水之間的隔層產生的漏管,影響產成品的質量。本技術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所說的由于鑄件上的氣孔和鑄鐵水之間的隔層產生的漏管問題,影響了產品質量問題,設計了一種離心鑄管模具。一種離心鑄管模具,包括有澆鑄槽、殼體、傳動裝置和鑄管模具組成,其特征在于殼體(1)設有觀測口(2),殼體一側端口通過螺紋件形式安裝有法蘭軸(3),法蘭軸的軸頭(4)安裝有機械臂(5),殼體內安裝有汽缸(6),汽缸軸上安裝的搖臂(7)通過軸承(8)配合安裝有鑄管的接口模具軸(9),模具軸(9)上設有外齒輪(10),殼體另一側端口上通過軸承(11)安裝有內齒輪(12),內齒輪(12)的齒端左側安裝有護板(24),齒端右側安裝有靠模板(23),內齒輪(12)與外齒輪(10)嚙合,組成離心鑄管模具的擺動傳動機構,所說的澆鑄槽(13)端側的端盤(14)通過軸銷(16)安裝有滾軸(17),滾軸(17)套裝有滾輪(18),澆鑄槽底設置的拉桿(19)通過軸銷(15)與滾軸(17)連接,鑄管接口模具(20)和滾輪(18)與鑄管模具(21)的設置構成被鑄管的熔液腔(22)。本技術的澆鑄槽(13)端側滾軸(17)上套裝的滾輪(18)的實施在鑄管時,鑄管接口模具(20)和滾輪(18)與鑄管模具(21)的設置構成的熔液腔(22)內澆鑄了足夠量的鑄鐵水時,隨著離心機帶動鑄管模具旋轉,接口模具(20)、滾輪(18)分別與鑄管模具內的高溫雛形被鑄管產生的滾動。由于滾輪(18)和接口模具(20)與高溫雛形被鑄管的相對碾壓作用,從而消除了被鑄管體內形成氣泡和隔層,提高了鑄管的產品質量。達到了設計目的。由于在鑄管工藝中提高了鑄管內壁的平滑度,在管道輸送物質時,可以降低管道內輸送物質運動阻力,從而,可以相對提高輸送物質的效率。產生了意想不到的積極效果。本技術的鑄管接口模具(20)、滾輪(18)均采用耐熱鋼材(2Crl3)制造,與現有的翻砂鑄造工藝鑄造鑄管相比,省去了用鑄造砂制造的鑄管接口模具;鑄管接口模具(20)與現有的用鑄造砂制造的鑄管接口模具相比,可以多次重復使用。由于在鑄管工藝中不用了鑄造砂及其設備和樹脂類粘合材料,解決了現有的混合在砂型中的樹脂類粘合材料產生的有害氣體給作業環境造成的空氣污染,凈化了作業環境,具有積極的使用效果。附圖說明圖1是離心鑄管模具的主結構示意圖2是圖1的右側視機構示意圖;圖3是帶有滾輪的澆鑄槽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離心鑄管模具與帶有滾輪的澆鑄槽配合安裝后,鑄造鑄管初始階段的結構示意圖;結合圖1、圖2、圖3、圖4,本離心鑄管模具的法蘭軸頭(4)上安裝的機械臂(5)是離心機的機械臂,傳遞給本離心鑄管模具一個縱向伸縮力和軸向擺動力,用以安裝和退出鑄管模具。發蘭軸(4)與法蘭制造為一體,可以簡化設計與制造結構,使機件之間具有良好的連接性能。殼體(1)設置觀測口(2)可以觀測到被鑄管鐵水在鑄管模具內的狀況,便于作業工人操作,同時還具有主機散熱的效果。模具軸(9)上設置的外齒輪(10)可以與軸(9)制造為一體,也可以分別制造,通過健連接。鑄管接口模具(20)在汽缸(6)的動力作用下,以汽缸傳動軸心為圓心作0°~≤90°的弧形運動,可以達到內齒輪(12)與外齒輪(10)的離合作用。澆鑄管時,離心機帶動鑄管模具(21)做500~1000轉的速度轉動,通過澆鑄槽口注入鑄管接口模具(20)和滾輪(18)與鑄管模具(21)組成被鑄管熔液腔后,鑄鐵熔液在澆鑄腔成形。同時,旋轉的鑄管模具(21)與內齒輪(12)安裝為一體的靠模(23)摩擦轉動,內齒輪(12)通過與外齒輪(10)嚙合傳動,帶動鑄管接口模具(20)做軸向轉動。鑄管模具(20)的軸向轉動與鑄管模具(21)的離心轉動,使得被鑄管接口內壁圓滑。鑄管模具(21)在離心機作用下的轉動過程中,滾輪(18)與鑄管模具(21)內壁組成的熔腔內的高溫雛形被鑄管有一個可靠的相對摩擦滾動,來消除被鑄管體內的氣體和隔層。權利要求一種離心鑄管模具,包括有澆鑄槽、殼體、傳動裝置和鑄管模具組成,其特征在于殼體(1)設有觀測口(2),殼體一側端口通過螺紋件形式安裝有法蘭軸(3),法蘭軸的軸頭(4)安裝有機械臂(5),殼體內安裝有汽缸(6),汽缸軸上安裝的搖臂(7)通過軸承(8)配合安裝有鑄管的接口模具軸(9),軸(9)上設有外齒輪(10),殼體另一側端口上通過軸承(11)安裝有內齒輪(12),內齒輪(12)的齒端左側安裝有護板(24),齒端右側安裝有靠模板(23),內齒輪(12)與外齒輪(10)嚙合,組成離心鑄管模具的擺動傳動機構,所說的澆鑄槽(13)端側的端盤(14)通過軸銷(16)安裝有滾軸(17),滾軸(17)套裝有滾輪(18),澆鑄槽底設置的拉桿(19)通過軸銷(15)與滾軸(17)連接,鑄管接口模具(20)和滾輪(18)與鑄管模具(21)的設置構成被鑄管的熔液腔(22)。專利摘要一種離心鑄管模具,解決了鑄件上的氣孔和鑄鐵水之間的隔層產生的漏管問題,其主要特征是殼體(1)一側端口安裝有法蘭軸(3),殼體內的汽缸(6)上的搖臂(7)安裝有鑄管的接口模具軸(9),軸(9)上設有外齒輪(10),殼體另一側端口上安裝的內齒輪(12)與外齒輪(10)嚙合,組成離心鑄管模具的擺動傳動機構,澆鑄槽(13)端盤(14)安裝的滾軸(17)套裝有滾輪(18),鑄管接口模具(20)和滾輪(18)與鑄管模具(21)的設置構成被鑄管的熔液腔(22)。文檔編號B22D13/02GK2298080SQ9721452公開日1998年11月25日 申請日期1997年4月17日 優先權日1997年4月17日專利技術者肖巖生 申請人:肖巖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離心鑄管模具,包括有澆鑄槽、殼體、傳動裝置和鑄管模具組成,其特征在于殼體(1)設有觀測口(2),殼體一側端口通過螺紋件形式安裝有法蘭軸(3),法蘭軸的軸頭(4)安裝有機械臂(5),殼體內安裝有汽缸(6),汽缸軸上安裝的搖臂(7)通過軸承(8)配合安裝有鑄管的接口模具軸(9),軸(9)上設有外齒輪(10),殼體另一側端口上通過軸承(11)安裝有內齒輪(12),內齒輪(12)的齒端左側安裝有護板(24),齒端右側安裝有靠模板(23),內齒輪(12)與外齒輪(10)嚙合,組成離心鑄管模具的擺動傳動機構,所說的澆鑄槽(13)端側的端盤(14)通過軸銷(16)安裝有滾軸(17),滾軸(17)套裝有滾輪(18),澆鑄槽底設置的拉桿(19)通過軸銷(15)與滾軸(17)連接,鑄管接口模具(20)和滾輪(18)與鑄管模具(21)的設置構成被鑄管的熔液腔(22)。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肖巖生,
申請(專利權)人:肖巖生,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14[中國|山西]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