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具有剎車安全裝置的自平衡車輛
本專利技術主要涉及自平衡車輛領域,特指一種具有剎車安全裝置的自平衡車輛。
技術介紹
自平衡車輛作為一種獨特的代步工具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現有技術的自平衡車輛屬于動態兩點支撐或靜態三點支撐結構(專利20141033285.9)。然而,無論是傳統技術還是先有技術都沒有解決自平衡車輛在剎車時人員前傾的技術問題。因此,設計一種具有剎車安全裝置的自平衡車輛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需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具有緩慢剎車功能、且剎車時能提供抗翻轉力矩、有效防止剎車人員向前傾倒的適用于自平衡車輛剎車的剎車安全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出的解決方案為:一種具有剎車安全裝置的自平衡車輛,它包括裝設于主體結構兩側的第一車輪和第二車輪、裝設于所述主體結構中部的平衡穩定機構,此外還包括兩個對稱裝設的剎車機構。所述平衡穩定機構包括沿鉛垂方向裝設于所述主體結構正中部的支撐桿,裝設于所述支撐桿上端部的手柄,裝設于所述支撐桿中上部、且可繞所述支撐桿軸線轉動的轉環,裝設于所述轉環上的L形圓桿,裝設于所述L形圓桿底部的移動套筒;所述移動套筒可沿所述L形圓桿的外表面上下自由滑動;所述L形圓桿的拐角處內側還裝設有金屬圓環,牽引繩一端與所述移動套筒的上端相連,中部穿過所述金屬圓環,其另一端纏繞于所述支撐桿上。所述剎車機構包括鉛垂穿過所述主體結構的剎車主體、裝設于所述剎車主體底部的摩擦墊,所述剎車主體的中上部外側設有圓形凸臺、所述圓形凸臺與所述主體結構之間裝設有抗壓彈簧。所述兩個對稱裝設的剎車機構位于 ...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具有剎車安全裝置的自平衡車輛,包括裝設于主體結構(3)兩側的第一車輪(1)和第二車輪(2)、裝設于所述主體結構(3)中部的平衡穩定機構(5),此外還包括兩個對稱裝設的剎車機構(4),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穩定機構(5)包括沿鉛垂方向裝設于所述主體結構(3)正中部的支撐桿(51),裝設于所述支撐桿(51)上端部的手柄(52),裝設于所述支撐桿(51)中上部、且可繞所述支撐桿(51)軸線轉動的轉環(53),裝設于所述轉環(53)上的L形圓桿,裝設于所述L形圓桿底部的移動套筒(55);所述移動套筒(55)可沿所述L形圓桿的外表面上下自由滑動;所述L形圓桿的拐角處內側還裝設有金屬圓環(56),牽引繩(54)一端與所述移動套筒(55)的上端相連,中部穿過所述金屬圓環(56),其另一端纏繞于所述支撐桿(51)上;所述剎車機構(4)包括鉛垂穿過所述主體結構(3)的剎車主體(41)、裝設于所述剎車主體(41)底部的摩擦墊(42),所述剎車主體(41)的中上部外側設有圓形凸臺(44)、所述圓形凸臺(44)與所述主體結構(3)之間裝設有抗壓彈簧(43)。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具有剎車安全裝置的自平衡車輛,包括裝設于主體結構(3)兩側的第一車輪(1)和第二車輪(2)、裝設于所述主體結構(3)中部的平衡穩定機構(5),此外還包括兩個對稱裝設的剎車機構(4),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穩定機構(5)包括沿鉛垂方向裝設于所述主體結構(3)正中部的支撐桿(51),裝設于所述支撐桿(51)上端部的手柄(52),裝設于所述支撐桿(51)中上部、且可繞所述支撐桿(51)軸線轉動的轉環(53),裝設于所述轉環(53)上的L形圓桿,裝設于所述L形圓桿底部的移動套筒(55);所述移動套筒(55)可沿所述L形圓桿的外表面上下自由滑動;所述L形圓桿的拐角處內側還裝設有金屬圓環(56),牽引繩(54)一端與所述移動套筒(55)的上端相連,中部穿過所述金屬圓環(56),其另一端纏繞于所述支撐...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班書昊,李曉艷,蔣學東,
申請(專利權)人:常州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