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在配有變矩器(1)的汽車上用于鏈傳動機構(5)的潤滑油供給的系統,在變矩器頸部(3)和鏈傳動機構(5)的被驅動的鏈輪(9)之間設置靜態的氣密密封的密封件(11)。為了補償由于氣密密封的密封件(11)而被阻止的對變矩器頸部密封件(12)、變矩器頸部支座(4)和鏈傳動機構(5)的潤滑,在中間板(6)中整合變速器總潤滑油供給裝置的潤滑壓力限制閥(13),并且在定心板(2)與中間板(6)的擰接平面中設置通道(14),經過該通道使得從潤滑壓力限制閥(13)所排出的多余油流被針對性地導引到變矩器頸部密封件(12)、變矩器頸部支座(4)和鏈傳動機構(5)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用于驅動變速器油泵的鏈傳動機構的潤滑油供給系統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在配有變矩器的汽車上用于鏈傳動機構的潤滑油供給的系統,該鏈傳動機構用于對相對于變矩器而軸線偏移地安置的變速器油泵進行驅動。
技術介紹
在自動變速器的情況下,需要一種變速器油泵,該油泵用來提供壓力油和潤滑油,以供給變速器的可液壓操作的摩擦切換元件和潤滑齒輪系統與支承位置。由JP2006-064009A已知經過鏈傳動機構驅動與汽車的變矩器軸線平行地安置的變速器油泵,鏈傳動機構小齒輪是由變矩器頸部驅動的,并經過一個滑動軸承而可旋轉地被支承在變矩器罩中。在此,鏈傳動機構小齒輪是經過一個密封環靜態地相對于變矩器頸部的外徑加以密封的,并經過一個矩形環動態地相對于導輪軸加以密封。在申請人的專利文件的DE102006035133A1中介紹了一種自動變速器的相對于變矩器軸線平行地加以安置的變速器油泵的泵傳動機構,變速器油泵是經過一個由變矩器的泵輪驅動的鏈輪被驅動的。在此,變矩器的泵輪與一個變矩器套筒相連,該變矩器套筒從該泵葉輪出發,沿著逆驅動電動機的方向延伸,經過一個徑向軸承而沿徑向被支承在自動變速器的一個固定在變速器外殼上的壁上,而且在徑向軸承的背向鏈輪齒部的一側上具有一種帶動型材,該帶動型材形鎖合式嚙合到變矩器渦輪的一個相應的帶動型材中。按已知的泵傳動機構,都有如下設定:沿軸向觀察,在徑向軸承和變矩器套筒的帶動輪廓之間嵌置了一個居于變矩器套筒和變矩器頸部之間沿徑向密封的O形環;變矩器頸部本身則經過一個徑向軸承而被支承在變速器外殼上,并朝向外殼可旋轉地加以密封。從現有技術還獲知:一種自動變速器的一個相對于變矩器軸線偏移地安置的變速器油泵利用一個安置(在其中也支承著變矩器的)定心板后面的鏈傳動機構加以傳動的,鏈傳動機構的被驅動的鏈輪被支承在作為輸入軸設計的變矩器頸部中,并經過一個可沿軸向移動的帶動型材而與變矩器頸部處于作用連接。在此,被驅動的鏈輪的支承設計成軸向可移動,而且是作為緊密余隙配合。這樣,鏈輪便可有利地從變矩器沿軸向退耦,從而可使鏈傳動機構的鏈條無偏斜地被導引。此外,通過緊密的余隙配合,還可以微小的泄漏損失使變矩器內壓得到密封,依此,泄漏現象還可有目的地加以利用,以之用于向外實現變矩器頸部的密封件的潤濕,以及用于對變矩器頸部支座的潤滑和對鏈傳動機構的潤滑。但在汽車停放、特別是在停放較長時間之后,其缺點是:變矩器的環形內腔可能由于鏈輪的間隙密封,即由于緊密的余隙配合,進行部分地空轉,但這一情況在發動機起動時會引起延時啟動,因為變矩器必須首先加以灌注。根據
技術介紹
,變速器總潤滑油供給裝置的潤滑壓力限制閥是整合到液壓的變速器控制裝置中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在配有變矩器的汽車上用于鏈傳動機構的潤滑油供給的系統,該鏈傳動機構用于對相對于變矩器而軸線偏移地安置的變速器油泵進行驅動,鏈傳動機構的被驅動的鏈輪被支承在支承在與變矩器相鄰的定心板中的變矩器頸部中并且經由可沿軸向移動的帶動型材而與變矩器頸部處于作用連接,通過本系統便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在汽車較長時間停車狀態后產生變矩器的環形內腔的空轉現象,從而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在發動機起動時由于空轉所致的汽車啟動延遲現象。本專利技術的這一任務是通過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在配有變矩器的汽車上用于鏈傳動機構的潤滑油供給的系統解決,該鏈傳動機構用于對相對于變矩器軸線偏移地安置的且嵌置在中間板中的變速器油泵進行驅動,鏈傳動機構的被驅動的鏈輪被支承在支承在定心板中的變矩器頸部中并且經由可沿軸向移動的帶動型材而與變矩器頸部處于作用連接,在變矩器頸部和鏈傳動機構的被驅動的鏈輪之間設置靜態的氣密密封的密封件,并且該密封件設置在變矩器頸部和鏈輪之間的滑動引導區域內。根據本專利技術規定,為了補償由于所述氣密密封的密封件而被阻止的對變矩器頸部密封件、變矩器頸部支座和鏈傳動機構的潤滑,在中間板中整合變速器總潤滑油供給裝置的潤滑壓力限制閥,并且在定心板與中間板的擰接平面中設置通道,經過該通道使得從潤滑壓力限制閥所排出的多余油流被針對性地導引到變矩器頸部密封件、變矩器頸部支座和鏈傳動機構上。據此建議:為了防止在汽車較長時間停車狀態后出現變矩器的環形內腔的空轉現象,在變矩器頸部和鏈傳動機構的被驅動的鏈輪之間設置靜態的、氣密密封的密封件,該密封件設置在變矩器頸部和鏈輪之間的滑動引導區域中,為了補償由此造成的對變矩器頸部密封件、變矩器頸部支座和鏈傳動機構的受阻的潤滑,在中間板中整合了變速器總潤滑油供給裝置的潤滑壓力限制閥。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選的具體實施方式,在變矩器頸部和鏈傳動機構的被驅動的鏈輪之間的密封件設計成O形環。此外,從變速器總潤滑油供給裝置的潤滑壓力限制閥所排出的剩余油流則經過設置在定心板和中間板的擰接平面中的溢流通道而被針對性地引導到變矩器頸部密封件、變矩器頸部支座和鏈傳動機構上。附圖說明下面將參照附圖示例性地對本專利技術作詳細說明。附圖表示:圖1一種自動變速器的一部分的示意截面圖用于示出本專利技術及與本專利技術相關的部件,包含本專利技術提出的一種用于鏈傳動機構的潤滑油供給的系統,該鏈傳動機構用于驅動變速器油泵;和圖2圖1所示實施形式的中間板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自動變速器(包含一個變矩器和一個經過一鏈傳動機構驅動的、相對于變矩器而軸線偏移地安置的變速器油泵)的構造對專業人員來說是熟知的,所以在附圖說明的范圍內僅對與本專利技術相關的構造部件作詳細說明和解釋。以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部分。在圖1中示出一種自動變速器的一部分,包含一個變矩器1,該變矩器被支承在一個與該變矩器1相鄰的定心板2中;變矩器頸部3利用一個支座4被支承在定心板2中。沿著軸向觀察,在定心板2的后面,即直接在定心板2的對置于變矩器1的一側上,安置了一個鏈傳動機構5,嵌置在一個中間板6中的變速器油泵7利用該鏈傳動機構被驅動。中間板6與定心板2擰接。鏈傳動機構5的被驅動的鏈輪9被支承在作為輸入軸設計的變矩器頸部3中,并經過一個可沿軸向移動的帶動型材8而與變矩器頸部3作用連接。在圖1中,鏈傳動機構5的與變速器油泵7相連的鏈輪以附圖標記10表示。按現有技術,鏈傳動機構5的被驅動的鏈輪9的可沿軸向移動的支承設計成緊密的余隙配合。通過這種緊密的余隙配合,便可促成微小的漏泄損失,這種漏泄損失,沿徑向觀察朝外用于變矩器3的密封件12的潤滑,用于變矩器頸部支座4的潤滑及用于鏈傳動機構5的潤滑。為了避免在汽車的較長時間停車狀態下由此所產生的變矩器1的空轉問題,根據本專利技術,在變矩器頸部3和鏈傳動機構5的被驅動的鏈輪9之間配置了一個靜態的氣密密封的密封件,該密封件最好設計成O形環11,并設置在變矩器頸部3和鏈輪9之間的滑動引導區域中。根據本專利技術并參照圖2,為了補償由于該氣密地密封而被阻止的對變矩器頸部密封件12、變矩器頸部支座4和鏈傳動機構5的潤滑,在中間板6中整合了變速器總潤滑油供給裝置的潤滑壓力限制閥13,這一點是與現有技術不同的,根據現有技術變速器總潤滑油供給裝置的潤滑壓力限制閥是安置在液壓的變速器控制裝置中。此外在定心板2與中間板6的擰接平面中配置了通道14,通過該通道,從潤滑壓力限制閥13排出的多余油流可有目的地導引到變矩器頸部密封件12、變矩器頸部支座4和鏈傳動機構5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在配有變矩器(1)的汽車上用于鏈傳動機構(5)的潤滑油供給的系統,該鏈傳動機構用于對相對于變矩器(1)軸線偏移地安置的且嵌置在中間板(6)中的變速器油泵(7)進行驅動,鏈傳動機構(5)的被驅動的鏈輪(9)被支承在支承在定心板(2)中的變矩器頸部(3)中并且經由可沿軸向移動的帶動型材(8)而與變矩器頸部(3)處于作用連接,在變矩器頸部(3)和鏈傳動機構(5)的被驅動的鏈輪(9)之間設置靜態的氣密密封的密封件(11),并且該密封件設置在變矩器頸部(3)和鏈輪(5)之間的滑動引導區域內,其特征在于:為了補償由于所述氣密密封的密封件(11)而被阻止的對變矩器頸部密封件(12)、變矩器頸部支座(4)和鏈傳動機構(5)的潤滑,在中間板(6)中整合變速器總潤滑油供給裝置的潤滑壓力限制閥(13),并且在定心板(2)與中間板(6)的擰接平面中設置通道(14),經過該通道使得從潤滑壓力限制閥(13)所排出的多余油流被針對性地導引到變矩器頸部密封件(12)、變矩器頸部支座(4)和鏈傳動機構(5)上。
【技術特征摘要】
2011.11.14 DE 102011086276.51.一種在配有變矩器(1)的汽車上用于鏈傳動機構(5)的潤滑油供給的系統,該鏈傳動機構用于對相對于變矩器(1)軸線偏移地安置的且嵌置在中間板(6)中的變速器油泵(7)進行驅動,鏈傳動機構(5)的被驅動的鏈輪(9)被支承在支承在定心板(2)中的變矩器頸部(3)中并且經由可沿軸向移動的帶動型材(8)而與變矩器頸部(3)處于作用連接,在變矩器頸部(3)和鏈傳動機構(5)的被驅動的鏈輪(9)之間設置靜態的氣密密封的密封件(11),并且該密封件設置在變矩器頸部(3)和鏈輪(9)之間的滑動引導區域內,其特征在于:為了補償由于所述氣密密封的密封件(11)而被阻止的對...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J·豪普特,H·勒格納,
申請(專利權)人:腓特烈斯港齒輪工廠股份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德國;DE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