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棒材軋機設計制造領域,具體涉及棒材軋機的壓下裝置的設計制造。
技術介紹
在現代的短應カ棒材軋機的壓下裝置的設計制造中,壓下裝置大多采用一個蝸輪箱帶動兩個齒輪箱的傳動方式,此種傳動方式存在著很多弊端和制造難度,比如1.因空間所限,蝸輪箱,齒輪箱必須采用鋳造件,缺陷多,成品率,不容易加工。2.壓下裝置由一個蝸輪箱,兩個齒輪箱三個封閉箱體組成,裝配,維護不便,可靠性低。3.齒輪箱內齒輪采用螺旋傘齒輪,加工設備復雜。4. ニ級傳動旋轉方向不一致,軋機本體部分需要設計兩種不同旋向螺紋的張立柱。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ー種大傳動比、傳動平穩準確、具有自鎖功能、易于加エ、維護的棒材軋機壓下裝置。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ー種棒材軋機的壓下裝置包括蝸桿(I)、蝸輪(2)、第一軸套(3)、第二軸套(6-1)、第三軸套(6-2)、第一齒輪(4)、第二齒輪(5-1)、第三齒輪(5-2)、焊接箱體(7),箱蓋(8);蝸桿(I)與蝸輪(2)組成的蝸輪副構成ー級傳動,蝸輪(2)與第一齒輪(4)共同連接在第一軸套(3)上構成中間件,第二齒輪(5-1)套在第二軸套(6-1)上,第三齒輪(5-2)套在第三軸套(6-2)上,第一齒輪(4)與第二齒輪(5-1)嚙合組成第一組ニ級傳動位于第一軸套(3)左側,第一齒輪(4)與第三齒輪(5-2)嚙合組成第二組ニ級傳動位于第一軸套(3)右側;所述的第二齒輪(5-1)和第三齒輪(5-2)相同,兩組ニ級傳動旋向相同。本技術還有這樣ー些技術特征所述的ー級傳動和兩組ニ級傳動共同安裝在焊接箱體(7)和箱蓋(8)組成的ー個封閉箱體內。由于采用了以上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棒材軋機的壓下裝置,包括:蝸桿(1)、蝸輪(2)、第一軸套(3)、第二軸套(6?1)、第三軸套(6?2)、第一齒輪(4)、第二齒輪(5?1)、第三齒輪(5?2)、焊接箱體(7)和箱蓋(8);其特征在于:蝸桿(1)與蝸輪(2)組成的蝸輪副構成一級傳動,蝸輪(2)與第一齒輪(4)共同連接在第一軸套(3)上構成中間件,第二齒輪(5?1)套在第二軸套(6?1)上,第三齒輪(5?2)套在第三軸套(6?2)上,第一齒輪(4)與第二齒輪(5?1)嚙合組成第一組二級傳動位于第一軸套(3)左側,第一齒輪(4)與第三齒輪(5?2)嚙合組成第二組二級傳動位于第一軸套(3)右側。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棒材軋機的壓下裝置,包括蝸桿(I)、蝸輪(2)、第一軸套(3)、第二軸套(6-1)、第三軸套(6-2)、第一齒輪(4)、第二齒輪(5-1)、第三齒輪(5-2)、焊接箱體(7)和箱蓋(8);其特征在于蝸桿(I)與蝸輪(2)組成的蝸輪副構成一級傳動,蝸輪(2)與第一齒輪(4)共同連接在第一軸套(3)上構成中間件,第二齒輪(5-1)套在第二軸套(6-1)上,第三齒輪(5-2)套在第三軸套(6-2)上,第一齒輪(4)...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康春巖,丁宇,劉天翔,張晏銘,王瑞,
申請(專利權)人:哈爾濱哈飛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