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魚肉魚刺分離裝置的擠壓部件,包括機架和設置在機架上的擠壓裝置。其要點是:擠壓裝置包括定位螺栓、調節輥筒組件、驅動輥筒、中間輥筒組件和擠壓帶。上述擠壓帶為環狀。調節輥筒組件包括前支架構件、后支架構件和設置在前支架構件和后支架構件之間的從動輥筒。前支架構件和后支架構件同軸轉動設置在機架上,該軸線為調節輥筒組件的轉動軸線。從動輥筒的軸線沿前后向設置,且相對于調節輥筒組件的轉動軸線偏心設置。當定位螺栓處于旋緊狀態時,前支架構件仍至整個調節輥筒組件處于不能轉動的固定狀態。當定位螺栓處于松開狀態時,則前支架構件和后支架構件能相對于固定構件轉動,從而調節從動輥筒相對于固定構件的位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農副產品加工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水產加工中的魚肉和魚刺 分離裝置中的擠壓部件。
技術介紹
魚類食品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容易消化,是人們喜愛的食物,尤其適宜 老人、幼兒和病人食用。魚類中蛋白質的含量15% 20%,屬優質蛋白質,魚肉肌纖維較短, 蛋白質組織結構松軟,水分含量多,肉質鮮嫩,容易消化吸收。魚類組織中有含氮化合物,主 要是膠原蛋白和粘蛋白,當煮沸后成為溶膠,冷卻后成為凝膠,這就表現為魚湯自然冷卻后 凝成乳白膠凍樣狀。魚類含有一種含硫氨基酸叫牛磺酸,它能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 醇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而有利防治動脈硬化。牛磺酸能促進嬰兒大腦發育,提高眼 的暗適應能力。因此牛磺酸現已作為嬰兒食品中營養物,如嬰兒配方奶粉里使奶粉營養更 接近母乳。魚類脂肪低,含量在1% 10%。大部分魚只含有1% 3%的脂肪,如大黃魚、小 黃魚、胖頭魚等。有些魚如草魚、鯉魚、帶魚、平魚脂肪含量在5% 8%。但有個別的魚如鳊 魚脂肪含量可達15%。一般魚類脂肪含量少,供熱能低,所以魚是高蛋白、低熱量的食物,是 比家禽、家畜都要優越的動物性食物。俗話說吃四條腿的(豬、牛)不如吃二條腿的(雞、鴨), 吃二條腿的不如吃沒有腿的(魚類),表明了魚類的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眾所周知,魚類大多體內都有魚刺,尤其一些常見的淡水魚的肉間的刺更多,不管 是人們日常食用還是加工魚肉產品,魚刺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食用。有很多人都想吃 魚,但是又怕吃魚被魚刺卡在消化道中而造成對身體的傷害,因此失去了很多吃魚的機會。 像老人和幼兒一類需要吃魚的人群,由于缺乏吃魚吐魚刺的能力,因而吃魚時需要先將魚 肉和魚刺分離。為了滿足更多人吃魚的需求,有越來越多的魚被加工成魚肉產品,而在將魚 肉加工成便于食用的產品時,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將魚肉和魚刺分離。分離魚肉和魚刺 的方法包括采用手工去魚刺,這不僅費時費力,還去刺不干凈,不便于工業化生產。中國專利文獻CN2483956Y (專利申請號01235878. 9)公開了一種“輥輪擠壓滾筒 式采魚肉機”,在其說明書第2頁最后一段中的第5行至第7行記載了 “位于機架I中部的 多孔滾筒15通過螺栓41固定在軸14上,其中部靠前端裝有鏈輪36,軸14由滾動軸承副 47支承,滾動軸承副47固定在機架I內。帆布帶從動輥18由螺栓42固定軸20上,軸20 由滾動軸承副46支承,滾動軸承副46固定在機架I內。帆布帶從動輥24由螺栓43固定 在機架I內。軸7由滾動軸承副50支承,滾動軸承副50固定在機架I內,鏈輪39固定在 軸7中部。軸11由滾動軸承副48支承,滾動軸承副48固定在機架I內,鏈輪37固定在軸 11中部。鏈輪36、37、38、39通過鏈條51連接,帆布帶驅動輥13、帆布帶從動輥18和24通 過環形帆布帶16連接,在工作中進行運動。”由此可見,該文獻采用鏈輪傳動形式,使得結 構較為復雜,鏈條之間有交叉而產生噪音。該結構采用帆布帶作為與多滾筒15進行擠壓魚 體的部件,由于帆布帶通常較軟,因此擠壓效果相對較差,導致采肉率較低,而且容易被魚 刺刺破。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采肉率較高的使用壽命較長的用于魚肉魚 刺分離裝置的擠壓部件。實現本專利技術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魚肉魚刺分離裝置的擠壓部件,包括機架和 設置在機架上的擠壓裝置。機架包括水平設置的底板、均沿左右向鉛垂設置的前側板和中 隔板。前側板坐落并固定在底板的前端部位上。中隔板坐落并固定在底板的前后向的中部 偏前部位上。其結構特點是機架還包括輥筒支撐板。輥筒支撐板有2塊。2塊輥筒支撐板按 照所處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為棍筒前支撐板和棍筒后支撐板。棍筒前支撐板固定連接在前 側板的左側面的中上部上,輥筒后支撐板固定連接在中隔板的左側面的中上部上,且輥筒 前支撐板和輥筒后支撐板所處的上下位置相同。擠壓裝置包括定位螺栓、調節輥筒組件、驅 動輥筒、中間輥筒組件和擠壓帶。上述擠壓帶為環狀。調節輥筒組件包括從動輥筒、前支架構件和后支架構件。從 動輥筒固定設置在前支架構件和后支架構件之間。前支架構件轉動設置在機架的輥筒前支 撐板上,后支架構件轉動設置在機架的輥筒后支撐板上,且前支架構件的轉動軸線與后支 架構件的轉動軸線相同,該轉動軸線沿前后向水平設置,且也是調節輥筒組件的轉動軸線。 從動輥筒的軸線沿前后向設置,且相對于調節輥筒組件的轉動軸線偏心設置。前支架構件 設有以轉動軸線為轉動中心的弧形調節槽。定位螺栓從前向后穿過該弧形調節槽且旋合在 輥筒前支撐板上。當定位螺栓處于旋緊狀態時,前支架構件仍至整個調節輥筒組件處于不 能轉動的固定狀態。當定位螺栓處于松開狀態時,則前支架構件和后支架構件能相對于固 定構件轉動,從而調節從動輥筒相對于固定構件的位置。上述擠壓帶圍繞從動輥筒和驅動輥筒設置。上述中間輥筒組件包括導向輥筒、傳輸輥筒和壓緊輥筒。導向輥筒、傳輸輥筒和壓 緊輥筒的軸線均沿前后向設置,且均轉動連接在機架的前側板和中隔板之間,并且左右方 向上位于調節輥筒組件與驅動輥筒之間。壓緊輥筒則由其輥筒體的上側與擠壓帶的內側面 的朝向下方的部位相接觸。導向輥筒位于調節輥筒組件與壓緊輥筒之間,且由其輥筒體的 右上側與擠壓帶的內側面的朝向左下方的部位相接觸。傳輸輥筒位于壓緊輥筒的左側,且 由其輥筒體的左下側與擠壓帶內側面的朝向右上方的部位相接觸。以上述技術方案為基礎的技術方案是驅動輥筒由前端蓋、筒身和后端蓋按照從 前至后的次序依次固定相連而構成。前端蓋和后端蓋均沿前后向鉛垂設置,且均為設有中 央孔的圓板體。筒身為軸線沿前后向設置的圓筒體。驅動輥筒通過相應的工作軸轉動設置 在機架的前側板和中隔板之間。以上述相應技術方案為基礎的技術方案是機架的輥筒前支撐板和輥筒后支撐板 均設有開口向左且貫穿前后的U形槽,輥筒前支撐板的中部的左上側設有定位螺孔。所述擠壓裝置的擠壓帶的寬度與機架的前側板的后側面到中隔板的前側面的距 離相對應。上述擠壓裝置的調節輥筒組件的前支架構件由前支軸、調節盤、連接柱和前支架 依次固定連接而構成。上述前支架構件的調節盤為設有中央孔的圓盤體,調節盤的中央孔的軸線沿前后 向設置。調節盤的盤體右部和上部上設有與中央孔同軸線的且貫穿盤體前后的弧形調節 槽,且該弧形調節槽即為前支架構件的弧形調節槽。弧形調節槽的弧度為30度至160度。 弧形調節槽的半徑與輥筒前支撐板的U形槽的槽底圓弧部分的圓心到定位螺孔的中心的 距離相等。上述前支架的主體呈圓環盤狀,且該圓環盤主體設有軸線沿前后向設置的中央 孔、并且在中央孔處設有向盤體前側凸出的圓筒狀連接部。上述連接柱為圓柱體,其軸線沿前后向設置。連接柱的前端焊接固定在調節盤的 后側面上,且位于弧形調節槽的左上部的左側。連接柱的后端焊接固定在前支架的圓環盤 主體的前側面上,且靠近其邊沿的部位上。上述前支軸沿前后向設置,且前支軸設有開口向前的截面呈正方形的調節盲孔。 iu支軸的后部向后芽過調節盤的中央孔,且兩者焊接固定在一起,并且如支軸的后端頭向 后伸出調節盤外。上述后支架構件由后支架、后支軸、前阻擋圈和后阻擋圈組成。后支架的主體呈圓 環盤狀,且該圓環盤主體設有軸線沿前后向設置的中央孔、并且在中央孔處設有向盤體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魚肉魚刺分離裝置的擠壓部件,包括機架(1)和設置在機架(1)上的擠壓裝置(5);機架(1)包括水平設置的底板(11)、均沿左右向鉛垂設置的前側板(12)和中隔板(13);前側板(12)坐落并固定在底板(11)的前端部位上;中隔板(13)坐落并固定在底板(11)的前后向的中部偏前部位上;其特征在于:機架還包括輥筒支撐板(16);輥筒支撐板(16)有2塊;2塊輥筒支撐板(16)按照所處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為輥筒前支撐板(16a)和輥筒后支撐板(16b);輥筒前支撐板(16a)固定連接在前側板(12)的左側面的中上部上,輥筒后支撐板(16b)固定連接在中隔板(13)的左側面的中上部上,且輥筒前支撐板(16a)和輥筒后支撐板(16b)所處的上下位置相同;擠壓裝置(5)包括定位螺栓(51)、調節輥筒組件(52)、驅動輥筒(53)、中間輥筒組件(54)和擠壓帶(55);擠壓帶(55)為環狀;調節輥筒組件(52)包括從動輥筒(52?1)、前支架構件(52?2)和后支架構件(52?3);從動輥筒(52?1)固定設置在前支架構件(52?2)和后支架構件(52?3)之間;前支架構件(52?2)轉動設置在機架(1)的輥筒前支撐板(16a)上,后支架構件(52?3)轉動設置在機架(1)的輥筒后支撐板(16b)上,且前支架構件(52?2)的轉動軸線與后支架構件(52?3)的轉動軸線相同,該轉動軸線沿前后向水平設置,且也是調節輥筒組件(52)的轉動軸線;從動輥筒(52?1)的軸線沿前后向設置,且相對于調節輥筒組件(52)的轉動軸線偏心設置;前支架構件(52?2)設有以轉動軸線為轉動中心的弧形調節槽;定位螺栓(51)從前向后穿過該弧形調節槽且旋合在輥筒前支撐板(16a)上;當定位螺栓(51)處于旋緊狀態時,前支架構件(52?2)仍至整個調節輥筒組件(52)處于不能轉動的固定狀態;當定位螺栓(51)處于松開狀態時,則前支架構件(52?2)和后支架構件(52?5)能相對于固定構件轉動,從而調節從動輥筒(52?1)相對于固定構件的位置;擠壓帶(51)圍繞從動輥筒(52?1)和驅動輥筒(53)設置;中間輥筒組件(54)包括導向輥筒(54?1)、傳輸輥筒(54?2)和壓緊輥筒(54?3);導向輥筒(54?1)、傳輸輥筒(54?2)和壓緊輥筒(54?3)的軸線均沿前后向設置,且均轉動連接在機架(1)的前側板(12)和中隔板(13)之間,并且左右方向上位于調節輥筒組件(52)與驅動輥筒(53)之間;壓緊輥筒(54?3)則由其輥筒體的上側與擠壓帶(55)的內側面的朝向下方的部位相接觸;導向輥筒(54?1)位于調節輥筒組件(52)與壓緊輥筒(54?3)之間,且由其輥筒體的右上側與擠壓帶(55)的內側面的朝向左下方的部位相接觸;傳輸輥筒(54?2)位于壓緊輥筒(54?3)的左側,且由其輥筒體的左下側與擠壓帶(55)內側面的朝向右上方的部位相接觸。...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建明,
申請(專利權)人:劉建明,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