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半導體弓I線框架與下模間距鑲件的配合結構
本技術涉及半導體封裝
,特別是涉及一種半導體引線框架與下模間距鑲件的配合結構。
技術介紹
隨著微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集成電路復雜度的增加,集成電路具有更小的外形, 更高的性能。這就對集成電路塑封引線框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引線框架具備更高的電性能,更高的可靠性。因此引線框架制造要不斷技術更新,嚴格質量管理,更好地適應封裝技術和集成電路發展的需求。現有技術的引線框架與下模間距鑲件的結構,如圖I所示,下模間距鑲件2為L 形,對應的,引線框架I頭部設有頭部連桿3,在注塑封裝時,灌膠方向如圖中箭頭所示,極易導致溢膠的發生,造成產品脫模后,還需要增加除殘膠的工序,浪費人力及原材料,生產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避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半導體引線框架與下模間距鑲件的配合結構,其注塑時不易溢膠,減少脫模后的除膠工序,節約人力資源和原材料,生產效率較高。本技術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半導體引線框架與下模間距鑲件的配合結構,包括引線框架和下模間距鑲件,所述引線框架包括頭部連桿和管腳連桿,所述下模間距鑲件的一側設有凹槽,所述頭部連桿和所述凹槽配合設置。所述頭部連桿的長度和所述凹槽的深度均為O. 2-0. 35mm。所述頭部連桿的長度和所述凹槽的深度均為O. 28mm。所述管腳連桿側邊為曲折形狀。所述管腳連桿寬度為O. 78mm。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的一種半導體引線框架與下模間距鑲件的配合結構,阻止多余膠體溢出頭部,并且增長了引線框架頭部連桿,且將下模間距鑲件與頭部連桿配合的部位由L形變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半導體引線框架與下模間距鑲件的配合結構,包括引線框架和下模間距鑲件,所述引線框架包括頭部連桿和管腳連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間距鑲件的一側設有凹槽,所述頭部連桿和所述凹槽配合設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半導體引線框架與下模間距鑲件的配合結構,包括引線框架和下模間距鑲件,所述引線框架包括頭部連桿和管腳連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間距鑲件的一側設有凹槽,所述頭部連桿和所述凹槽配合設置。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半導體引線框架與下模間距鑲件的配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頭部連桿的長度和所述凹槽的深度均為0. 2-0. 35mm。3.根據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思勇,
申請(專利權)人:杰群電子科技東莞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