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卸礦用車后門,屬于自卸車技術領域,包括后板,所述后板焊接于后門框內,所述后門框是由上、下、左、右邊框焊接而成,其中所述上、下邊框之間焊接兩個左右對稱的第一斜梁和兩個左右對稱的第二斜梁,兩個所述第二斜梁位于兩個第一斜梁的外側,位于左側的所述第一、二斜梁均向左上方傾斜,兩個所述第二斜梁的上端分別焊接于上、左邊框的夾角處和上、右邊框之間的夾角處,兩個所述第一斜梁之間、第一、二斜梁之間均呈間隔設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自卸礦用車后門通過將現有的橫、縱梁由兩個第一斜梁和兩個第二斜梁代替,其結構簡化,自重輕,使整個自卸車重量減輕,其加工制作過程簡化,減少了焊道和焊接變形,減少了工人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自卸礦用車后門
本技術涉及自卸車
,尤指一種自卸礦用車后門。
技術介紹
現有的自卸礦用車箱的后門結構包括焊接于后板外周的矩形后門框,后門框由上、左、下、右邊框焊接而成。在左、右邊框之間垂直焊接若干個橫梁,在上、下邊框之間垂直焊接若干個縱梁,橫梁與縱梁相交處焊接,這樣橫、縱梁與后門框焊接成田字格結構。但是這種田字格結構的后門在滿足沖擊強度的同時,其自身的重量很大,這樣使自卸車的重量增加,不利于目前自卸車車箱減重的發展趨勢;另外該田字格結構的后門制作過程麻煩,需要很多的焊道進行焊接,工人工作效率低,焊接多了容易造成后板材料的變化,從而產生焊接變形。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卸礦用車后門,其自重輕,從而使自卸車整體重量減輕,制作工藝簡單,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焊道減少了焊接變形。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為一種自卸礦用車后門,包括后板,所述后板焊接于后門框內,所述后門框是由上、下、左、右邊框焊接而成,其中所述上、 下邊框之間焊接兩個左右對稱的第一斜梁和兩個左右對稱的第二斜梁,兩個所述第二斜梁位于兩個第一斜梁的外側,位于左側的所述第一、二斜梁均向左上方傾斜,兩個所述第二斜梁的上端分別焊接于上、左邊框的夾角處和上、右邊框之間的夾角處,兩個所述第一斜梁之間、第一、二斜梁之間均呈間隔設置。本技術自卸礦用車后門,其中位于兩個所述第一斜梁之間的所述上、下邊框之間焊接一縱梁。本技術自卸礦用車后門,其中兩個所述第一斜梁中部之間焊接有一橫梁。本技術自卸礦用車后門,其中所述上、左、下、右邊框之間的交接部位分別焊接有三角形加強筋板。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術自卸礦用車后門通過將現有的若干個橫、縱梁由兩個第一斜梁和兩個第二斜梁代替,其結構簡化,自重變輕,使整個自卸車重量減輕,而且其加工制作過程簡化,減少了焊道,減少了焊接變形,減少了工人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自卸礦用車V型梁結構后門的第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自卸礦用車V型梁結構后門的第二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自卸礦用車V型梁結構后門的第三實施例結構示意圖。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的說明;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I所示,本技術自卸礦用車V型梁結構后門的第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其包括后板1,后板I焊接于后門框2內。后門框2是由上邊框3、下邊框4、左邊框5和右邊框6焊接而成。上邊框3與左邊框5之間的交接部位、左邊框5與下邊框4之間的交接部位、下邊框4與右邊框6之間的交接部位以及右邊框6與上邊框3之間的交接部位分別焊接有三角形加強筋板11,用于加強后門框2的強度。上邊框3和下邊框4之間焊接有兩個左右對稱的第一斜梁7和兩個左右對稱的第二斜梁8。兩個第二斜梁8位于兩個第一斜梁7的外側。位于左側的第一斜梁7和第二斜梁8均向左上方傾斜。兩個第二斜梁8的上端分別焊接于上邊框3、左邊框5的夾角處和上邊框3、右邊框6之間的夾角處,兩個第一斜梁7之間、第一斜梁7、第二斜梁8之間均呈間隔設置。請參閱圖2所示,本技術自卸礦用車V型梁結構后門的第二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其與第一實施例的結構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其比第一實施例的結構多了一個縱梁 9。該縱梁9焊接于兩個第一斜梁7之間的上邊框3、下邊框4之間。該縱梁9的增加,提高了后門的抗沖擊強度。請參閱圖3所示,本技術自卸礦用車V型梁結構后門的第三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其與第一實施例的結構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其比第一實施例的結構多了一個橫梁 10,該橫梁10焊接于兩個第一斜梁7中部之間。該橫梁10的增加,提高了后門的抗沖擊強度。本技術自卸礦用車后門通過將現有的若干個橫、縱梁由兩個第一斜梁7和兩個第二斜梁8代替,結構簡化,自重變輕,使整個自卸車重量減輕,而且其加工制作過程簡化,減少了焊道,減少了焊接變形,減少了工人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以上所述實施例僅僅是對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技術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技術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技術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自卸礦用車后門,包括后板(I),所述后板(I)焊接于后門框(2)內,所述后門框(2)是由上、下、左、右邊框(3,4,5,6)焊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邊框(3,4)之間焊接兩個左右對稱的第一斜梁(7)和兩個左右對稱的第二斜梁(8),兩個所述第二斜梁(8)位于兩個第一斜梁(7)的外側,位于左側的所述第一、二斜梁(7,8)均向左上方傾斜,兩個所述第二斜梁(8)的上端分別焊接于上、左邊框(3,5)的夾角處和上、右邊框(3,6)之間的夾角處,兩個所述第一斜梁(7)之間、第一、二斜梁(7,8)之間均呈間隔設置。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卸礦用車后門,其特征在于位于兩個所述第一斜梁(7)之間的所述上、下邊框(3,4)之間焊接一縱梁(9)。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卸礦用車后門,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第一斜梁(7)中部之間焊接有一橫梁(10)。4.如權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自卸礦用車后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左、下、右邊框(3,5,4,6)之間的交接部位分別焊接有三角形加強筋板(11)。專利摘要一種自卸礦用車后門,屬于自卸車
,包括后板,所述后板焊接于后門框內,所述后門框是由上、下、左、右邊框焊接而成,其中所述上、下邊框之間焊接兩個左右對稱的第一斜梁和兩個左右對稱的第二斜梁,兩個所述第二斜梁位于兩個第一斜梁的外側,位于左側的所述第一、二斜梁均向左上方傾斜,兩個所述第二斜梁的上端分別焊接于上、左邊框的夾角處和上、右邊框之間的夾角處,兩個所述第一斜梁之間、第一、二斜梁之間均呈間隔設置。本技術自卸礦用車后門通過將現有的橫、縱梁由兩個第一斜梁和兩個第二斜梁代替,其結構簡化,自重輕,使整個自卸車重量減輕,其加工制作過程簡化,減少了焊道和焊接變形,減少了工人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文檔編號B60P1/28GK202806501SQ20122032301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5日專利技術者杜鵬程, 張斌, 陳鑫 申請人:三河市新宏昌專用車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卸礦用車后門,包括后板(1),所述后板(1)焊接于后門框(2)內,所述后門框(2)是由上、下、左、右邊框(3,4,5,6)焊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邊框(3,4)之間焊接兩個左右對稱的第一斜梁(7)和兩個左右對稱的第二斜梁(8),兩個所述第二斜梁(8)位于兩個第一斜梁(7)的外側,位于左側的所述第一、二斜梁(7,8)均向左上方傾斜,兩個所述第二斜梁(8)的上端分別焊接于上、左邊框(3,5)的夾角處和上、右邊框(3,6)之間的夾角處,兩個所述第一斜梁(7)之間、第一、二斜梁(7,8)之間均呈間隔設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杜鵬程,張斌,陳鑫,
申請(專利權)人:三河市新宏昌專用車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