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帶切角工藝的拉延模具,包括上模座(5)、壓邊圈(1)、凸模(6)和下模座(8),在所述的壓邊圈(1)上固定安裝有切角下鑲塊(2),在所述的上模座(5)上固定安裝有切角上鑲塊(4),所述的切角上鑲塊(4)的刃口高出所述的上模座(5)的壓料面。所述的切角上鑲塊(4)的刃口比所述的上模座(5)的壓料面高出3mm。所述的壓邊圈(1)上設有導柱(3),所述的上模座(5)上設有與所述的導柱(3)對應導向的導套(12)。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于將切角工序與拉延工序集合于一套模具完成,在拉延工序之前先將多余的板料邊角切除,隨后再進行拉延工序。將原本需要兩個工序才能完成的工作在拉延這一序就完成,在提高了生產效率的同時又省去了生產一套落料模的成本。(*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拉延模具,特別是涉及一種帶切角工藝的拉延模具。
技術介紹
汽車覆蓋件形狀復雜,成型難度大。其中某些覆蓋件如左右縱梁連接板由于其形狀存在較大的內凹部分(如圖1,10表示坯料,11表示拉延切角線),在成型過程中內凹部分材料流動受限,壓料面過大,易造成開裂等缺陷。常規做法是增加一套落料工序把多余角切掉,減小壓料面;但工序的增加無疑增加了模具生產以及后期維護的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在拉延工序之前先將多余的板料邊·角切除,隨后再進行拉延工序,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同時又省去生產一套落料模的成本的帶切角工藝的拉延模具。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的帶切角工藝的拉延模具,包括上模座、壓邊圈、凸模和下模座,在所述的壓邊圈上固定安裝有切角下鑲塊,在所述的上模座上固定安裝有切角上鑲塊,所述的切角上鑲塊的刃口高出所述的上模座的壓料面。所述的切角上鑲塊的刃口比所述的上模座的壓料面高出3mm。所述的壓邊圈上設有導柱,所述的上模座上設有與所述的導柱3對應導向的導套。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帶切角工藝的拉延模具,機床上滑塊下行帶動上模座下行,下行過程中切角上鑲塊先與切角下鑲塊接觸刃入,完成切角過程。運動過程中依靠導柱、導套導向保證模具刃入精度,板料邊角切除后廢料沿廢料滑槽排出。上模座繼續下行與壓邊圈接觸并將板料壓實。上模座與壓邊圈同時下行與凸模型面接觸開始拉延過程,直到下死點完成拉延工序。機床上滑塊上行帶動上模座上行回位,氣頂將壓邊圈頂起工人取走制件,工作完成。綜上所述,本技術在于將切角工序與拉延工序集合于一套模具完成,在拉延工序之前先將多余的板料邊角切除,隨后再進行拉延工序。將原本需要兩個工序才能完成的工作在拉延這一序就完成,在提高了生產效率的同時又省去了生產一套落料模的成本。附圖說明圖I是某些覆蓋件如左右縱梁連接板由于其形狀存在較大的內凹部分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壓邊圈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上模座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的下模座結構示意圖。圖5是表示模具在工作初位置的工作狀態圖。圖6是表示模具在開始切角位置的工作狀態圖。圖7是表示模具在到達下死點位置的工作狀態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參見圖I、圖2、圖3和圖4,坯料10的拉延切角線11以外的坯料部分需要切除,減少壓料面,提高拉延件成形性。凹模9安裝在上模座5上,凸模6和氣頂7安裝在下模座8上,切角下鑲塊2安裝固定在壓邊圈I上,切角上鑲塊4安裝固定在上模座5上。切角上鑲塊4的刃口比上模座5的壓料面高出3mm,壓邊圈I上設有導柱3,上模座5上設有與導柱3對應導向的導套12,保證切角精度。參見圖I、圖2、圖3、圖4、圖5、圖6和圖7,機床上滑塊下行帶動上模座5及凹模9下行,下行過程中切角上鑲塊4先與切角下鑲塊2接觸刃入,完成切角過程。運動過程中依靠導柱3、導套12導向保證模具刃入精度,板料邊角切除后廢料沿廢料滑槽排出。上模座5繼續下行與壓邊圈I接觸并將板料壓實。上模座5與壓邊圈I同時下行與下模座8上的凸模6型面接觸開始拉延過程,直到下死點完成拉延工序。機床上滑塊上行帶動上模座5上行回位,下模座8上的氣頂7將壓邊圈I頂起工人取走制件,工作完成。本技術優點在于將切角工序與拉延工序集合于一套模具完成,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少了企業成本。權利要求1.一種帶切角工藝的拉延模具,包括上模座(5)、壓邊圈(I)、凸模(6)和下模座(8),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壓邊圈(I)上固定安裝有切角下鑲塊(2),在所述的上模座(5)上固定安裝有切角上鑲塊(4),所述的切角上鑲塊(4)的刃口高出所述的上模座(5)的壓料面。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切角工藝的拉延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切角上鑲塊(4)的刃口比所述的上模座(5)的壓料面高出3mm。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帶切角工藝的拉延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壓邊圈(I)上設有導柱(3),所述的上模座(5)上設有與所述的導柱(3)對應導向的導套(12)。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帶切角工藝的拉延模具,包括上模座(5)、壓邊圈(1)、凸模(6)和下模座(8),在所述的壓邊圈(1)上固定安裝有切角下鑲塊(2),在所述的上模座(5)上固定安裝有切角上鑲塊(4),所述的切角上鑲塊(4)的刃口高出所述的上模座(5)的壓料面。所述的切角上鑲塊(4)的刃口比所述的上模座(5)的壓料面高出3mm。所述的壓邊圈(1)上設有導柱(3),所述的上模座(5)上設有與所述的導柱(3)對應導向的導套(12)。本技術在于將切角工序與拉延工序集合于一套模具完成,在拉延工序之前先將多余的板料邊角切除,隨后再進行拉延工序。將原本需要兩個工序才能完成的工作在拉延這一序就完成,在提高了生產效率的同時又省去了生產一套落料模的成本。文檔編號B21D37/12GK202762844SQ201220459020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0日專利技術者謝暉, 陳惠濱, 謝貴林 申請人:天汽模(湖南)汽車模具技術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切角工藝的拉延模具,包括上模座(5)、壓邊圈(1)、凸模(6)和下模座(8),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壓邊圈(1)上固定安裝有切角下鑲塊(2),在所述的上模座(5)上固定安裝有切角上鑲塊(4),所述的切角上鑲塊(4)的刃口高出所述的上模座(5)的壓料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謝暉,陳惠濱,謝貴林,
申請(專利權)人:天汽模湖南汽車模具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