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基于圖像拍照形式的車輪踏面缺陷識別裝置,包括相機和補光系統(tǒng),所述相機安裝在軌道的外側,所述補光系統(tǒng)安裝在軌道的內側,所述補光系統(tǒng)通過設計的角度對檢測目標進行補光,所述相機對所述補光系統(tǒng)補光的目標車輪踏面拍照。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提供的基于圖像拍照形式的車輪踏面缺陷識別裝置,以拍照形式對車輪踏面缺陷進行檢測,使得人工更加直觀、方便的對車輪缺陷進行確定,大大減少了人工的勞動強度和工作量。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機車車輪檢測領域,確切地說是指一種基于圖像拍照形式的車輪踏面缺陷識別裝置。
技術介紹
輪對作為火車安全運行的關鍵部件,其質量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行車安全。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火車運行速度逐年提升,伴隨著高速和重載的需求,車輛的輪對要承受很大的動態(tài)負載,在車輪踏面易出現(xiàn)踏面擦傷、剝離現(xiàn)象,造成車輛運行品質下降,磨損加劇,甚至導致車軸斷裂、崩輪,造成重大事故。基于對火車運行安全的保證,對輪對質量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目前,專利號為ZL200620034699. 4,為《車輪踏面擦傷及不圓度在線動態(tài)檢測裝置》的中國專利及專利號為ZL200720082608,為《升降式車輪踏面擦傷及不圓度在線動態(tài)檢測裝置》的中國專利公開的裝置都是安裝在火車運行的整體道床上,適應30km/h以下速度的列車車輪檢測,不能適應地鐵等正線的列車的輪對擦傷缺陷檢測。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針對上述缺陷,本專利技術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基于圖像拍照形式的車輪踏面缺陷識別裝置,以拍照形式對車輪踏面缺陷進行檢測,使得人工更加直觀、方便的對車輪缺陷進行確定,大大減少了人工的勞動強度和工作量。為了解決以上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基于圖像拍照形式的車輪踏面缺陷識別裝置,包括相機和補光系統(tǒng),所述相機安裝在軌道的外側,所述補光系統(tǒng)安裝在軌道的內偵牝所述補光系統(tǒng)通過設計的角度對檢測目標進行補光,所述相機對所述補光系統(tǒng)補光的目標車輪踏面拍照。優(yōu)選地,所述補光系統(tǒng)的光線與車輪踏面之間的角度在80-110°之間。優(yōu)選地,所述相機對所述補光系統(tǒng)補光的目標車輪踏面拍照,所述相機與鋼軌平行,相機距離地面在130-170mm之間。優(yōu)選地,所述相機的數量為兩臺,所述相機之間在沿軌道上根據車輪周長進行等距分布,每個相機捕捉大于180°角度的車輪踏面。優(yōu)選地,所述相機的數量為三臺,所述相機之間在沿軌道上根據車輪周長進行等距分布,每個相機捕捉大于120°角度的車輪踏面。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基于圖像拍照形式的車輪踏面缺陷識別裝置,包括相機和補光系統(tǒng),所述相機安裝在軌道的外側,所述補光系統(tǒng)安裝在軌道的內側,所述補光系統(tǒng)通過設計的角度對檢測目標進行補光,所述相機對所述補光系統(tǒng)補光的目標車輪踏面拍照。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基于圖像拍照形式的車輪踏面缺陷識別裝置,以拍照形式對車輪踏面缺陷進行檢測,使得人工更加直觀、方便的對車輪缺陷進行確定,大大減少了人工的勞動強度和工作量。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基于圖像拍照形式的車輪踏面缺陷識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基于圖像拍照形式的車輪踏面缺陷識別裝置的工作原理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基于圖像拍照形式的車輪踏面缺陷識別裝置的識別原理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行闡述。 請參見圖I-圖3,圖I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基于圖像拍照形式的車輪踏面缺陷識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基于圖像拍照形式的車輪踏面缺陷識別裝置的工作原理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基于圖像拍照形式的車輪踏面缺陷識別裝置的識別原理圖。本實施例提供的基于圖像拍照形式的車輪踏面缺陷識別裝置,包括相機I和補光系統(tǒng)2,相機I安裝在軌道3的外側,補光系統(tǒng)2安裝在軌道3的內側,補光系統(tǒng)2通過設計的角度對檢測目標進行補光,相機I對補光系統(tǒng)2補光的目標車輪4踏面拍照。補光系統(tǒng)2的光線與車輪4踏面之間的角度在80-110°之間。相機I對補光系統(tǒng)2補光的目標車輪4踏面拍照,相機I與鋼軌3平行,相機I距離地面在130-170mm之間,其具體的大小由待檢測的車型的直徑大小而定,設計時根據待檢測的車輪4直徑大小及要求每個相機捕捉大于120°的要求,來確定安裝的相機高度。本裝置采用安裝在軌道3兩側各三個相機I來實現(xiàn)整個車輪4踏面圓周的掃查,相機I之間在沿軌道上根據車輪周長進行等距分布,每個相機I捕捉大于120°角度的車輪踏面。車輪4踏面缺陷的形狀凹凸不平,且往往呈凹陷狀的小坑,在加入補光系統(tǒng)2下,會在拍攝的成像系統(tǒng)中呈現(xiàn)陰影。系統(tǒng)通過陰影投射法實現(xiàn)對踏面缺陷的定位。陰影投射檢測法為通過設計的補光角度對檢測目標進行補光,從而造成目標物體在圖像傳感器中呈現(xiàn)一定的陰影,方便人眼進行識別的一種光學檢測方式。本裝置使用自上而下的補光方式,在機械原理方面更加有利于被檢車輪踏面缺陷在檢測相機中的成像,從而更加方便人眼進行確定。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基于圖像拍照形式的車輪踏面缺陷識別裝置,以拍照形式對車輪踏面缺陷進行檢測,使得人工更加直觀、方便的對車輪缺陷進行確定,大大減少了人工的勞動強度和工作量。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yè)技術人員能夠實現(xiàn)或使用本專利技術。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xiàn)。因此,本專利技術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基于圖像拍照形式的車輪踏面缺陷識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機和補光系統(tǒng),所述相機安裝在軌道的外側,所述補光系統(tǒng)安裝在軌道的內側,所述補光系統(tǒng)通過設計的角度對檢測目標進行補光,所述相機對所述補光系統(tǒng)補光的目標車輪踏面拍照。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圖像拍照形式的車輪踏面缺陷識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補光系統(tǒng)的光線與車輪踏面之間的角度在80-110°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圖像拍照形式的車輪踏面缺陷識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機對所述補光系統(tǒng)補光的目標車輪踏面拍照,所述相機與鋼軌平行,相機距離地面在130-170_之間。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圖像拍照形式的車輪踏面缺陷識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機的數量為兩臺,所述相機之間在沿軌道上根據車輪周長進行等距分布,每個相機捕捉大于180°角度的車輪踏面。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圖像拍照形式的車輪踏面缺陷識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機的數量為三臺,所述相機之間在沿軌道上根據車輪周長進行等距分布,每個相機捕捉大于120°角度的車輪踏面。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基于圖像拍照形式的車輪踏面缺陷識別裝置,包括相機和補光系統(tǒng),所述相機安裝在軌道的外側,所述補光系統(tǒng)安裝在軌道的內側,所述補光系統(tǒng)通過設計的角度對檢測目標進行補光,所述相機對所述補光系統(tǒng)補光的目標車輪踏面拍照。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基于圖像拍照形式的車輪踏面缺陷識別裝置,以拍照形式對車輪踏面缺陷進行檢測,使得人工更加直觀、方便的對車輪缺陷進行確定,大大減少了人工的勞動強度和工作量。文檔編號B61K9/12GK102941860SQ20121047541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1月21日專利技術者王黎, 高曉蓉, 楊凱, 王澤勇, 趙全軻, 彭朝勇, 彭建平, 張渝, 向波, 戴立新 申請人:成都主導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基于圖像拍照形式的車輪踏面缺陷識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機和補光系統(tǒng),所述相機安裝在軌道的外側,所述補光系統(tǒng)安裝在軌道的內側,所述補光系統(tǒng)通過設計的角度對檢測目標進行補光,所述相機對所述補光系統(tǒng)補光的目標車輪踏面拍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王黎,高曉蓉,楊凱,王澤勇,趙全軻,彭朝勇,彭建平,張渝,向波,戴立新,
申請(專利權)人:成都主導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