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氣動式多用途航母艦載機陸基彈射起飛訓練裝置,其結構是由包括機座、液壓舉升裝置、懸臂跑道、艦載機、彈射器,其中,機座設置在機槽之中,懸臂跑道的一端通部過絞軸與機座連接,彈射器設置在懸臂跑道之中,艦載機的起落架與滑板的上表面連接,滑板的底部與彈射器連接,液壓舉升裝置的上端與懸臂跑道的底部鉸接,下端與機槽底部連接;該裝置的優點是:1)結構簡單,自動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使用壽命長,易于維修;2)不用修建陸基起飛跑道,適應性強,由于不占用現有機場的主要起飛跑道,因此可在任何機場上安裝使用,有很好的適應性和很強的戰備功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軍事裝備或航母艦載機陸基彈射訓練裝備,具體的說是一種氣動式多用途航母艦載機陸基彈射起飛訓練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我國已經成功 改裝了一艘供艦載機滑躍起飛的滑躍式航母,據說在長興島還建造了兩艘相同類型的航母,但是由于滑躍式航母不能建在大型預警機、反潛機和運輸機,還有艦載機不能滿載起飛,決定其作戰能力遠不及美國現有蒸汽彈射器航母作戰能力,根本無法和美國的航母抗衡,所以,發展帶有彈射器的航母是中國航母的根本出路,雖然中國軍方已經在各地建造了 3-5處滑躍式艦載機的訓練基地,由于思路不對,即使修建再多的訓練基地也是浪費軍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航母艦載機訓練的落后問題,目前由于根本沒有帶彈射器的航母對艦載機進行訓練,所以中國的艦載機飛行員的彈射飛行訓練是我國海軍的空白,為了強我海軍,加快研制陸機艦載機彈射訓練裝備,為我海軍快速培訓大批的艦載機飛行員是當務之急。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技術任務是克服上述缺點,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安全性高,能應用于陸基機場為艦載機提供短距彈射起飛,也能快速移植到各種航母上使用的一種氣動式多用途航母艦載機陸基彈射起飛訓練裝置。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實現的包括機座、液壓舉升裝置、懸臂跑道、艦載機、氣動彈射器、彈射控制器,其中,機座設置在地面開挖的機槽之中,懸臂跑道的一端通過絞軸與機座連接,氣動彈射器設置在懸臂跑道之中,液壓舉升裝置的上端與懸臂跑道的底部鉸接,下端與機槽底部連接;懸臂跑道是一矩形框架結構,懸臂跑道上部兩側設置有滑板導向角鋼構成燕尾結構,滑板導向角鋼之間下部設置有托輥,托輥上部設置有槽型滑板,槽型滑板兩邊與托輥兩端滾動連接,槽型滑板上部設置有飛機托盤,飛機托盤呈T型,飛機托盤上表面開有與飛機起落架位置相吻合的T型孔,可拆卸的飛機起落架連接支架底部通過燕尾結構與T型孔連接;氣動彈射器是由氣壓缸、活塞、復合片基帶、汽缸頭、反向滑輪、儲氣罐和空壓機組成,空壓機通過管道與儲氣罐連接,儲氣罐通過進氣管與設置在氣壓缸兩端的電控三通閥連接,氣壓缸和進氣管設置在懸臂跑道之中,復合片基帶中間固定在槽型滑板底部,復合片基帶的兩端分別繞過懸臂跑道兩端的反向滑輪,然后再穿過汽缸中間的密封扁孔與設置在氣壓缸中的活塞兩端連接,彈射控制器通過導線與設置在氣壓缸兩端的電控三通閥連接控制電控三通閥的進氣或排氣,驅動活塞在氣壓缸中往返運動,進而聯動復合片基帶驅動槽型滑板在懸臂跑道上往返運動彈射飛機起飛。當懸臂跑道與地面平行時用于有動力重型飛機彈射起飛,當懸臂跑道被液壓聚生裝置舉升揚起時用于輕型有動力飛機或無動力滑翔機彈射起飛。本專利技術的優異效果是I)不用修建陸基起飛跑道,適應性強,由于不占用現有機場的主要起飛跑道,因此可在任何機場上安裝使用,有很好的適應性和很強的戰備功能;2)能使用各種飛機坐彈射訓練機,能對飛行員進行從低級到高級的彈射起飛訓練,也能對社會業余飛行愛好者提供各種飛行器的彈射起飛訓練。3)還可用于大型無人機的彈射起飛訓練,增加載重,提高巡航距離;4)本專利技術采用傳統閉口汽缸,由于不漏氣、密封性好,比美國的開口汽缸的功率高30-50以上,由于沒有開口汽缸使用的密封條和歸位系統,只是分別向汽缸兩頭供氣即可實現滑梭的彈射和返回,造價只有美國蒸汽彈射系統的1/5或更低。 5)由于沒有開口汽缸的漏汽,即使使用蒸汽做功,冬季也不會在甲板上結成冰霜,而影響艦載機的彈射或降落,使航母在冬季也能執行戰備執勤。根據文獻報道,美國使用的開口氣缸直徑是400mm,工作壓力是30公斤,彈射功率是47000千瓦,本專利技術的氣壓缸采用閉口汽缸,工作壓力可提高40-60公斤,氣缸直徑可減小到200-300mm,同樣可獲得47000千瓦的功率,這樣還可以節約大量的工作氣體,儲氣罐的工作容量也可適量減小,由于沒有復雜的歸位系統,因此具有結構簡單,占用空間小、自動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使用壽命長,易于維修等特點。附圖說明圖I是氣動式多用途航母艦載機陸基彈射起飛訓練裝置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俯視結構示意3是懸臂跑道仰起時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彈射器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彈射器的斷面結構示意圖;圖6是彈射器在航母上使用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7是懸臂跑道在航母上使用時的斷面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機座I、鉸軸2、飛機托盤3、機槽4、液壓舉升裝置5、懸臂跑道6、復合片基帶7、艦載機8、活塞9、氣壓缸10、滑板導向角鋼11、槽型滑板12、飛機起落架連接支架13、托輥14、汽缸頭15、反向滑輪16、電控三通閥17.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氣動式多用途航母艦載機陸基彈射起飛訓練裝置作以下詳細的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氣動式多用途航母艦載機陸基彈射起飛訓練裝置,包括機座I、液壓舉升裝置5、懸臂跑道6、艦載機8、氣動彈射器、彈射控制器,其中,機座I設置在地面開挖的機槽4之中,懸臂跑道6的一端通過絞軸2與機座I連接,氣動彈射器設置在懸臂跑道6之中,液壓舉升裝置5的上端與懸臂跑道6的底部鉸接,下端與機槽4底部連接;懸臂跑道6是一矩形框架結構,懸臂跑道6上部兩側設置有滑板導向角鋼11構成燕尾結構,滑板導向角鋼11之間下部設置有托輥14,托輥14上部設置有槽型滑板12,槽型滑板12兩邊與托輥14兩端滾動連接,槽型滑板12上部設置有飛機托盤3,飛機托盤3呈T型,飛機托盤3上表面開有與飛機起落架位置相吻合的T型孔,可拆卸的飛機起落架連接支架13底部通過燕尾結構與T型孔連接;氣動彈射器是由氣壓缸10、活塞9、復合片基帶7、汽缸頭15、反向滑輪16、儲氣罐和空壓機組成,空壓機通過管道與儲氣罐連接,儲氣罐通過進氣管與設置在氣壓缸10兩端的電控三通閥17連接,氣壓缸10和進氣管設置在懸臂跑道6之中,復合片基帶7中間固定在槽型滑板12底部,復合片基帶7的兩端分別繞過懸臂跑道6兩端的反向滑輪16,然后再穿過汽缸15中間的密封扁孔與設置在氣壓缸10中的活塞9兩端連接,彈射控制器通過導線與設置在氣壓缸10兩端的電控三通閥17連接控制電控三通閥17的進氣或排氣,驅動活塞9在氣壓缸10中往返運動,進而聯動復合片基帶7驅動槽型滑板12在懸臂跑道上往返運動彈射飛機起飛。當懸臂跑道6與地面平行時用于有動力重型飛機彈射起飛,當懸臂跑道被液壓聚生裝置舉升揚起時用于輕型有動力飛機或無動力滑翔機彈射起飛。 為氣壓缸工作提供動力的空壓機和儲氣罐是公知技術,可以將空壓機和儲氣罐設置在與機槽相連的地下室中,彈射控制器是通用開關器件。實施例I :如圖3圖4、圖5所示,彈射無動力或輕型飛機時,通過液壓舉升裝置將懸臂跑道的一端升起,呈仰射狀,為了方便描述,設定懸臂跑道的左端為彈射終點,右端為彈射起點,飛機托盤位于懸臂跑道的彈射起點上,空壓機將高壓儲汽罐充滿高壓空氣,壓力控制在30-60個大氣壓,將飛機推到飛機托盤上,三個起落架分別用飛機起落架連接支架連接,按下彈射按鈕開關,氣壓缸兩端的電控三通閥同時工作,高壓空氣通過進氣管,送入氣壓缸左端部電動三通閥,氣壓缸左端的進氣口打開,排氣口關閉,氣壓缸右端的排氣口打開,進氣口關閉,氣壓缸左端進氣口充入高壓空氣,推動位于氣壓缸左端的活塞快速右行,同時帶動復合片基帶牽動飛機托盤懸臂跑道的右端向左快速滑動將動飛機彈射升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氣動式多用途航母艦載機陸基彈射起飛訓練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機座、液壓舉升裝置、懸臂跑道、艦載機、氣動彈射器、彈射控制器,其中,機座設置在地面開挖的機槽之中,懸臂跑道的一端通過絞軸與機座連接,氣動彈射器設置在懸臂跑道之中,液壓舉升裝置的上端與懸臂跑道的底部鉸接,下端與機槽底部連接;懸臂跑道是一矩形框架結構,懸臂跑道上部兩側設置有滑板導向角鋼構成燕尾結構,滑板導向角鋼之間下部設置有托輥,托輥上部設置有槽型滑板,槽型滑板兩邊與托輥兩端滾動連接,槽型滑板上部設置有飛機托盤,飛機托盤呈T型,飛機托盤上表面開有與飛機起落架位置相吻合的T型孔,可拆卸的飛機起落架連接支架底部通過燕尾結構與T型孔連接;氣動彈射器是由氣壓缸、活塞、復合片基帶、汽缸頭、反向滑輪、儲氣罐和空壓機組成,空壓機通過管道與儲氣罐連接,儲氣罐通過進氣管與設置在氣壓缸兩端的電控三通閥連接,氣壓缸和進氣管設置在懸臂跑道之中,復合片基帶中間固定在槽型滑板底部,復合片基帶的兩端分別繞過懸臂跑道兩端的反向滑輪,然后再穿過汽缸中間的密封扁孔與設置在氣壓缸中的活塞兩端連接,彈射控制器通過導線與設置在氣壓缸兩端的電控三通閥連接控制電控三通閥的進氣或排氣,驅動活塞在氣壓缸中往返運動,進而聯動復合片基帶驅動槽型滑板在懸臂跑道上往返運動彈射飛機起飛。...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姜明,霍剛,姜鵬,李元貴,
申請(專利權)人:朱惠芬,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