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具有安全性和靈活性的堿性蝕刻液循環再生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蝕刻生產線用水設備(1)、中轉母液罐(2)、母液罐(3)、堿性蝕刻液循環再生設備組(6)、再生子液罐組(8)、配液罐(11)、過濾器(12)、子液罐組(16),子液罐組(16)再與蝕刻生產線用水設備(1)連接形成循環,所述相鄰的兩個部件之間均設置有高壓泵。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設計的這種具有安全性和靈活性的堿性蝕刻液循環再生系統,效率高,成本低,提高了系統處理廢液的靈活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廢液凈化循環再生系統,具體是指一種具有安全性和靈活性的堿性蝕刻液循環再生系統。
技術介紹
隨著電子行業的回暖,中國線路板行業發展隨之也普遍回升,據《2009-2012年中國印刷電路板行業發展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指出,中國將在近年成為世界最大的PCB產業基地,目前占全球市場的30%左右。同時,四川遂寧目前已經是國家審批的“西南電路板(PCB)產業制造基地”,川渝兩地方正電子、富士康電子等PCB產業巨頭的入駐,沿海大量的線路板廠內遷,PCB行業將迎來巨大的商機。但是,在電路板的制作過程中,比如印制電路板、電鍍等工序,在工作中都會產生大量的蝕刻廢液,蝕刻廢液內含有大量的銅離子,不能夠再次使用,同時含蝕刻廢液進入污水處理廠后處理也極為不便,因此,我們需要設計一種廢水處理系統,以解決含銅廢水處理復雜、不能循環使用的問題,并將含銅廢水內的銅離子回收,同時從安全性能和靈活性能考慮,該系統還需具有安全性和靈活性,以解決安全性和多變的凈化環境。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安全性和靈活性的堿性蝕刻液循環再生系統,效率高,成本低,提高了系統處理廢液的靈活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是具有安全性和靈活性的堿性蝕刻液循環再生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蝕刻生產線用水設備、中轉母液罐、母液罐、堿性蝕刻液循環再生設備組、再生子液罐組、配液罐、過濾器、子液罐組,子液罐組再與蝕刻生產線用水設備連接形成循環,所述相鄰的兩個部件之間均設置有高壓泵。所述堿性蝕刻液循環再生設備組包括三通電子閥門I和兩個并聯的堿性蝕刻液循環再生設備,所述三通電子閥門I的兩個出口端分別與兩個并聯的堿性蝕刻液循環再生設備的進口端連接。三通電子閥門I可任意控制兩個出口端,當兩個并聯的堿性蝕刻液循環再生設備某一個出現故障或者需要檢查清洗時,只需將其所在的進口端的三通電子閥門I出口關閉,即可對其進行排故或清洗,系統靈活性增加。所述堿性蝕刻液循環再生設備包括電解槽和與電解槽相連的溫控槽,電解槽上端設有將電解槽和溫控槽連通的兩根平行的溢流管,電解槽下端設有循環管和出水管,循環管一端與電解槽連通,另一端與溫控槽下端連通,循環管上還設有循環泵,出水管上設有控制閥門I,所述溫控槽底端還設有母液管,母液管上同樣設有控制閥門II。所述溫控槽的下端還設有排污管,排污管上設有開關閥門,所述排污管與出水管連通。排污管的作用基本定位為清洗溫控槽時的污水流通管道,在堿性蝕刻液循環再生設備工作過程中,排污管上的開關閥門一直處于關閉狀態。所述再生子液罐組包括三通電子閥門II和兩個并聯的再生子液罐和備用再生子液罐,所述三通電子閥門II的兩個出口端分別與兩個并聯的再生子液罐和備用再生子液罐的進口端連接。在正常情況下,三通電子閥門II與再生子液罐相連的出口端處于常開狀態,與備用再生子液罐相連的出口端處于常閉狀態,當再生子液罐出現故障或者再生子液過多時才會打開備用再生子液罐端的三通電子閥門II開關。所述子液罐組包括三通電子閥門III和兩個并聯的子液罐和備用子液罐,所述三通電子閥門II的兩個出口端分別與兩個并聯的子液罐和備用子液罐的進口端連接。在正常情況下,三通電子閥門III與子液罐相連的出口端處于常開狀態,與備用子液罐相連的出口端處于常閉狀態,當子液罐出現故障或者子液過多時才會打開備用子液罐端的三通電子閥門III開關。所述具有安全性和靈活性的堿性蝕刻液循環再生系統全部采用封閉式循環結構。所述封閉式循環結構指整個系統的各個系統、部件和管道均處于密封的封閉結構內,外界的雜質不易進入系統內部,能夠保證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所述具有安全性和靈活性的堿性蝕刻液循環再生系統連接有PLC自動控制系統。·整個系統均可以通過PLC自動控制系統遠程監控各個部件的狀態或控制其開關工作,使得整個系統操作簡單,運行也更加穩定。本技術的優點在于本技術設計的這種具有安全性和靈活性的堿性蝕刻液循環再生系統,效率高,成本低,提高了系統處理廢液的靈活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堿性蝕刻液循環再生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圖中的標號分別表示為1、蝕刻生產線用水設備;2、中轉母液罐;3、母液罐;4、三通電子閥門I ;5、堿性蝕刻液循環再生設備;6、堿性蝕刻液循環再生設備組;7、三通電子閥門II ;8、再生子液罐組;9、生子液罐;10、備用再生子液罐;11、配液罐;12、過濾器;13、三通電子閥門III ;14、備用子液罐;15、子液罐;16、子液罐組;17、電解槽;18、溢流管;19、溫控槽;20、母液管;21、開關閥門;22、出水管;23、控制閥門II ;24、循環管;25、循環泵;26、控制閥門I。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I參見圖I、圖2,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是具有安全性和靈活性的堿性蝕刻液循環再生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蝕刻生產線用水設備I、中轉母液罐2、母液罐3、堿性蝕刻液循環再生設備組6、再生子液罐組8、配液罐11、過濾器12、子液罐組16,子液罐組16再與蝕刻生產線用水設備I連接形成循環,所述相鄰的兩個部件之間均設置有高壓泵。上述堿性蝕刻液循環再生設備組6包括三通電子閥門I 4和兩個并聯的堿性蝕刻液循環再生設備5,所述三通電子閥門I 4的兩個出口端分別與兩個并聯的堿性蝕刻液循環再生設備5的進口端連接。上述堿性蝕刻液循環再生設備5包括電解槽17和與電解槽17相連的溫控槽19,電解槽17上端設有將電解槽17和溫控槽19連通的兩根平行的溢流管18,電解槽17下端設有循環管24和出水管22,循環管24 —端與電解槽17連通,另一端與溫控槽19下端連通,循環管24上還設有循環泵25,出水管22上設有控制閥門I 26,所述溫控槽19底端還設有母液管20,母液管上同樣設有控制閥門II 23。上述溫控槽19的下端還設有排污管,排污管上設有開關閥門21,上述排污管與出水管連通。上述再生子液罐組8包括三通電子閥門II 7和兩個并聯的再生子液罐9和備用再生子液罐10,上述三通電子閥門II 7的兩個出口端分別與兩個并聯的再生子液罐9和備用再生子液罐10的進口端連接。上述子液罐組16包括三通電子閥門III 13和兩個并聯的子液罐15和備用子液罐14,上述三通電子閥門III13的兩個出口端分別與兩個并聯的子液罐15和備用子液罐14的進口端連接。上述具有安全性和靈活性的堿性蝕刻液循環再生系統全部采用封閉式循環結構。上述具有安全性和靈活性的堿性蝕刻液循環再生系統連接有PLC自動控制系統。圖I、圖2所示的箭頭標志為系統內液體的流動方向。在使用過程中,蝕刻生產線用水設備I使用過的蝕刻廢液即為母液,通過高壓泵依次送入到中轉母液罐2、母液罐3、堿性蝕刻液循環再生設備組6、再生子液罐組8、配液罐11、過濾器12、子液罐組16,子液罐組16再將新的子液送入到蝕刻生產線用水設備1,蝕刻生產線用水設備I用過的蝕刻廢液再次進入上述結構形成循環,即可連續的進行廢液凈化處理工作,效率高。中轉母液罐2用于暫時存放母液;母液罐3直接將母液送入堿性蝕刻液循環再生設備組5內;再生子液罐組8用于存放再生子液;配液罐11用于添加蝕刻液氨水、氯化銨的損耗,確保再生子液內的氨水、氯化銨含量;過濾器12對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具有安全性和靈活性的堿性蝕刻液循環再生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連接的蝕刻生產線用水設備(1)、中轉母液罐(2)、母液罐(3)、堿性蝕刻液循環再生設備組(6)、再生子液罐組(8)、配液罐(11)、過濾器(12)、子液罐組(16),子液罐組(16)再與蝕刻生產線用水設備(1)連接形成循環,所述相鄰的兩個部件之間均設置有高壓泵。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韋建敏,張小波,張曉蓓,
申請(專利權)人:成都虹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