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澆注鋼錠模具。
技術介紹
目前,國內軋材用鋼錠和鍛造用鋼錠是用傳統的鑄鐵鋼錠模生產的,其缺點是鋼液凝固慢,脫模時間長,鋼錠模周轉慢,澆注場地和鋼錠模存放場地大,模耗高,鋼錠生產成本高、操作環境溫度高等缺點。另外,為了便于脫模,鑄鐵鋼錠模均有拔模斜度,生產的鋼錠上下截面不一致,不利于鋼錠的均熱及軋制,能耗高。專利技術構成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易于澆注和操作、脫模快、成本低、成材率高、質量好、能生產無錐度上下等截面多種截面形狀的鋼錠生產工裝——靜態結晶器。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它由小底盤、本體和保溫帽自下而上組合形成,其技術要點是保溫帽內腔、本體內腔和小底盤內腔形成澆注內腔,本體由內膽和外膽固定連接而成,內膽和外膽之間形成水腔,外膽上帶有與該水腔相通的進、出水管構成。使用時,將由保溫帽、本體、小底盤自上而下組裝形成的靜態結晶器放置在砌好的底板上,將外膽上的進、出水管與供排水系統進出水口連接。澆注前開啟供排水系統,檢查本體及管連接處有無滲漏水,然后澆注。鋼水凝固后保溫冷卻,待鋼錠溫度達到工藝要求溫度時,先脫掉保溫帽,關閉進水閥門后吊出本體,然后吊鋼錠入保溫坑保溫,最后將小底盤吊出。由于本靜態結晶器澆注鋼錠后利用循環水進行冷卻,加快了鋼錠的凝固,縮短了脫模時間,實驗證明,利用本鋼錠澆注模具的脫模時間僅是原來的四分之一,并且對水質無特殊要求,可循環利用。其次,用靜態結晶器還可以生產上下截面相同的鋼錠,有利于鋼錠的均熱及軋制,能耗相對降低。再者,用靜態結晶器生產的鋼錠,冒口比例小,鋼錠成材率高。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原理圖;圖2為本體(2)的內腔 ...
【技術保護點】
靜態結晶器,由小底盤(3)、本體(2)和保溫帽(1)自下而上組合形成,其特征在于:保溫帽(1)的內腔、本體(2)的內腔和小底盤(3)的內腔形成澆注內腔,本體(2)由內膽(6)和外膽(7)固定連接而成,內膽(6)和外膽(7)之間形成水腔,外膽(7)上帶有與該水腔相通的進、出水管(9)構成。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召祥,顏秉福,耿建廣,陳學明,魏繼奎,劉學明,
申請(專利權)人: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7[中國|山東]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