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觸摸傳感器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1、在ITO-Cu膜上形成一層耐酸油墨,該耐酸油墨覆蓋預留的傳感器Cu線區;S12、將形成有耐酸油墨的ITO-Cu膜通過氯化鐵溶液,蝕刻掉未被耐酸油墨覆蓋的Cu區;S13、通過堿性溶液將耐酸油墨脫膜處理,并清洗;S14、在經過步驟S13處理后的ITO-Cu膜上形成一層保護膠,該保護膠覆蓋觸摸傳感器的可視區;S15、采用激光干刻儀蝕刻傳感器Cu線區中多余的Cu、以及該多余的Cu所覆蓋的ITO,以形成Cu膜走線;S16、去除所述保護膠,采用激光干刻儀蝕刻傳感器可視區內的ITO,以形成ITO圖案走線。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制作方法中,采用激光干刻法制作Cu膜走線和ITO圖案走線,實現了TPSensor窄邊的設計要求,可在窄邊制作線寬較小的走線。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觸摸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觸摸傳感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介紹
在現有觸摸屏的結構中,觸摸傳感器(TP Sensor)的制作一般是白光制程采用絲印工藝,具體地先在具有銦錫氧化物(ITO)的膜上絲印耐酸油墨,將需要的ITO部分用耐酸油墨保護起來,然后通過酸性的溶液將不需要的ITO蝕刻掉,接著通過堿性溶液脫去耐酸油墨,最后在TP Sensor的周邊緣絲印銀漿走線,從而與蝕刻后的ITO部分進行電連接;其中,所述絲印銀漿走線的線寬一般在100微米左右。但是,現有觸摸屏的結構已趨向于全屏,TP Sensor的結構也趨向于窄邊設計,從而留給銀漿走線的邊框越來越少,所以銀漿走線的線寬也越來越小,如果銀漿走線的線寬 小于50微米,想要通過絲印的方式來完成銀漿走線的制作已無法實現。因此,白光制程的絲印工藝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亟需一種新的制作工藝來滿足窄邊走線的形成。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觸摸傳感器的制作方法,實現了 TP Sensor窄邊的設計要求,可以在TP Sensor的窄邊制作線寬較小的走線,降低制作難度,節省了成本。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觸摸傳感器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511、在ITO-Cu膜上形成一層耐酸油墨,該耐酸油墨覆蓋預留的傳感器Cu線區; 512、將形成有耐酸油墨的ITO-Cu膜通過氯化鐵溶液,蝕刻掉未被耐酸油墨覆蓋的Cu區; 513、通過堿性溶液將耐酸油墨脫膜處理,并清洗; 514、在經過步驟S13處理后的ITO-Cu膜上形成一層保護膠,該保護膠覆蓋觸摸傳感器的可視區; 515、采用激光干刻儀蝕刻傳感器Cu線區中多余的Cu、以及該多余的Cu所覆蓋的ΙΤ0,以形成Cu膜走線; 516、去除所述保護膠,采用激光干刻儀蝕刻傳感器可視區內的ΙΤ0,以形成ITO圖案走線。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觸摸傳感器的制作方法,先在ITO-Cu膜上將除預留的傳感器Cu線區蝕刻掉,然后在傳感器的可視區形成保護膠,接著采用激光干刻儀刻蝕Cu線區和ITO圖案區,以形成Cu膜走線和ITO圖案走線。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制作方法中,采用激光干刻法制作Cu膜走線和ITO圖案走線,實現了 TP Sensor窄邊的設計要求,可以在TP Sensor的窄邊制作線寬較小(小于50微米)的走線,降低制作難度,節省了成本。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觸摸傳感器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線觸摸傳感器的走線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下線觸摸傳感器的走線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專利技術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請參考圖I所示,一種觸摸傳感器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511、在ITO-Cu膜上形成一層耐酸油墨,該耐酸油墨覆蓋預留的傳感器Cu線區; 512、將形成有耐酸油墨的ITO-Cu膜通過氯化鐵溶液,蝕刻掉未被耐酸油墨覆蓋的Cu區; 513、通過堿性溶液將耐酸油墨脫膜處理,并清洗; 514、在經過步驟S13處理后的ITO-Cu膜上形成一層保護膠,該保護膠覆蓋觸摸傳感器的可視區; 515、采用激光干刻儀蝕刻傳感器Cu線區中多余的Cu、以及該多余的Cu所覆蓋的ΙΤ0,以形成Cu膜走線; 516、去除所述保護膠,采用激光干刻儀蝕刻傳感器可視區內的ΙΤ0,以形成ITO圖案走線。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觸摸傳感器的制作方法,先在ITO-Cu膜上將除預留的傳感器Cu線區蝕刻掉,然后在傳感器的可視區形成保護膠,接著采用激光干刻儀刻蝕Cu線區和ITO圖案區,以形成Cu膜走線和ITO圖案走線。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制作方法中,采用激光干刻法制作Cu膜走線和ITO圖案走線,實現了 TP Sensor窄邊的設計要求,可以在TP Sensor的窄邊制作線寬較小(小于50微米)的走線,降低制作難度,節省了成本。作為具體的實施方式,所述步驟Sll具體為,在ITO-Cu膜(是一種在氧化銦錫表面整面鍍銅的膜)上絲印一層8-12微米厚的耐酸油墨,覆蓋預留的傳感器Cu線區,并經過光積量為700-900mj/cm2的紫外光固化,具體固化時可在紫外固化機中進行;所述耐酸油墨具體可選用臺灣祥太科技公司提供的型號為ER-110B的油墨。其中,所述耐酸油墨的厚度為8-12微米,可以防止后續制作步驟中過蝕或蝕刻不凈,同時,耐酸油墨的圖案邊緣要平整;當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明白,所述耐酸油墨的厚度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據實際的制作工藝進行相應調整,只要能夠保證未被耐酸油墨覆蓋的Cu層被有效蝕刻即可。作為具體的實施方式,所述步驟S12具體為,將形成有耐酸油墨的ITO-Cu膜通過質量百分比為1%_5%氯化鐵溶液噴淋,蝕刻掉未被耐酸油墨覆蓋的Cu線區域,其氯化鐵溶液對ITO層的影響很小;進一步,所述噴淋的時間為50-60秒,壓力為O. 2-0. 3MPa。當然,對所述蝕刻液/噴淋液的具體要求并不局限于此,只要保證不與ITO反應、而只與Cu反應即可,最好是PH值大于6. 5而小于7的溶液;同時,所述噴淋的條件也可以根據制作工藝的實際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只要能夠保證有效蝕刻即可。作為具體的實施方式,在所述步驟S12之后,進一步包括用純水清洗蝕刻后的ITO-Cu膜,并用風刀吹干,所述風刀的壓力為O. 2-0. 3MPa,以有效去除清洗后ITO-Cu膜上的水。較佳地,還可用方阻測試儀測量被蝕刻區域內ITO的方阻,與膜材產品中介紹的ITO方阻對比,以評估蝕刻的效果。作為具體的實施方式,所述步驟S13具體為,將風干后的ITO-Cu膜通過氫氧化鈉溶液噴淋去除耐酸油墨,所述氫氧化鈉溶液的摩爾濃度為7. 5-8. 5mol/L,噴淋持續的時間為50-60秒,噴淋的壓力為O. 2-0. 3MPa ;其中,所述堿性溶液并不局限于氫氧化鈉,也可以為氫氧化鉀等其它的硬性溶液,所述噴淋的時間和壓力也可以根據制作的實際工藝來進行調整,只要能夠將耐酸油墨有效去除即可。進一步,也可用純水清洗脫膜后的ITO-Cu膜,并用風刀吹干,所述風刀的壓力為O. 2-0. 3MPa,以有效去除清洗后ITO-Cu膜上的水。至此,可以觀察并測量ITO-Cu膜材上Cu線區域的蝕刻尺寸,評估蝕刻效果,氯化鐵溶液一般會出現側蝕現象,只要側蝕的尺寸不超過5微米就行。作為具體的實施方式,所述步驟S14具體為,在經過步驟S13處理后的ITO-Cu膜上形成一層保護膠,該保護膠覆蓋觸摸傳感器的可視區(該區域步驟Sll中所述預留的傳感器Cu線區〃互補,兩者加起來剛好構成一個整面),避免可視區內的ITO被劃傷或臟污,保 護膠的材料要求具有熱固化性,且容易剝離,并不易留下膠痕。作為一種具體地的實施例,在ITO-Cu膜上絲印一層可剝離保護藍膠,所述可剝離保護藍膠的厚度為30-50微米,由此保護Sensor的可視區。作為具體的實施方式,所述步驟S15具體為,設計Cu線區域的激光干刻走線圖案,根據該走線圖案,采用激光干刻儀蝕刻掉多余的Cu,具體為1、先打開激光器下方的水冷機電源,水冷機的標準溫度為18. 7-19. 3°C,水冷系統打開后等待約20分鐘,待水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觸摸傳感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1、在ITO?Cu膜上形成一層耐酸油墨,該耐酸油墨覆蓋預留的傳感器Cu線區;S12、將形成有耐酸油墨的ITO?Cu膜通過氯化鐵溶液,蝕刻掉未被耐酸油墨覆蓋的Cu區;S13、通過堿性溶液將耐酸油墨脫膜處理,并清洗;S14、在經過步驟S13處理后的ITO?Cu膜上形成一層保護膠,該保護膠覆蓋觸摸傳感器的可視區;S15、采用激光干刻儀蝕刻傳感器Cu線區中多余的Cu、以及該多余的Cu所覆蓋的ITO,以形成Cu膜走線;S16、去除所述保護膠,采用激光干刻儀蝕刻傳感器可視區內的ITO,以形成ITO圖案走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觸摸傳感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511、在ITO-Cu膜上形成一層耐酸油墨,該耐酸油墨覆蓋預留的傳感器Cu線區; 512、將形成有耐酸油墨的ITO-Cu膜通過氯化鐵溶液,蝕刻掉未被耐酸油墨覆蓋的Cu區; 513、通過堿性溶液將耐酸油墨脫膜處理,并清洗; 514、在經過步驟S13處理后的ITO-Cu膜上形成一層保護膠,該保護膠覆蓋觸摸傳感器的可視區; 515、采用激光干刻儀蝕刻傳感器Cu線區中多余的Cu、以及該多余的Cu所覆蓋的ΙΤ0,以形成Cu膜走線; 516、去除所述保護膠,采用激光干刻儀蝕刻傳感器可視區內的ΙΤ0,以形成ITO圖案走線。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觸摸傳感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ll具體為,在ITO-Cu膜上絲印一層8-12微米厚的耐酸油墨,并經紫外光固化。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觸摸傳感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2具體為,將形成有耐酸油墨的ITO-Cu膜通過質量百分比為1%_5%氯化鐵溶液噴淋。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觸摸傳感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淋的時間為50-60 秒,壓力為 O. 2-0. 3MPa。5.根據權利要求I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步歡歡,
申請(專利權)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