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觸摸屏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8271111 閱讀: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3:13
    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觸摸屏,包括一絕緣基板、一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多個第一電極以及多個第一走線,其中,所述絕緣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與所述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設置在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多個第一電極相互間隔設置在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的短邊,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為一碳納米管層,該碳納米管層具有電阻抗異向性且該碳納米管層的最小電阻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的短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觸摸屏,尤其涉及一種電容式觸摸屏。
    技術介紹
    圖I及圖2為現有技術觸摸屏100的結構示意圖,該觸摸屏100與一外部驅動感測電路200電連接。該外部驅動感測電路200向所述觸摸屏100發送一驅動信號驅動該觸摸屏100,所述觸摸屏100在所述驅動信號的驅動下感測作用在該觸摸屏100上的觸摸動作,并發送一感測信號給所述外部驅動感測電路200。即,該外部驅動感測電路200與所述觸摸屏100相互配合,完成該觸摸屏100的感測外界觸摸動作的功能。所述觸摸屏100包括一絕緣基板10、一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11、一第二矩形透明 導電層12、多個第一電極13、多個第二電極14、多個第一走線15及多個第二走線16。所述絕緣基板10具有一第一表面101及一與所述第一表面101相對的第二表面102。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11設置在所述第一表面101。所述第一電極13間隔設置在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11的一長邊并與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11電連接。所述第一走線15的一端通過所述第一電極13與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11電連接,所述第一走線15的另一端與所述外部驅動感測電路200電連接。即,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11通過所述第一電極13、第一走線15與所述外部驅動感測電路200電連接。所述第二電極14間隔設置在所述第二矩形透明導電層12的一短邊,并與所述第二矩形透明導電層12電連接。所述第二走線16的一端通過所述第二電極14與所述第二矩形透明導電層12電連接,所述第二走線16的另一端與所述外部驅動感測電路200電連接。即,所述第二矩形透明導電層12通過所述第二電極14、第二走線16與所述外部驅動感測電路200電連接。所述第一電極13的數量多于設置在所述第二矩形透明導電層12短邊上的第二電極14的數量。此外,所述外部驅動感測電路200靠近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11的短邊設置。所述第一走線15分別從所述絕緣基板10的兩側走線并與所述外部驅動感測電路200電連接。所述第二走線16直接與所述外部驅動感測電路200電連接。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11為一具有整體結構的碳納米管層,所述碳納米管層具有電阻抗異向性且該碳納米管層的最小電阻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11的長邊。由于該碳納米管層并不能通過刻蝕工藝形成,故,所述第一走線15應在所述碳納米管層鋪設在所述絕緣基板10后,通過絲網印刷工藝或者其它工藝形成在該絕緣基板10上。由絲網印刷工藝所形成的第一走線15的間距約為160微米到200微米之間。所述第二矩形透明導電層12為一經過圖案化處理的氧化銦錫(ITO)層。該氧化銦錫層、第二電極14及第二走線16可以通過刻蝕工藝在同一工序完成,S卩,通過刻蝕的方法將所述氧化銦錫層、第二電極14及第二走線16形成在所述絕緣基板10上。該刻蝕工藝為目前能夠使走線的間距達到最小值的工藝,即,該第二走線16的間距可達到30微米到80微米之間。然而,現有的觸摸屏100中,所述碳納米管層的最小電阻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11的長邊設置,使與所述碳納米管層電連接的第一電極13及第一走線15的數量大于所述第二電極14及第二走線16的數量,與此同時,該第一走線15之間的間距遠大于所述第二走線16之間的間距,因此,從所述絕緣基板10的兩側走線的第一走線15的走線區域較大,故,縮減了觸摸區域的面積占比,使所述觸摸屏100與顯示屏幕及邊框的結構比例難以匹配。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走線區域面積占比比較合理的包含碳納米管透明導電層之觸摸屏。一種觸摸屏,包括一絕緣基板、一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多個第一電極以及多個第一走線,其中,所述絕緣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與所述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設置在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多個第一電極相互間隔設置在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的短邊,該多個第一電極電連接于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及多個第一走線之間,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為一碳納米管層,該碳納米管層具有電阻抗異向性且該碳 納米管層的最小電阻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的短邊。與現有技術相較,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觸摸屏通過將所述碳納米管層的最小電阻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的短邊設置,因此,與所述碳納米管層電連接的第一電極及第一走線的數量較少。雖然與所述碳納米管層電連接的第一電極及第一走線由于工藝的問題間距較大,但是由于第一電極及第一走線的數量較少,故,還是可以減少所述第一走線的走線區域,進而增加了觸摸區域的面積占比,有利于觸摸屏與顯示屏幕及邊框的結構的匹配。附圖說明圖I為現有技術中的觸摸屏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中的觸摸屏的布線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觸摸屏結構的分解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觸摸屏中的與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電連接的第一走線的布線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觸摸屏中的與第二矩形透明導電層電連接的第二走線的布線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觸摸屏中使用的碳納米管膜的掃描電鏡照片。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_ 基板|10、20第一表面_101、201第二表面102,202 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 _11、21 第二矩形透明導電層 12、22 第一電極_13、23_第二電極T~4、24蛋二走線15、25 —蛋三走線|l6、26短邊|212、222 長邊_214、224 藤屏100、300~ 死1卩驅動感測電路|200、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見圖3、圖4及圖5,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摸屏300。該觸摸屏300與一外部驅動感測電路400電連接。該外部驅動感測電路400向所述觸摸屏300發送一驅動信號驅動該觸摸屏300,該觸摸屏300在所述驅動信號的驅動下感測作用在該觸摸屏300上的觸 摸動作,并發送一感測信號給所述外部驅動感測電路400。即,該外部驅動感測電路400與所述觸摸屏300相互配合,完成該觸摸屏300的感測外界觸摸動作的功能。所述觸摸屏300包括一絕緣基板20、一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21、一第二矩形透明導電層22、多個第一電極23、多個第二電極24、多個第一走線25及多個第二走線26。所述絕緣基板20具有一第一表面201及一與所述第一表面201相對的第二表面202。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21設置在所述第一表面201 ;所述第二矩形透明導電層22設置在所述第二表面202。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21在絕緣基板20的正投影與所述第二矩形透明導電層22在絕緣基板20的正投影基本重合,且均為矩形。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21具有兩條相互平行的短邊212以及兩條相互平行的長邊214。所述第二矩形透明導電層22具有兩條相互平行的短邊222以及兩條相互平行的長邊224。為描述方便,定義沿所述短邊212或222的延伸方向為第一方向,沿所述長邊214或224的延伸方向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與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電極23對稱地設置在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21的兩個短邊212并與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21電連接。所述第一走線25的一端通過所述第一電極23與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21電連接,所述第一走線25的另一端與所述外部驅動感測電路400電連接。即,所述第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

    【技術保護點】
    一種觸摸屏,其包括:一絕緣基板、一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多個第一電極以及多個第一走線,其中,所述絕緣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與所述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設置在所述第一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第一電極相互間隔設置在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的短邊,該多個第一電極電連接于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及多個第一走線之間,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為一碳納米管層,該碳納米管層具有電阻抗異向性且該碳納米管層的最小電阻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的短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觸摸屏,其包括一絕緣基板、一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多個第一電極以及多個第一走線,其中,所述絕緣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與所述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設置在所述第一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第一電極相互間隔設置在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的短邊,該多個第一電極電連接于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及多個第一走線之間,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為一碳納米管層,該碳納米管層具有電阻抗異向性且該碳納米管層的最小電阻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的短邊。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觸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觸摸屏進一步包括一第二矩形透明導電層、多個第二電極以及多個第二走線;所述第二矩形透明導電層設置在所述絕緣基板的第二表面,該第二矩形透明導電層在所述絕緣基板的正投影與所述第一矩形透明導電層在所述絕緣基板的正投影重合,所述多個第二電極相互間隔地設置在所述第二矩形透明導電層的一長邊,該多個第二電極電連接于所述第二矩形透明導電層及多個第二走線之間。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觸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矩形透明導電層包括多個導電條,所述導電條的長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矩形透明導電層的長邊。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觸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第一電...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施博盛鄭建勇陳柏仰鄭嘉雄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富納源創科技有限公司識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无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蜜桃AV无码免费看永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 久久午夜伦鲁片免费无码| 免费无码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电影|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14| 免费无码国产在线观国内自拍中文字幕 |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在线|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网站| 2019亚洲午夜无码天堂| 亚洲国产无套无码av电影| 激情射精爆插热吻无码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 人妻少妇乱子伦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一二区| 麻豆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久久|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果冻|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蜜桃| 人妻丰满AV无码久久不卡| 亚洲va无码va在线va天堂| 久久伊人亚洲AV无码网站| 日韩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 特级无码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精品2021| 亚洲AV综合永久无码精品天堂|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 日韩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 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视频|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视频| 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