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前后模處合模時降低阻力結構,涉及到一種用于有多處分型面的模具(通常為三板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前后模間的導向機構降低阻力部分的結構改進方面。解決現在前后模導向機構存在結構復雜,成本高,或者是阻力大,壽命短等技術不足,包括有:前模和后模,以及設于前模和后模間的導柱和導套;所述的導柱與導套間為間隙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柱包括有直身配合段和斜面配合段。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由直身配合段和斜面配合段組成的導柱與導套相配合,具有占用空間小,大大簡化模具結構,降低制造成本,適用性廣泛,生產穩定,能提升模具使用壽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到一種用于有多處分型面的模具(通常為三板模)
,具體涉及到前后模間的導向機構降低阻力部分的結構改進方面。
技術介紹
隨著時代的發展,生產競爭越來越激烈,模具制作簡單實用,成本低,生產安全可靠,已是越來越多企業發展的目標,目前,一般類似結構的模具需增加多套外置機構,占用很大模具空間,且有很大局限性,生產不夠穩定,模具結構復雜,制造成本高,不具競爭力。而現有的前后模間的導向機構中的導柱部分完全是通過直身配合結構與導套間隙配合,該現有的這種導向機構存在著在引導過程中存在阻力大,損耗嚴重,壽命短等技術不足。
技術實現思路
·綜上所述,本技術的目的在于解決現在前后模導向機構存在結構復雜,成本高,或者是阻力大,壽命短等技術不足,而提出的一種模具前后模處合模時降低阻力結構。為解決本技術所提出的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模具前后模處合模時降低阻力結構,包括有前模和后模,以及設于前模和后模間的導柱和導套;所述的導柱與導套間為間隙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柱包括有直身配合段和斜面配合段。作為對本技術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包括有所述的導柱的直身配合段的長度為Γ2πιπι ;所述的斜面配合段的傾斜度為Γ2度。所述的導柱的直身配合段與導套之間的間隙O. 005mm ;所述的導柱的斜面配合段與導套之間的間隙O. 015mm。所述的導柱安裝在后模上,導套安裝在前模上。所述的后模與前模之間設有四組導柱與導套配合組成的導向機構。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技術由直身配合段和斜面配合段組成的導柱與導套相配合,具有占用空間小,大大簡化模具結構,降低制造成本,適用性廣泛,生產穩定,能提升模具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未合模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A —A剖視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的導向機構處于分離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的導向機構處于插入時的縱向截面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的導向機構處于分離時的縱向截面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本技術優選的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的結構作進一步地說明參照圖I至圖7中所示,本技術包括有前模I和后模2,以及設于前模I和后模2間的導柱31和導套32 ;導柱31和導套32配合構成一套導向機構3,引導前模I和后模2對準合模。所述的導柱31安裝在后模2上,導套32安裝在前模I上;所述的后模2與前模I之間設有四組導柱與導套配合組成的導向機構3。所述的導柱31包括有直身配合段a和斜面配合段b,直身配合段a的長度為Γ2_ ;所述的斜面配合段b的傾斜度為Γ2度,也即斜面配合段b的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Θ為9廣92度。所述的導柱31的直身配合段a與導套32之間的間隙O. 005_,也即是合模時,直身配合段a任一處與導套32之間的間隙均為O. 005mm ;所述的導柱31的斜面配合段 b與導套32之間的間隙O. 015mm,也即是合模時,斜面配合段b任一處與導套32之間的間隙均為O. 015mm ;或者表述為直身配合段單邊間隙O. 005_,斜面配合段單邊間隙O. 015_。權利要求1.模具前后模處合模時降低阻力結構,包括有前模和后模,以及設于前模和后模間的導柱和導套;所述的導柱與導套間為間隙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柱包括有直身配合段和斜面配合段。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模具前后模處合模時降低阻力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柱的直身配合段的長度為廣2_ ;所述的斜面配合段的傾斜度為Γ2度。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模具前后模處合模時降低阻力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柱的直身配合段與導套之間的間隙O. 005mm ;所述的導柱的斜面配合段與導套之間的間隙O. 015mmo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模具前后模處合模時降低阻力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柱安裝在后模上,導套安裝在前模上。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模具前后模處合模時降低阻力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模與前模之間設有四組導柱與導套配合組成的導向機構。專利摘要模具前后模處合模時降低阻力結構,涉及到一種用于有多處分型面的模具(通常為三板模)
,具體涉及到前后模間的導向機構降低阻力部分的結構改進方面。解決現在前后模導向機構存在結構復雜,成本高,或者是阻力大,壽命短等技術不足,包括有前模和后模,以及設于前模和后模間的導柱和導套;所述的導柱與導套間為間隙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柱包括有直身配合段和斜面配合段。本技術由直身配合段和斜面配合段組成的導柱與導套相配合,具有占用空間小,大大簡化模具結構,降低制造成本,適用性廣泛,生產穩定,能提升模具使用壽命。文檔編號B29C33/30GK202685149SQ20122021471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4日專利技術者張小明, 黃鵬 申請人:深圳市東方亮彩精密技術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模具前后模處合模時降低阻力結構,包括有:前模和后模,以及設于前模和后模間的導柱和導套;所述的導柱與導套間為間隙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柱包括有直身配合段和斜面配合段。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小明,黃鵬,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東方亮彩精密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