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車載硬盤減震裝置制造方法及圖紙

    技術編號:8233410 閱讀:3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17:21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車載硬盤減震裝置,其包括有一上支架及一下支架,其中,所述上支架用于設置車載硬盤,其包括有一上支架底板,所述上支架底板的四角處各自形成有一聯(lián)接耳片,所述聯(lián)接耳片上形成有一螺絲孔;所述下支架包括有一下支架底板,所述下支架底板的四角處各自設置有一螺柱,所述螺柱上形成有一螺絲孔;四螺柱分別與四聯(lián)接耳片位置相對應,相應的一聯(lián)接耳片與一螺柱通過一拉簧進行聯(lián)接,使用第一螺絲分別穿過所述拉簧的兩端而各自螺合于所述聯(lián)接耳片的螺絲孔和所述螺柱的螺絲孔,而使所述上支架懸空設置于所述下支架之上。該車載硬盤減震裝置具有良好的減震性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減震裝置,尤其是指一種車載硬盤的減震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隨著車輛自動化和電子化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電子設備被應用于車輛之上,例如車載硬盤錄像機(Digital Video Recorder ;DVR)等,而基于存儲容量的要求,這些車載電子設備往往采用硬盤作為其存儲裝置。由于車輛在行駛的過程中,容易受到諸如突然加減速、行駛在不平整的路面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產(chǎn)生較大幅度的震動,如此,一般要求 車載硬盤配設有良好的減震機構,以避免震動對車載硬盤造成損害。現(xiàn)有技術中,大多采用于硬盤和硬盤殼體之間設置減震泡棉的方式以實現(xiàn)硬盤減震之目的,然而,此種方式所起的減震效果有限,難以達到車載硬盤的減震要求。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2009年12月30日授權公告的專利號為ZL200920129832. 8的技術,公開了一種具有防震結構的移動硬盤盒,其包括有由一上殼體和下殼體相扣合而成的中空盒體及一收容于該中空盒體內(nèi)的硬盤,于該硬盤的兩端各套設有一緩沖套,藉由該緩沖套的設置而起到減震的作用。此減震結構雖具有一定的減震性能,但也難以起到有效地保護車載硬盤的作用。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良好減震性能的車載硬盤減震裝置,以供于車載硬盤的安裝之用。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如下所述的技術方案一種車載硬盤減震裝置,包括有一上支架及一下支架,其中,所述上支架用于設置車載硬盤,其包括有一上支架底板,所述上支架底板的四角處各自形成有一聯(lián)接耳片,所述聯(lián)接耳片上形成有一螺絲孔;所述下支架包括有一下支架底板,所述下支架底板的四角處各自設置有一螺柱,所述螺柱上形成有一螺絲孔;四螺柱分別與四聯(lián)接耳片位置相對應,相應的一聯(lián)接耳片與一螺柱通過一拉簧進行聯(lián)接,使用第一螺絲分別穿過所述拉簧的兩端而各自螺合于所述聯(lián)接耳片的螺絲孔和所述螺柱的螺絲孔,而使所述上支架懸空設置于所述下支架之上。上述車載硬盤減震裝置中,所述上支架底板相對的兩側邊上各自形成有至少一自邊緣向內(nèi)凹入的卡位,于每一卡位之中卡設有一第一減震膠墊,所述第一減震膠墊的上端凸出于所述上支架底板,車載硬盤支承于所述第一減震膠墊之上。上述車載硬盤減震裝置中,使用第二螺絲自所述第一減震膠墊的下方穿過所述第一減震膠墊而螺合于車載硬盤的下表面處。上述車載硬盤減震裝置中,所述車載硬盤減震裝置還包括有一底座,所述底座包括有一底座底板,所述底座底板相對的兩側邊處各自向上延伸而形成有一底座側板,所述底座底板和二底座側板圍成有一容置空間,所述下支架收納于所述容置空間中。上述車載硬盤減震裝置中,所述下支架底板相對的兩側邊處各自向上延伸而形成有一下支架側板,所述下支架底板與所述底座底板形成有間隔,二下支架側板分別與二底座側板相對且形成有間隔,使用第三螺絲聯(lián)接所述下支架側板和底座側板,而使所述下支架懸空設置于所述底座之內(nèi)。上述車載硬盤減震裝置中,所述下支架側板與底座側板之間設置有第二減震膠墊。上述車載硬盤減震裝置中, 所述底座側板上對應于第三螺絲處各形成有一膠墊安裝位,于每一膠墊安裝位上設置有一第二減震膠墊,所述第三螺絲穿過相應的第二減震膠墊。本技術的有益技術效果在于該車載硬盤減震裝置包括有一上支架和一下支架,用于設置車載硬盤的上支架通過拉簧而懸空設置于該下支架之上,可利用四個拉簧的彈性形變而有效地隔離并吸收車輛震動對于車載硬盤所產(chǎn)生的沖擊,從而起到保護車載硬盤的作用。附圖說明圖I是車載硬盤減震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車載硬盤減震裝置的另一角度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車載硬盤減震裝置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車載硬盤減震裝置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有益技術效果,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的闡述。本技術所公開的車載硬盤減震裝置用于將車載硬盤安裝于車載電子設備(例如車載DVR)之上,其具有良好的減震性能,可有效地起到保護車載硬盤的作用。參閱圖I至圖4所示,該車載硬盤減震裝置包括有一上支架10、一下支架20及一底座30。該上支架10大致呈矩形結構,用于設置車載硬盤40,其包括有一上支架底板100,于該上支架底板100的四角處各自形成有一聯(lián)接耳片101,該聯(lián)接耳片101上形成有一螺絲孔102。該下支架20大致呈矩形結構,其包括有一下支架底板200,于該下支架底板200的四角處各自設置有一螺柱201,該螺柱201上形成有一螺絲孔202。四螺柱201分別與四聯(lián)接耳片101位置相對應,相應的一聯(lián)接耳片101與一螺柱201通過一拉簧50進行聯(lián)接,使用第一螺絲500分別穿過拉簧50的兩端而各自螺合于聯(lián)接耳片101的螺絲孔102和螺柱201的螺絲孔202,而使安裝有車載硬盤40的上支架10懸空設置于該下支架20之上。這樣,安裝有車載硬盤40的上支架10懸空設置于下支架20之上,可利用四個拉簧50的彈性形變而有效地隔離并吸收車輛震動對車載硬盤40所產(chǎn)生的沖擊,從而起到保護車載硬盤40的作用。該上支架底板100相對的兩側邊102上各自形成有至少一自邊緣向內(nèi)凹入的卡位103,于每一卡位103之中卡設有一第一減震膠墊60,該第一減震膠墊60的上端凸出于該上支架底板100,車載硬盤40支承于多個第一減震膠墊60之上。如此,藉由第一減震膠墊60的設置,可防止在受到劇烈上下震動的情況下發(fā)生上支架10撞擊下支架20的情形,而損壞車載硬盤40。在附圖所示實施例中,使用第二螺絲600自第一減震膠墊60的下方穿過第一減震膠墊60而螺合于車載硬盤40的下表面處,從而實現(xiàn)車載硬盤40固定設置于第一減震膠墊60之上。該底座30包括有一底座底板300,于該底座底板300相對的兩側邊處各自向上延伸而形成有一底座側板301,這樣,由該底座底板300和二底座側板301圍成有一容置空間302,用于將安裝有車載硬盤40和上支架10的下支架20收納于其中。該下支架底板200相對的兩側邊處各自向上延伸而形成有一下支架側板203,該下支架20收容于該底座30的容置空間302中,其下支架底板200與底座底板300形成有一定的間隔,二下支架側板203分別與二底座側板301相對且形成有一定的間隔,并使用第三螺絲70聯(lián)接下支架側板203和底座側板301,而實現(xiàn)下支架20懸空設置于底座30之內(nèi)。如此,也可降低外部震動對于車載硬盤40的影響。優(yōu)選地,于下支架側板203與底座側板301之間設置有第二減震膠墊80,藉由第二減震膠墊80的設置,可防止在受到劇烈左右震動的情況下發(fā)生下支架20撞擊底座30的情形,而損壞車載硬盤40。參閱附圖,于該底座側板301上對應于第三螺絲80處各形成有一膠墊安裝位303,于每一膠墊安裝位303上設置有一第二減震膠墊80,而第三螺絲70則穿過相應的第二減震膠墊80。如此,則可保證第二減震膠墊80的牢固設置。綜上所述,本技術所公開的車載硬盤減震裝置包括有一上支架10和一下支架20,用于設置車載硬盤40的上支架10通過拉簧50而懸空設置于該下支架20之上,可利用四個拉簧50的彈性形變而有效地隔離并吸收車輛震動對于車載硬盤40所產(chǎn)生的沖擊,從而起到保護車載硬盤40的作用。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優(yōu)選實施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車載硬盤減震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上支架(10),用于設置車載硬盤(40),其包括有一上支架底板(100),所述上支架底板(100)的四角處各自形成有一聯(lián)接耳片(101),所述聯(lián)接耳片(101)上形成有一螺絲孔(102);一下支架(20),其包括有一下支架底板(200),所述下支架底板(200)的四角處各自設置有一螺柱(201),所述螺柱(201)上形成有一螺絲孔(202);四螺柱(201)分別與四聯(lián)接耳片(101)位置相對應,相應的一聯(lián)接耳片(101)與一螺柱(201)通過一拉簧(50)進行聯(lián)接,使用第一螺絲(500)分別穿過所述拉簧(50)的兩端而各自螺合于所述聯(lián)接耳片(101)的螺絲孔(102)和所述螺柱(201)的螺絲孔(202),而使所述上支架(10)懸空設置于所述下支架(20)之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施侃羅剛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同為數(shù)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网站直播| 精品高潮呻吟99av无码视频|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无码|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国产av无码久久精品| 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国产| 国产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无码人成视频手机| 中文字幕韩国三级理论无码|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av片俺去也|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 无码毛片内射白浆视频|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豆| 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 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喷水|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小说|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乱| 自拍中文精品无码| 精品国产毛片一区二区无码| 国产精品国产免费无码专区不卡|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绿巨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 | 精品无码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 久久精品日韩av无码| 人妻丰满熟妞av无码区|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下载蜜桃| 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VA| 无码色AV一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成人专区| 国产av无码久久精品| 成年无码av片完整版|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