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液壓油源系統待機卸荷裝置,其通過在現有液壓沖擊臺油源的油路中至少增設一換向閥,且使所述換向閥的進油口與液壓油源的主回路連通,并使其出油口至少與油箱連通,進而通過控制換向閥的通斷狀態來連通或孤立工作回路,從而在油泵處于工作狀態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回路加載或卸荷,防止油溫不必要地持續升高。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且易于操作,可在液壓系統待機時讓油泵處于工作狀態實現卸荷目的,并能夠有效防止油溫持續升高,保護液壓元件,提高液壓源的可靠性和壽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求。(*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液壓沖擊試驗臺,特別涉及一種應用于液壓沖擊臺的液壓油源系統待機卸荷裝置,屬于力學環境試驗
技術介紹
液壓沖擊試驗臺是一種力學環境試驗設備,用于模擬產品在運輸或使用過程中所受到的單次沖擊環境,以考核被試件在該環境下功能的可靠性和結構的完好性。現有的液壓沖擊試驗臺由底座、導向立柱、工作臺面、波形發生器、提升裝置、制動裝置及液壓油源等組成。在進行沖擊試驗時,工作臺面連同被試件由提升裝置提升至預設高度后,以自由落體的方式落下,對工作臺面下安裝的波形發生器形成沖擊,提升裝置是由液壓油缸來完成的。在進行沖擊試驗時需得到不同的波形來模擬各種沖擊環境,不同波形是通過變更工作臺面下放置的各種波形發生器來實現的,這一操作需要將臺面提升到一設定高度并使臺面可靠地停留在該高度,待更換波形發生器完成后,再將臺面復位。而在更換指標要求及追求指標·精確度的過程中需要經常更換不同發生器,此時試驗臺系統處于待機狀態,所需時間在整個試驗過程中所占比例相當大,但同時油泵也在持續運作,由于工作環境密閉,油泵電機轉速高,將導致油溫快速上升,油溫過高給系統穩定性帶來極大的影響。通常來講,工程機械液壓系統油液的工作溫度在3(T80°C的范圍內較好,此時液壓元件的效率最高,液壓油的抗氧化性處于最佳狀態。如果工作溫度超過80°C以上,即視為油溫過高。油溫過高會導致許多問題①液壓油粘度降低,液壓元件及系統內油液的泄漏量將增加,液壓泵的容積效率降低;油液流經節流小孔或隙縫式閥口的流量增大,使原來調好的工作速度發生變化,影響工作穩定性,降低工作精度。②液壓元件產生熱變形,破壞了相對運動零件原來正常的配合間隙,導致摩擦阻力增加、液壓閥容易卡死,同時,使潤滑油膜變薄、機械磨損增加,結果造成泵、閥、馬達等的精密配合面因過早磨損而使其失效或報廢。④橡膠密封件迅速老化變質,壽命縮短,甚至喪失其密封性能,使液壓系統嚴重泄漏。③油液汽化、水分蒸發,容易使液壓元件產生穴蝕;油液氧化形成膠狀沉積物,易堵塞濾油器和液壓閥內的小孔,使液壓系統不能正常工作。針對這一問題,目前通常采用加大油源的貯油量的方式來減緩油溫的上升速度或在油源上加裝冷卻單元的方式對液壓油進行強迫冷卻,但此類方法會造成油源體積過大且效果不好,另外還可以采用溫控反饋來對液壓控制系統進行修正,但其成本過高,難度過大。而如果將整個系統停機等液壓油自然冷卻,則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大幅降低了工作效率,難以在實際工程中應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液壓油源系統待機卸荷裝置,其可在油泵工作狀態下,有效控制主回路卸荷,防止油溫不必要地持續升高,從而克服了現有系統中的不足。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種液壓油源系統待機卸荷裝置,包括油箱、液壓油源主回路以及至少一第三換向閥,所述第三換向閥的進油口與液壓油源的主回路連通,而其出油口至少與油箱連通。本技術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液壓沖擊試驗臺的液壓源卸荷方法,是通過在現有液壓沖擊臺油源的油路中至少增設一第三換向閥而實現的,且使所述第三換向閥的進油口與液壓油源的主回路連通,并使其出油口至少與油箱連通。優選的,所述第三換向閥包括電磁式換向閥。優選的,所述第三換向閥可選自二位二通閥、二位三通閥、二位四通閥、三位三通閥和三位四通閥中的任意一種,但不限于此,其串連在油路中,起到開關作用。作為可選的實施例之一,所述第三換向閥為二位二通電磁閥,其進油口與液壓油源的主回路連通,而出油口與油箱連通;當所述二位二通電磁閥中的電磁鐵失電時,其進油口與出油口處于連通狀態,而當電磁鐵得電時,其進油口與出油口處于阻斷狀態;或者,當所述二位二通電磁閥中的電磁鐵得電時,其進油口與出油口處于連通狀態,而當電磁鐵失電時,其進油口與出油口處于阻斷狀態。作為可選的實施例之二,所述第三換向閥為二位三通電磁閥,其進油口與液壓油源的主回路連通,出油口分別與油箱和后級供油連通;當所述二位三通電磁閥中的電磁鐵失電時,其進油口與油箱連通,液壓油處于失壓狀態,而當電磁鐵得電時,其進油口與后級供油連通,液壓油處于供壓狀態;或者,當所述二位三通電磁閥中的電磁鐵得電時,其進油口與油箱連通,液壓油處于失壓狀態,而當電磁鐵失電時,其進油口與后級供油連通,液壓油處于供壓狀態。此外,在前述現有液壓沖擊臺油源的油路中還可設有至少一溢流閥,所述溢流閥與第三換向閥串接,通過溢流閥調節液壓系統壓力,可更為有效的保證安全,以普遍適應各種應用環境。本技術安裝在液壓沖擊試驗臺液壓系統的主回路中,且可以派生出任意數量的工作回路,優選的為升降回路和剎車回路。本技術通過控制換向閥的通斷狀態來連通或孤立工作回路,從而在油泵處于工作狀態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回路加載或卸荷,防止油溫不必要地持續升高。與現有系統結構相比,本技術的優點在于該液壓沖擊臺油源結構簡單,操作簡便,且該方法易于實施,成本低廉,可有效防止油溫的持續升高,優化液壓沖擊臺的性能。附圖說明圖I是現有液壓沖擊試驗臺液壓系統的工作原理圖;圖2是本技術一優選實施例中液壓系統的工作原理圖;圖3是本技術另一優選實施例中液壓系統的工作原理圖;圖中各附圖標記所指示的組件分別為1、溢流閥;2、第三換向閥;3、油泵;4、油箱;5、升降回路;6、第一換向閥;7、剎車回路;8、第二換向閥。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參閱圖I所示,是現有技術液壓沖擊試驗臺的液壓源,油泵3啟動后,當升降回路5中的第一換向閥6處于中位時和剎車回路7中的第二換向閥8待機時(即第一換向閥和第二換向閥常態時),油路阻斷,由油泵3持續供應的油無法回到油箱4中,將會使油溫持續升高,如果待機時間過長,會對系統穩定性產生極大影響,甚至會造成系統無法正常工作。參閱圖2,作為本技術的一優選實施例,該液壓源在油泵3啟動后,只有當控制第三換向閥2的電磁鐵DT得電后,液壓油才能進入升降回路5和剎車回路7 ;而一旦第三換向閥2的電磁鐵DT失電,即可孤立上述兩個工作回路,保持待機狀態,液壓油直接由油泵供油口連通回油口,送回油箱,防止油溫持續上升。本實施例通過控制換向閥的通斷狀態來連通或孤立工作回路,從而在油泵處于工作狀態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回路加載或卸荷,防止油溫不必要地持續升高。參閱圖3,作為本技術的另一優選實施例,其余前述實施例的區別在于第三換·向閥2為二位三通電磁閥,其串連在油路中,該換向閥的進油口與液壓油源的主回路連通,出油口分別與油箱和后級供油連通,電磁鐵失電時,其進油口與油箱連通,液壓油處于失壓狀態;電磁鐵得電時,其進油口與后級供油連通,液壓油處于供壓狀態。當然,參照前述優選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及其工作原理,本領域技術人員亦可很容易的根據實際應用的需要對所用換向閥的種類、運作狀態進行適當調整,或以具有相近功能的元件進行替換。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實施例僅為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技術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技術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液壓油源系統待機卸荷裝置,包括油箱(4)和液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液壓油源系統待機卸荷裝置,包括油箱(4)和液壓油源主回路,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至少一第三換向閥(2),所述第三換向閥(2)的進油口與液壓油源的主回路連通,而其出油口至少與油箱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國雄,丁奕斌,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世力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