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液壓裝置,包括:貯藏液壓油的油罐;配設在油罐的內部并吸入、噴出液壓油的液壓泵;驅動液壓泵的電動機;對從液壓泵噴出而供應給執行器的液壓油以及從執行器回流至油罐的液壓油的至少任一者進行控制的控制元件;以及安裝油罐、電動機以及控制元件的管匯,管匯包括第一面以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具有配設油罐的第一配設區域以及設置用于安裝控制元件的安裝部的第一安裝區域,所述第二面具有配設電動機的第二配設區域以及設置安裝部的第二安裝區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液壓裝置,其包括通過電動機來驅動并對貯藏在油罐中的液壓油進行吸入、噴出的液壓泵,并且具有對從該液壓泵噴出的液壓油進行控制的控制元件。
技術介紹
在這種液壓裝置中,在貯藏液壓油的油罐的內部,作為液壓泵的可變活塞泵以浸在液壓油中的狀態被配置。在油罐的端面處配設電動機。在油罐的基部的前罩處,經由管匯而層積配設作為控制元件的梭閥、壓力傳感器以及流量控制閥。通過該梭閥、壓力傳感器以及流量控制閥構成控制元件的一組。并且,控制元件對從液壓泵噴出而供應給執行器的液壓油及/或從執行器回流至油罐的液壓油進行控制。這種以往的液壓裝置例如記載于日本專利文獻特開平2007-78112號公報。·但是,在這樣的以往的液壓裝置中,將構成控制元件的一組的梭閥、壓力傳感器以及流量控制閥等層積配設在管匯的單側面,因而存在液壓裝置整體大型化的問題。具體而言,當對應于執行器的增加而使控制裝置增加時,必須在管匯的單側面并列配設控制元件。因此,液壓裝置整體大型化。關于如上述那樣的液壓裝置,希望能夠抑制大型化。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液壓裝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貯藏液壓油的油罐;配設在所述油罐的內部并吸入、噴出所述液壓油的液壓泵;驅動所述液壓泵的電動機;對從所述液壓泵噴出而供應給執行器的所述液壓油以及從所述執行器回流至所述油罐的所述液壓油的至少任一者進行控制的控制元件;以及安裝所述油罐、所述電動機以及所述控制元件的管匯,所述管匯包括第一面以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具有配設所述油罐的第一配設區域以及設置用于安裝所述控制元件的安裝部的第一安裝區域,所述第二面具有配設所述電動機的第二配設區域以及設置用于安裝所述控制元件的安裝部的第二安裝區域。專利技術效果根據本申請的液壓裝置,由于管匯具有配設油罐的第一面和配設電動機的第二面,并在第一面處形成第一安裝區域,在第二面處形成第二安裝區域,因此能夠將控制元件安裝于第一面和第二面。由此,由于作為能夠安裝控制元件的區域,能夠確保第一面和第二面,因此與以往的裝置相比較,可以不將控制元件僅排列配設于一個面,能夠抑制液壓裝置的大型化。在本申請中,油罐可以具有開口,所述油罐配置于所述管匯處使得該開口通過所述管匯來進行閉塞。所述液壓泵可以固定于所述管匯的所述第一面處,并且通過該第一面來閉塞所述油罐的開口。經由所述管匯,所述電動機和所述液壓泵可以連結使得來自該電動機的驅動力被傳遞至該液壓泵。可以以能夠層積配設所述控制元件的方式而構成。在該情況下,能夠容易地增加或減少控制元件。因此,變得容易將液壓裝置構成為按照規格的最適當的液壓裝置。可以構成使得安裝于所述第一面的安裝部處的控制元件的從其安裝部起的高度尺寸小于所述油罐的從所述第一配設區域起的高度尺寸。可以構成使得安裝于所述第二面的安裝部處的控制元件的從該安裝部起的高度尺寸小于所述電動機的從所述第二配設區域起的高度尺寸。由此,安裝于安裝部處的控制元件在高度方向上未比油罐和電動機更向外側突出,能夠使液壓裝置整體減小。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可以彼此面對。 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方式的液壓裝置的正視圖;圖2為圖I的液壓裝置的液壓線路圖;圖3為圖I的液壓裝置的右視圖;圖4為圖I的液壓裝置的左視圖;圖5為圖I的液壓裝置的俯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圖來說明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方式。此外,下面為了有助理解,將附圖中的上側作為“上”,將附圖中的下側作為“下”。另外,將附圖中的右側作為“右”,將附圖中的左側作為“左”。圖I至圖5所示的本實施方式的液壓裝置100具有油罐I、管匯2、液壓泵4、電動機5、通氣裝置6、吸入配管7。油罐I被形成為大致矩形狀并具有上部的一端面開口的結構,在其內部貯藏液壓油。管匯2被形成為大致長方體形狀,并與油罐I彼此固定使得由管匯2的下方側的表面2A (相當于第一面)來閉塞油罐I的上部的開口。在表面2A處形成用于配設油罐I (用于固定油罐I)的區域(相當于第一配設區域)。管匯2與油罐I通過多個螺栓部件3來裝卸自如地固定。例如,可以通過至少四根并優選六根的螺栓部件來裝卸自如地構成。另外,在管匯2上,與表面2A相面對而形成有表面2B(相當于第二面)。在表面2B處形成用于配設電動機5 (用于固定電動機5)的區域(相當于第二配設區域)。液壓泵4是對貯藏在油罐I中的液壓油進行吸入、噴出的泵。液壓泵4在油罐I的內部被配設使得其浸在液壓油中。具體而言,液壓泵4裝卸自如地固定于管匯2的表面2A處使得其位于油罐I的內部,并且通過該表面2A來閉塞油罐I的上部的開口。因此,油罐I的上部的開口能夠被形成為如下大小,即至少液壓泵4能夠通過該開口。電動機5是用于驅動液壓泵4的構成,其裝卸自如地配設于管匯2的上側的表面2B處。并且,在管匯2的內部,電動機5的輸出軸(未圖示)與液壓泵4的輸入軸(未圖示)以能夠傳遞旋轉驅動力的方式連結。通氣裝置6是用于確保油罐I的內部與油罐I的外部的通氣的構成,其設置于管匯2的表面2B處。此外,通氣裝置6兼作為用于向油罐I的內部注入液壓油的注液口。吸入配管7與液壓泵4連接,并從液壓泵4垂下,在其頂端具有濾器8。管匯2在規定的方向上構成得比電動機5和油罐I更寬。具體而言,在圖3、圖4的左右方向上,管匯2的左右方向的尺寸比電動機5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和油罐I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大。并且,構成使得配設油罐I的面2A和配設電動機5的面2B各自能夠存在于從電動機5和油罐I的一個側面起的更外側(圖3中的左方向,圖4中的右方向)。更具體地說,管匯2被構成為,在面2A處具有設置安裝部2C、2D的區域(相當于第一安裝區域),在面2B處具有設置安裝部2E、2F的區域(相當于第二安裝區域)。安裝 部2C、2D、2E、2F是用于安裝后述的控制元件的構成。管匯2可以由整體的部件構成,可以由多個部件構成。如圖2所示,在管匯2的內部形成供應流路P、負載流路A1、B1、A2、B2以及返回流路R。供應流路P與液壓泵4連接,流通從液壓泵4噴出的液壓油。在供應流路P上連接著第一供應流路Pl和第二供應流路P2。第一供應流路Pl與安裝部2E連接(在安裝部2E側開口)。第二供應流路P2與安裝部2F連接(在安裝部2F側開口)。另外,在供應流路P上設置調壓閥11。調壓閥11安裝在管匯2中,設定從液壓泵4噴出的液壓油的噴出壓力。負載流路A1、B1各自一端在安裝部2C側開口且另一端在安裝部2E側開口。在負載流路Al上連接分支負載流路All,在負載流路BI上連接分支負載流路BI I。分支負載流路All在與管匯2的面2A、面2B分別垂直的面2G側開口,并與作為執行器的第一液壓缸9的無活塞桿側室9A相連接。分支負載流路B 11在與管匯2的面2A、面2B分別垂直的面(與面2G相面對的面)2H側開口,并與第一液壓缸9的活塞桿側室9B相連接。負載流路A2、B2各自一端在安裝部2D側開口并且另一端在安裝部2F側開口。在負載流路A2上連接分支負載流路A21,在負載流路B2上連接分支負載流路B21。分支負載流路A21在管匯2的面2G側開口,并與作為執行器的第二液壓缸10的無活塞桿側室IOA連接。分支負載流路B21在管匯2的面2H側開口,并與第二液壓缸10的活塞桿側室IOB連接。返回流路R與油罐I連接,其流通從第一液壓缸9和第二液壓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液壓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貯藏液壓油的油罐;配設在所述油罐的內部并吸入、噴出所述液壓油的液壓泵;驅動所述液壓泵的電動機;對從所述液壓泵噴出而供應給執行器的所述液壓油以及從所述執行器回流至所述油罐的所述液壓油的至少任一者進行控制的控制元件;以及安裝所述油罐、所述電動機以及所述控制元件的管匯,所述管匯包括第一面以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具有配設所述油罐的第一配設區域以及設置用于安裝所述控制元件的安裝部的第一安裝區域,所述第二面具有配設所述電動機的第二配設區域以及設置用于安裝所述控制元件的安裝部的第二安裝區域。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戶谷勝博,永見修平,
申請(專利權)人:豐興工業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