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集裝箱角件,其由底面、頂面、相對平行的內外側面及相對平行的前后端面構成,所述底面或頂面與該集裝箱的角柱連接處設置有垂直于所述底面或頂面的凸臺,所述凸臺與所述角柱相固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集裝箱角件,由于在其與集裝箱的角柱連接處設置有凸起的凸臺,角柱與該凸臺相連,這樣,在集裝箱進行起吊、裝卸和移動等操作時,使得角件凸臺與角柱的焊縫與產生最大應力的地方錯開,從而降低了焊縫開裂的風險。(*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集裝箱的部件,具體涉及ー種集裝箱角件。
技術介紹
集裝箱在運輸和存放時,經常要進行起吊、裝卸和移動操作,這些操作都會對集裝箱造成很大的沖擊,為了滿足這些使用エ況,集裝箱上都需要安裝頂、底角件,并與角柱連接,而角件與角柱附近的區域在操作時所受到的沖擊カ是最大的。如圖I所示,現用于集裝箱的角件一般為形狀規則的六面體,以圖I所示的頂角件I’為例,頂角件I’由頂面11’,底面12’,相對平行的內、外側面13’、14’及相對平行的前、后端面15’、16’構成,其中,頂面11’設有ー個用于堆碼或起吊的頂孔111’,外側面14’設有用于連接的側孔141’,前端面15’設有用于觀察的端孔151’,底面12’與角柱5’垂直焊接。而底角件2’的結構與頂 角件I’相同,只是安裝方向相反,即底角件2’的頂面21’與角柱5’垂直焊接。這樣容易造成應カ集中在角柱與角件頂面/底面相接的焊縫處,在長期的運輸過程中應カ集中處因疲勞引起的焊縫開裂問題常有發生。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集裝箱角件,在集裝箱進行起吊、裝卸和移動等操作時,使得連接角件與角柱的焊縫與產生最大應カ的地方錯開,從而降低焊縫開裂的風險。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集裝箱角件,由底面、頂面、相對平行的內外側面及相對平行的前后端面構成,所述底面或/和頂面與該集裝箱的角柱連接處設置有垂直于所述底面或/和頂面的凸臺,所述凸臺與所述角柱相固接。所述的集裝箱角件,其中,所述凸臺的寬度等于或大干與其連接的所述角柱的橫截面的寬度,所述凸臺的高度不低于10_。所述的集裝箱角件,其中,所述凸臺可以直接焊接在所述底面或/和頂面上,也可以與角件一體成型;所述凸臺與所述角柱采用焊接相固接。所述的集裝箱角件,其中,所述凸臺沿所述底面或/和頂面靠近所述外側面的邊緣垂直凸起設置,該凸臺呈長方體,該凸臺的外表面與所述外側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凸臺的長度等于所述底面或頂面的長度。所述的集裝箱角件,其中,所述凸臺包括沿所述底面或/和頂面靠近所述外側面的邊緣垂直凸起設置的第一凸臺及沿所述底面或/和頂面靠近所述前端面的邊緣垂直凸起設置的第二凸臺,該第一凸臺與該第二凸臺形成一 L形凸臺,該第一凸臺與該第二凸臺的外表面分別與所述角件的外側面和前端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凸臺的長度等于所述底面或頂面的長度,所述第二凸臺的長度等于所述底面或頂面的的寬度。所述的集裝箱角件,其中,所述底面或/和頂面向外水平延伸設置有ー連接臺,所述凸臺包括沿所述底面或/和頂面靠近所述外側面的邊緣垂直凸起設置的第一凸階及沿所述連接臺的長度方向垂直凸起設置的第二凸階,該第二凸階的高度低于所述頂面的高度,該第二凸階與該第一凸階 形成一臺階,該第一凸階與第二凸階外表面分別與該外側面及該連接臺的外側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凸階的長度等于所述底面或頂面的的長度,所述第二凸階的長度等于該連接臺的長度。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術的裝箱角件,由于在其與集裝箱的角柱連接處設置有凸起的凸臺,角柱與該凸臺相固接,這樣,在集裝箱進行起吊、裝卸和移動等操作時,使得角件凸臺與角柱的焊縫與產生最大應カ的地方錯開,從而降低了焊縫開裂的風險。附圖說明圖I是現有通用集裝箱角件與角柱連接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A是本技術的集裝箱角件實施例I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B是本技術的集裝箱角件實施例I的另一角度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C是本技術實施例I的集裝箱角件與角柱連接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A是本技術的集裝箱角件實施例2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B是本技術實施例2的集裝箱角件與角柱連接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A是本技術的集裝箱角件實施例3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B是本技術實施例3的集裝箱角件與角柱連接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C是本技術實施例3的集裝箱角件與角柱連接的另一角度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進一步說明本技術的原理和結構,現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I :如圖2A、2B所示,本實施例I的底角件2為通用集裝箱后端(也即門端)的底角件,該底角件2由頂面21,底面22,相對平行的內、外側面23、24及相對平行的前、后端面25、26構成。其中,底面22設有ー個用于堆碼或起吊的底孔221,外側面24設有用于連接的側孔241,前端面25設有用于觀察的端孔251。該底角件2與圖I所示的傳統集裝箱角件2’的不同之處在于,在頂面21上靠近外側面24的邊緣垂直凸起設置有凸臺27,該凸臺27呈長方體,該凸臺27的寬度等于或大干與其連接的角柱5 (參見2C所示)的橫截面的寬度,該凸臺27的外表面與角件2的外側面24在同一平面上,該凸臺27的高度不低于10mm。該凸臺27可以直接焊接在頂面21上,也可以與角件一體成型。安裝時角柱5焊接在這個凸起的凸臺27上,使得凸臺27與角柱5的焊縫與產生最大應カ的地方錯開,從而降低了焊縫開裂的風險。另外,優選的方案是該凸臺27的長度等于該頂面21的長度(長度指沿集裝箱長度方向的尺寸,而寬度指沿集裝箱寬度方向的尺寸,以下同),這樣,角件2才能通過凸階27與角柱5穩固連接。如圖2C所示,而頂角件I的結構與底角件2相同,只是安裝方向相反。即頂角件I沿外側面14的長度方向垂直凸起設置有凸臺17,該凸臺17可以直接焊接在頂面11上,也可以與角件一體成型。角柱5焊接在這個凸起的凸臺17上,使得凸臺17與角柱5的焊縫與產生最大應カ的地方錯開,從而降低了焊縫開裂的風險。實施例2 :如圖3A、3B所示,本實施例2的底角件3運用于通用集裝箱的前端。與實施例I的底角件2所不同的是,除在頂面31上靠近外側面34的邊緣垂直凸起設置有第ー凸臺371タト,還在頂面31上沿前端面(圖中未示)的邊緣垂直凸起設置有第二凸臺372,該第一凸臺371與第二凸臺372形成一 L形凸臺37,該凸臺37可以直接焊接在頂面31上,也可以與角件一體成型。角柱6焊接在這個凸起的L形凸臺37上,使得凸臺37與角柱6的焊縫與產生最大應カ的地方錯開,從而降低了焊縫開裂的風險。進ー步地,第一凸臺371與第二凸臺372的寬度均等于或大干與其連接的角柱6的橫截面的寬度,該第一凸臺371與第二凸臺372外表面分別與角件3的外側面34和前端面(圖中未示)在同一平面上,該第一凸臺371與第二凸臺372的高度均不低于10mm。另外,優選的方案是第一凸臺371的長度等于該頂面31的長度,第二凸臺372的長度等于該頂面31的寬度。這樣,角件3才能通過凸階37與角柱6穩固連接。 實施例3 :如圖4A、4B所示,本實施例3的底角件4運用于超長或/和超寬集裝箱的后端(也即門端),如53英尺的北美箱、53英尺超寬加熱箱等。與實施例I的底角件2所不同的是,該底角件4的外側面無連接側孔(圖中未示),而在前端面45設有觀察孔451,該底角件4的底面(圖中未示)向外水平延伸設置有一連接臺452,除在頂面41上靠近外側面44的邊緣垂直凸起設置有第一凸階471タト,還沿連接臺452的長度方向垂直凸起設置有第ニ凸階472,該第二凸階472的高度低于頂面41的高度,該第二凸階472與第一凸階471與形成一臺階47,該臺階47可以直接焊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集裝箱角件,由底面、頂面、相對平行的內外側面及相對平行的前后端面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或/和頂面與該集裝箱的角柱連接處設置有垂直于所述底面或/和頂面的凸臺,所述凸臺與所述角柱相固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羅超軍,黎澤深,姚學文,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新會中集特種運輸設備有限公司,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