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集裝箱角件及具有該角件的集裝箱,該集裝箱角件的內部設有容置轉鎖的空腔,頂壁或底壁上設有兩個沿集裝箱箱體寬度方向間隔排列的并與所述空腔連通的工作孔,在所述兩工作孔之間的間隔梁上設有豎直向腔體內部延伸并與腔體內壁連接的加強筋。該集裝箱角件的加強筋,使得角件的間隔梁部分的強度增大,有效減少角件在吊裝時的變形量,提高了集裝箱的強度,同時也提高了集裝箱操作的安全性。(*該技術在2018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集裝箱,尤其與集裝箱的角件結構有關。
技術介紹
按照集裝箱AAR標準規定,普通的53英尺集裝箱上40,角件的孔間距 為2261mm或者2448mm,其中加拿大所用53'箱體頂角件大部分孔間距為 2261mm,而美國所用53,箱體頂角件大部分孔間距為2248mm。為了既滿足國際聯運的吊裝要求又能滿足部分地區特殊聯運的要求,北 美最新AAR標準要求北美市場超高超寬53'集裝箱中間框角件逐漸更改為 雙孔形式。如圖1所示,該種雙孔角件的外框由一頂壁、 一底壁、 一對側壁、 一前壁以及一后壁合圍而成。頂壁位于集裝箱高度方向的上方,底壁位于集 裝箱高度方向的下方且與頂壁正對, 一對側壁位于集裝箱寬度方向且相互正 對,前壁和后壁位于集裝箱的長度方向且相互正對。當角件安裝在集裝箱頂 部作為頂角件時,頂壁上設有工作孔,主要用于吊裝集裝箱;當角件安裝在 集裝箱底端作為底角件時,底壁上設有工作孔,主要用于堆碼以及運送中的 定位固定。該角件為底角件,其底壁上設有沿著集裝箱的寬度方向排列的兩 個工作孔ll、 12,在角件內部還設置有容置轉鎖的空腔,工作孔ll、 12均 與空腔連通,且該兩工作孔的孔間距分別為2261mm和2448mm,所以,該 種雙孔角件不僅能夠堆放于普通的53'箱上,也能堆放于一些特殊的53'箱 上,其通用性強,得到了廣泛應用。集裝箱吊裝主要是通過吊裝裝置與角件孔配合完成,因此,角件需要承 受和傳遞很大的載荷,在搬運過程中,角件一旦損壞,將導致慘重的損失。 而,如圖2所示,現有雙孔角件其雖然通用性強,但強度卻不夠,其兩工作 孔ll、 12之間的連接部分僅為一條窄梁,因此,兩孔連接部位的強度不夠, 容易使角件產生變形,在箱體起吊堆碼時其很容易受損。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集裝箱角件,其內部設有容置 轉鎖的空腔,頂壁或底壁上設有兩個沿集裝箱箱體寬度方向間隔排列的并與 所述空腔連通的工作孔,在所述兩工作孔之間的間隔梁上設有豎直向腔體內 部延伸并與腔體內壁連接的加強筋。所述的集裝箱角件,其中,所述加強筋為兩個,其對稱地分布在所述間 隔梁的兩端,所述兩加強筋之間具有能讓設置在所述空腔中的轉鎖自由轉動 的空間。所述的集裝箱角件,其中,所述空間為u形。所述的集裝箱角件,其中,所述加強筋的每一個在所述間隔梁上延伸的最大尺寸加上角件的側壁壁厚不大于97mm。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還提供一種集裝箱,其安裝有上述集 裝箱角件。本技術的有益技術效果是該集裝箱角件在空腔中于連接兩工作孔 的間隔梁部分設置加強筋,使得間隔梁部分的強度增大,有效減少角件在吊 裝時的變形量,提高了集裝箱的強度,同時也提高了集裝箱操作的安全性。附圖說明圖1是現有雙孔角件的結構示意圖2為圖1所示雙孔角件的剖視示意圖3是本技術雙孔角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4是本技術雙孔角件的剖視示意圖5是圖4所示雙孔角件從A方向看過去的投影視圖6是轉鎖在雙孔角件內轉動的旋轉軌跡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詳細描述,將使本實 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顯而易見。參閱圖3-4,本技術集裝箱角件實施例包括由一頂壁21、 一底壁 22、 一對側壁23、 一前壁24以及一后壁25 (參閱圖6)構成的方形外框。的空腔13,在底壁22上設有兩個與空腔13連通的用 于吊裝的工作孔ll、 12,該兩工作孔ll、 12按照集裝箱的寬度方向間隔排 列,且該兩工作孔ll、 12的孔間距分別為2261mm和2448mm。顯然,在其 他實施例中,該兩工作孔也可設于頂壁21上,作為頂角件使用。如圖4-5所示,底壁22上位于兩工作孔11、 12之間的間隔梁14的內表 面豎直向空腔13內部延伸形成加強筋16,該加強筋16與側壁23和頂壁21 連成一體以使角件在吊裝工作時,可將兩工作孔ll、 12之間的間隔梁14的 受力通過加強筋16均勻分攤到角件的頂壁21、側壁23和底壁22上,加強 了兩孔間隔梁14的強度,也增強了角件的強度。為了使加強筋16不影響轉鎖在空腔13內的自由轉動,本實施例中加強 筋16為兩個,且該兩加強筋16相對于兩工作孔11、 12的中心連線成對稱分 布,該兩對稱分布的加強筋16之間設有空間17,空間17呈U形,該U形 的空間使加強筋16的邊緣呈平滑過渡的圓弧形。圖6為轉鎖在雙孔角件內轉動的旋轉軌跡圖,由圖中可看出,轉鎖在工 作孔11、 12內旋轉時其最外延的軌跡18、19分別覆蓋間隔梁14的部分區域, 因此,為了不使轉鎖在空腔13內旋轉會與加強筋16發生干涉,實驗數據表 明,每個加強筋16在間隔梁14上延伸的最大尺寸Ll加上角件的側壁壁厚 L2應不大于97mm。顯然,在其他實施例中,該加強筋16也可為一豎直延伸跨越整個空腔 13的板體,其與頂壁21、底壁22、側壁23的內側面連接成一體,且,加強 筋16在對應底壁22的間隔梁14的一側開設缺口 ,該缺口呈U形或V形, 該缺口的跨度和深度可以保證轉鎖在空腔13內自由轉動。由技術常識可知,本技術可以通過其它的不脫離其精神實質或必要 特征的實施方案來實現。因此,上述公開的實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 是舉例說明,并不是僅有的。所有在本技術范圍內或在等同于本實用新 型的范圍內的改變均被本技術包含。權利要求1、一種集裝箱角件,其內部設有容置轉鎖的空腔,頂壁或底壁上設有兩個沿集裝箱箱體寬度方向間隔排列的并與所述空腔連通的工作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兩工作孔之間的間隔梁上設有豎直向腔體內部延伸并與腔體內壁連接的加強筋。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裝箱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筋為兩個, 其對稱地分布在所述間隔梁的兩端,所述兩加強筋之間具有能讓設置在所述 空腔中的轉鎖自由轉動的空間。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集裝箱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間為U形。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裝箱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筋的每一個 在所述間隔梁上延伸的最大尺寸加上角件的側壁壁厚不大于97mm。5、 一種集裝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集 裝箱角件。專利摘要一種集裝箱角件及具有該角件的集裝箱,該集裝箱角件的內部設有容置轉鎖的空腔,頂壁或底壁上設有兩個沿集裝箱箱體寬度方向間隔排列的并與所述空腔連通的工作孔,在所述兩工作孔之間的間隔梁上設有豎直向腔體內部延伸并與腔體內壁連接的加強筋。該集裝箱角件的加強筋,使得角件的間隔梁部分的強度增大,有效減少角件在吊裝時的變形量,提高了集裝箱的強度,同時也提高了集裝箱操作的安全性。文檔編號B65D88/12GK201354221SQ20082012973公開日2009年12月2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30日專利技術者偉 劉, 黃國浩, 黃田化 申請人: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青島中集特種冷藏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集裝箱角件,其內部設有容置轉鎖的空腔,頂壁或底壁上設有兩個沿集裝箱箱體寬度方向間隔排列的并與所述空腔連通的工作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兩工作孔之間的間隔梁上設有豎直向腔體內部延伸并與腔體內壁連接的加強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田化,黃國浩,劉偉,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青島中集特種冷藏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94[中國|深圳]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