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揭示了一種輸送帶的輥筒,包括筒體、阻擋部分、第二轉軸和裝配件。輸送帶套在筒體上。阻擋部分位于筒體的第一端,阻擋部分的直徑大于筒體的直徑,阻擋部分阻擋套在筒體上的輸送帶側向滑動,阻擋部分向外側延伸形成第一轉軸。第二轉軸由筒體的第二端向外延伸,第二轉軸的內段表面具有螺紋,第二轉軸的外段表面光滑。裝配件的中心開有螺紋孔,螺紋孔的直徑與第二轉軸匹配,裝配件通過螺紋固定在第二轉軸上,第二轉軸的外段延伸出裝配件的螺紋孔之外,裝配件的外徑大于所述筒體的直徑,裝配件阻擋套在筒體上的輸送帶側向滑動。本發明專利技術的輥筒的一側為固定結構,另一側為可拆卸的結構,拆下裝配件即可更換輸送帶,操作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輸送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輸送帶的輥筒。
技術介紹
帶式輸送機是一種理想的高效連續運輸設備,尤其適合于塊狀、粉狀物資的連續運輸。與其他運輸設備(如機車類)相比,帶式輸送機具有輸送距離長、運量大、連續輸送等優點,而且運行可靠,易于實現自動化和集中化控制。帶式輸送機一般包括以下幾個主要部件輸送帶、驅動輥筒、張緊裝置、制動裝置和清掃裝置。 輸送帶呈環形,套在驅動輥筒上由驅動輥筒驅動實現輸送的功能。常用的輸送帶有橡膠帶和塑料帶兩種。橡膠帶適用于工作環境溫度-15 40° C之間,物料溫度不超過50° C。塑料帶具有耐油、酸、堿等優點,但對于氣候的適應性差,易打滑和老化。驅動輥筒是驅動部件,驅動套在其上的輸送帶運轉。驅動輥筒是傳遞動力的主要部件。張緊裝置的作用是使輸送帶達到必要的張力,以免在輸送帶驅動輥筒上打滑,并使輸送帶的撓度保證在規定范圍內。制動裝置的作用是提供必要時的緊急制動,制動裝置可以作用于驅動輥筒,也可以作用于輸送帶上。清掃裝置用于對輸送帶進行清潔,主要在更換輸送物資的時候使用。傳統的帶式輸送機的工作原理如下輸送帶套在驅動輥筒上,驅動輥筒依靠與輸送帶之間的摩擦力帶動輸送帶運動。為了增加驅動輥筒和輸送帶之間的摩擦力,通常會采用增加壓力的方式,即使用張緊裝置繃緊輸送帶來提高輸送帶與驅動輥筒之間的壓力,由此增加摩擦力,以減少輸送帶打滑的現象。由于輸送帶多為橡膠或者塑料材質,在長時間使用之后,會老化導致松弛,還會出現開裂、斷裂等等問題。此時就需要更換輸送帶。如上面所描述的,出于防止打滑的考慮,驅動輥筒與輸送帶之間會繃緊,這就會造成輸送帶的拆卸不便,造成整體效率的降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旨在提出一種能夠方便地拆卸輸送帶的輥筒。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輸送帶的輥筒,包括筒體、阻擋部分、第二轉軸和裝配件。輸送帶套在筒體上。阻擋部分位于筒體的第一端,阻擋部分的直徑大于筒體的直徑,阻擋部分阻擋套在筒體上的輸送帶側向滑動,阻擋部分向外側延伸形成第一轉軸。第二轉軸由筒體的第二端向外延伸,第二轉軸的內段表面具有螺紋,第二轉軸的外段表面光滑。裝配件的中心開有螺紋孔,螺紋孔的直徑與第二轉軸匹配,裝配件通過螺紋固定在第二轉軸上,第二轉軸的外段延伸出裝配件的螺紋孔之外,裝配件的外徑大于所述筒體的直徑,裝配件阻擋套在筒體上的輸送帶側向滑動。在一個實施例中,裝配件包括件體和件蓋,件體呈圓柱形,中心開有螺紋孔,件蓋呈圓環形,中心開有直徑與螺紋孔相等的通孔,件蓋安裝到件體上形成裝配件。 在一個實施例中,裝配件的外徑與阻擋部分的外徑相等,裝配件的厚度與阻擋部分的厚度相等。第二轉軸的內段的長度與裝配件的厚度相等。第一轉軸的直徑與第二轉軸的直徑相等,都小于筒體的直徑。第一轉軸的長度與第二轉軸的外段的長度相等。本專利技術的輥筒的一側為固定結構,另一側為可拆卸的結構,在需要對輸送帶進行更換時,只需要拆下裝配件即可更換輸送帶,操作方便。該輥筒在安裝完畢后,兩側高于中間,能將輸送帶定位于中間的筒體上,減少側滑的可能性。附圖說明圖I揭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輸送帶的輥筒的筒體的結構。圖2a和2b揭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輸送帶的輥筒的裝配件的結構。 圖3揭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輸送帶的輥筒安裝后的結構。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考圖I、圖2a和圖2b所示,圖I、圖2a和圖2b揭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輥筒中各個零件的結構。其中圖I揭示了筒體的結構,圖2a和圖2b揭示了裝配件的結構。如圖所示,該輸送帶的輥筒100包括筒體102、阻擋部分104、第二轉軸106和裝配件108。筒體102呈圓柱形,輸送帶套在筒體102上。阻擋部分104位于筒體102的第一端,在圖中所示為左側的一端。阻擋部分104的直徑大于筒體102的直徑,阻擋部分104阻擋套在筒體102上的輸送帶側向滑動。阻擋部分104向外側延伸形成第一轉軸105。第二轉軸106由筒體102的第二端,圖中所示為右側的一端向外延伸,第二轉軸106的內段,即靠近筒體102的一段表面具有螺紋,第二轉軸106的外段,即遠離筒體102的一段表面光滑。裝配件108的中心開有螺紋孔109,螺紋孔109的直徑與第二轉軸106匹配,裝配件108通過螺紋固定在第二轉軸106上,即裝配件108的螺紋孔109旋于第二轉軸106的內段的螺紋之上。第二轉軸106的外段延伸出裝配件108的螺紋孔109之外,形成與第一轉軸105對應的部分。裝配件108的外徑大于筒體102的直徑,裝配件108與阻擋部分104具有同樣的作用,即阻擋套在筒體102上的輸送帶側向滑動。參考圖2a和圖2b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裝配件108包括件體181和件蓋182,件體181呈圓柱形,中心開有螺紋孔109,件蓋182呈圓環形,中心開有直徑與螺紋孔相等的通孔110,件蓋182安裝到件體181上形成裝配件108。件蓋182與件體181的安裝方式可以采用嵌入的方式,即在件體181和件蓋182上分別設置卡口互相卡緊。圖2a揭示了裝配件108的側面結構,圖2b揭示了裝配件108的俯視結構。圖3揭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輸送帶的輥筒安裝后的結構。為了使得安裝完成之后的輥筒100具有對稱的結構,上述各個部件的尺寸被設計如下裝配件108的外徑與阻擋部分104的外徑相等,裝配件108的厚度與阻擋部分104的厚度相等。第二轉軸106的內段,即帶有螺紋的一段的長度與裝配件108的厚度相等。第一轉軸105的直徑與第二轉軸106的直徑相等,都小于筒體102的直徑。第一轉軸105的長度與第二轉軸的外段,即沒有螺紋且延伸出裝配件108的一段的長度相等。按照上述的尺寸,安裝后的裝配件108和第二轉軸106與阻擋部分104以及第一轉軸105對稱。在需要更換輸送帶時,拆下裝配件108即可更換輸送帶,在完成安裝后,裝配件108和阻擋部分104起到側方擋板的作用,放置輸送帶出現側滑跑偏。本專利技術的輥筒的一側為固定結構,另一側為可拆卸的結構,在需要對輸送帶進行更換時,只需要拆下裝配件即可更換輸送帶,操作方便。該輥筒在安裝完畢后,兩側高于中間,能將輸送帶定位于中間的筒體上,減少側滑的可能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輸送帶的輥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筒體,輸送帶套在所述筒體上;阻擋部分,阻擋部分位于筒體的第一端,阻擋部分的直徑大于筒體的直徑,阻擋部分阻擋套在所述筒體上的輸送帶側向滑動,阻擋部分向外側延伸形成第一轉軸;第二轉軸,第二轉軸由筒體的第二端向外延伸,第二轉軸的內段表面具有螺紋,第二轉軸的外段表面光滑;裝配件,裝配件的中心開有螺紋孔,螺紋孔的直徑與第二轉軸匹配,裝配件通過螺紋固定在第二轉軸上,第二轉軸的外段延伸出裝配件的螺紋孔之外,裝配件的外徑大于所述筒體的直徑,裝配件阻擋套在筒體上的輸送帶側向滑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輸送帶的輥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體,輸送帶套在所述筒體上; 阻擋部分,阻擋部分位于筒體的第一端,阻擋部分的直徑大于筒體的直徑,阻擋部分阻擋套在所述筒體上的輸送帶側向滑動,阻擋部分向外側延伸形成第一轉軸; 第二轉軸,第二轉軸由筒體的第二端向外延伸,第二轉軸的內段表面具有螺紋,第二轉軸的外段表面光滑; 裝配件,裝配件的中心開有螺紋孔,螺紋孔的直徑與第二轉軸匹配,裝配件通過螺紋固定在第二轉軸上,第二轉軸的外段延伸出裝配件的螺紋孔之外,裝配件的外徑大于所述筒體的直徑,裝配件阻擋套在筒體上的輸送帶側向滑動。2.如權利要求I所述輸送帶的輥筒,其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井鐘,
申請(專利權)人:昆山特力伯傳動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