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蘑菇的栽培,具體是ー種豬肚菇的栽培方法。
技術介紹
豬肚菇是ー種較常見的野生食用菌,又稱大杯傘、大漏斗菇、成群地生長在林中地上,被產區人民采集食用。因其風味獨特,有似竹筍般的清脆,豬肚般的滑膩,因而被稱之為“筍菇”和“豬肚菇”。豬肚菇的子實體具清脆、爽嫩、鮮美的ロ感,其蛋白質含量與金針菇等相仿。其菌蓋中氨基酸含量為干物質的17%左右,其中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總量的45%,較一般食用菌要高,其亮氨酸、異亮氨酸含量居一般食用菌之冠;脂肪含量為11%左右;其菌柄轉化糖含量高達48%,足知其營養之豐富和全面。此外,大杯傘子實體中還含有若千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鈷、鋇、銅、鋅及磷、鐵、鈣等,其中多數元素對于調節人體營養平衡、促進代謝、提供機能等方面,有著其他元素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會上流行的 補鐵、補鈣、補鋅等食品包括ロ服液等,其中有合成性的,實質上很難對人體起到“補”的作用,而食用菌中所含有的上述成分,則由于天然性、植物性的原因,其元素物質分子結構小,可直接被人體吸收利用,這是其他類型的同種元素所無法比擬的。因此,豬肚菇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青睞。目前,豬肚菇的栽培是采用傳統的栽培場所,如地下菇棚、蔭棚、蘑菇房等,這樣占用了很多寶貴的土地資源,而且還需搭棚,増加了栽培的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節約土地、降低栽培成本的玉米地套種豬肚菇栽培方法。本專利技術的提供的豬肚菇的栽培方法是按以下步驟進行的 (1)配制培養料按以下質量百分比配制雜木屑30%,玉米桿或稻草30%,棉籽殼19%,麥皮19%,微石膏2% ; (2)制作菌袋 ...
【技術保護點】
一種豬肚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以下步驟進行的:(1)配制培養料按以下質量百分比配制:雜木屑30%,玉米桿或稻草30%,棉籽殼19%,麥皮19%,微石膏2%;(2)制作菌袋按常規方法:拌料→裝袋→接種→培養;培養料按上述比例加水后拌勻,含水量60%?65%,酸堿度調至pH6?7,目測用手捏緊培養料手指縫間不出水或有1?2滴水滴為宜;采用15×55cm高壓聚丙烯塑料袋,培養料裝袋后立即滅菌;冷卻后進行接種,移入清潔的培養室發菌,溫度15℃?35℃,一般40?60天左右菌絲長滿培養料;(3)種植玉米和菌代同時下種,種植方法隔40cm每株,每行55cm,隔一個步道種植兩套,每畝種植玉米2300?2800株;(4)轉色管理????播種40?60天左右,菌絲發滿菌代,用耙子挖掉玉米距間土8?10cm,撕開菌代,把菌棒擺放在中間,上面用泥土蓋上,每三行留一行當人行道以便管理和采收;(5)出菇管理????經過10天?15天,菌絲由營養生長開始向生殖生長轉化,菌絲扭結,形成原基,原基膨大形成菇蕾,菇蕾再進行分化出菇蓋,菇柄,形成成熟的子實體,子實體生長溫度為23℃?32℃.將地膜卷到畦床兩側,蓋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豬肚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以下步驟進行的 (1)配制培養料 按以下質量百分比配制雜木屑30%,玉米桿或稻草30%,棉籽殼19%,麥皮19%,微石膏2% ; (2)制作菌袋 按常規方法拌料一裝袋一接種一培養;培養料按上述比例加水后拌勻,含水量60%-65%,酸堿度調至pH6-7,目測用手捏緊培養料手指縫間不出水或有1_2滴水滴為宜;采用15X55cm高壓聚丙烯塑料袋,培養料裝袋后立即滅菌;冷卻后進行接種,移入清潔的培養室發菌,溫度15°C -35°C,一般40-60天左右菌絲長滿培養料; (3)種植玉米 和菌代同時下種,種植方法隔40cm每株,每行55cm,隔一個步道種植兩套,每畝種植玉米 2300-2800 株; (4)轉色管理 播種40-60天左右,菌絲發滿菌代,用耙子挖掉玉米距間土 8-lOcm,撕開菌代,把菌棒擺放在中間,上面用泥土蓋上,每三行留一行當人行道以便管理和采收; (5)出菇管理 經過10天-15天,菌絲由營養生長開始向生殖生長轉化,菌絲扭結,形成原基,原基膨大形成菇蕾,菇蕾再進行分化出菇蓋,菇柄,形成成熟的子實...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財長,
申請(專利權)人:貴州省丹寨縣浙丹食藥用菌開發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