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白靈菇種植
技術介紹
白靈菇,或稱翅鮑菇,白靈側耳,因長在中藥阿魏植物腐莖上,也叫白阿魏菇。原野生于我國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等地的戈壁荒灘。其色白如雪,形似靈芝,因此當地群眾稱之為“西天白靈芝”,白靈菇是其簡化的商品名。因其野生環境十分惡劣,加之過度采摘和牲畜踐踏,野生數量很少。白靈菇子實體潔白如雪,肉質細膩,口感脆滑,菌肉肥厚,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包括亞油酸、不飽和脂肪酸、多糖類氨基酸、鈣、鋅、錳等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等,有很高的食用價值。白靈菇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可防治老年心血管病、兒童佝樓病、 軟骨病、骨質疏松等疾病。其所含豐富的真菌多糖,具有防癌抗痛作用,白靈菇除鮮銷以外還可以加工罐頭,切片烘干,或者深加工為其他各種保健營養品、調味品及飲料添加劑。目前白靈菇的種植過程中,所采用的光照方法是讓日光穿過大棚自然照射菌體,照射時間和照度都隨日照周期而定,時間和照度都不夠科學,需要進一步的優化光照條件,從而使得白靈菇在后熟期、催蕾和出菇期能夠更好的發育,得到優質的菌體。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白靈菇在發育過程中優化的促進生長的光照方法。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按照以下條件控制白靈菇在發菌期前采用暗培養,當其發育進入后熟期的前1-2天,采用照度為180-2501uX的散射光照射每天5-10小時,進入后熟期采用照度為700-8501ux的散射光照射每天8-10小時,當菌絲濃白形成菌皮,開始搔菌時,保持照度為700-8501UX的散射光照射每天8-10小時,進入催蕾期采用照度為SO ...
【技術保護點】
一種促進白靈菇生長的光照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條件控制:白靈菇在發菌期前采用暗培養,當其發育進入后熟期的前1?2天,采用照度為180?250lux的散射光照射每天5?10小時,進入后熟期采用照度為700?850lux的散射光照射每天8?10小時,當菌絲濃白形成菌皮,開始搔菌時,保持照度為700?850lux的散射光照射每天8?10小時,進入催蕾期采用照度為800?1000lux的散射光照射每天10?12小時,進入出菇期采用照度為1000?1500lux的散射光照射每天12?14小時,保持出菇期光照條件直至最后采收完畢。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促進白靈菇生長的光照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條件控制白靈菇在發菌期前采用暗培養,當其發育進入后熟期的前1-2天,采用照度為180-2501UX的散射光照射每天5-10小時,進入后熟期采用照度為700-8501uX的散射光照射每天8_10小時,當菌絲濃白形成...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秋喜,
申請(專利權)人:山西奧格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