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提供一種組裝裝置,包括:基座,設有收容槽;抵壓組件,包括第一抵壓件和第二抵壓件,第一抵壓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動地設于收容槽內,第二抵壓件沿第二方向與第一抵壓件滑動連接并承載元件;彈性組件,包括第一彈性件和第二彈性件,第一彈性件的兩端分別彈性抵持第一抵壓件和收容槽的槽底,第二彈性件的兩端分別彈性抵持第二抵壓件和第一抵壓件;及鎖止組件,穿設于第一抵壓件并活動連接于第一抵壓件,且可在第一鎖止位和第二鎖止位之間運動。上述組裝裝置通過鎖止組件鎖止抵壓組件,并通過彈性組件驅動抵壓組件帶動元件抵壓元件至工件的第一內側壁和第二內側壁,能夠實現快速組裝元件至工件,提高了組裝效率。提高了組裝效率。提高了組裝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組裝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組裝設備
,尤其涉及一種組裝裝置。
技術介紹
[0002]目前在機械組裝過程中,通常會人工作業將一元件組裝至工件的內腔,以使元件分別抵接工件的第一內側壁和第二內側壁,其中第一內側壁與第二內側壁垂直連接。
[0003]然而,由于工件內腔的空間狹窄,且作業人員難以直接觀察內腔,因此人工作業組裝元件至工件的第一內側壁和第二內側壁時,需不斷調整元件的位置,使得元件穩定地組裝至工件,降低了組裝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鑒于上述狀況,有必要提供一種組裝裝置,以提高組裝效率。
[0005]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組裝裝置,用于抵壓元件至工件的第一內側壁和第二內側壁,且所述第一內側壁與所述第二內側壁垂直連接,包括:基座,設有收容槽;抵壓組件,包括第一抵壓件和第二抵壓件,所述第一抵壓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動地設于所述收容槽內,所述第二抵壓件沿第二方向與所述第一抵壓件滑動連接并承載所述元件,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彈性組件,包括第一彈性件和第二彈性件,所述第一彈性件的兩端分別彈性抵持所述第一抵壓件和所述收容槽的槽底,用以驅動所述第一抵壓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抵壓所述元件至所述第一內側壁,所述第二彈性件的兩端分別彈性抵持所述第二抵壓件和所述第一抵壓件,用以驅動所述第二抵壓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抵壓所述元件至所述第二內側壁;及鎖止組件,穿設于所述第一抵壓件并活動連接于所述第一抵壓件,且可在第一鎖止位和第二鎖止位之間運動,所述鎖止組件在所述第一鎖止位卡接所述第二抵壓件以鎖止所述第二抵壓件,或在所述第二鎖止位抵接所述基座的外側壁以鎖止所述第一抵壓件。
[0006]上述組裝裝置作業時,首先,外部定位設備夾持于工件的相對兩側以定位工件至組裝位,鎖止組件在第一鎖止位轉動并卡接第二抵壓件以在第二方向上鎖止第二抵壓件,使得第二抵壓件壓縮第二彈性件至第一抵壓件;接著,鎖止組件帶動第一抵壓件移至第二鎖止位,第一抵壓件壓縮第一彈性件至收容槽的槽底,且第一抵壓件帶動部分第二抵壓件移至收容槽內,收容槽的相對兩槽壁分別抵接于第一抵壓件的下表面和第二抵壓件的上表面,以使收容槽在第二方向限位第二抵壓件;然后,鎖止組件在第二鎖止位轉動并抵接基座的外側壁以在第一方向上鎖止第一抵壓件,且鎖止組件取消鎖止第二抵壓件,作業人員或機械手爪將元件放置于第二抵壓件上;最后,鎖止組件在第二鎖止位復位轉動以取消鎖止第一抵壓件,且鎖止組件在第二方向上鎖止第二抵壓件,第一彈性件驅動第一抵壓件沿第一方向移動至第一鎖止位,使得第一抵壓件沿第一方向抵壓元件至第一內側壁,接著鎖止組件在第一鎖止位復位轉動以取消鎖止第二抵壓件,第二彈性件驅動第二抵壓件沿第二方向移動,使得第二抵壓件沿第二方向抵壓元件至第二內側壁。如此,通過鎖止組件鎖止抵壓組件,避免抵壓組件在放置元件至第二抵壓件時運動,使得作業人員或機械手爪穩定地將
元件放置于第二抵壓件上,并通過彈性組件驅動抵壓組件帶動元件抵壓元件至工件的第一內側壁和第二內側壁,能夠實現快速組裝元件至工件,無需人工作業組裝元件至工件,提高了組裝效率。
[0007]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抵壓件包括:承載體,設于所述收容槽內并與所述基座滑動連接,所述第一彈性件的兩端分別抵持于所述收容槽的槽底和所述承載體,所述承載體在所述第一彈性件的驅動下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動;第一抵壓體,設于所述承載體上并與所述第二抵壓件滑動連接,所述鎖止組件穿設于所述第一抵壓體并與所述第一抵壓體活動連接,所述第一抵壓體在所述承載體的帶動下抵壓所述元件至所述第一內側壁。
[0008]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承載體朝向所述收容槽的槽底一側設有容納槽,所述容納槽收容部分所述第一彈性件,用以限位所述第一彈性件。
[0009]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抵壓件包括:支撐體,與所述第一抵壓體滑動連接并抵接于所述第二彈性件,且所述支撐體朝向所述第一抵壓體的一側設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與所述鎖止組件相適配,所述支撐體在所述第二彈性件的驅動下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動;第二抵壓體,設于所述支撐體背離所述第一抵壓體的一側并與所述支撐體連接,所述第二抵壓體承載所述元件并在所述支撐體的帶動下沿第二方向移動以抵壓所述元件至所述第二內側壁。
[0010]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支撐體朝向所述承載體的一側設有收納槽,所述收納槽收容部分所述第二彈性件,用以限位所述第二彈性件。
[0011]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鎖止組件包括:連接件,穿設于所述第一抵壓件并與所述第一抵壓件活動連接;第一鎖止件,設于所述連接件朝向所述第二抵壓件的端部并與所述第一限位槽相適配,所述第一鎖止件在所述第一鎖止位轉動并卡接所述第一限位槽,用以鎖止所述第二抵壓件;及第二鎖止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鎖止位指向所述第二鎖止位的方向連接于所述連接件的一側,所述第二鎖止件在所述第二鎖止位抵持所述基座的外側壁,用以鎖止所述第一抵壓件。
[0012]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鎖止件設有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的弧心與所述連接件的軸心重合,所述弧形部用以避位所述第二抵壓件。
[0013]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連接件包括:連接體,可轉動地穿設于所述第一抵壓件并與所述第一鎖止件和所述第二鎖止件連接;限位體,所述第一抵壓體設有第二限位槽,所述限位體套設于所述連接體并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底,以限位所述連接體。
[0014]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鎖止組件還包括:撥桿,與所述第一鎖止件相對設置并與所述連接件連接,用以帶動所述連接件移動。
[0015]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基座包括:基座主體,設有所述收容槽,用以收容所述彈性組件和抵壓組件;固定件,與所述基座主體可拆卸地連接并設有通孔,所述通孔與所述收容槽連通且與所述第二鎖止件相適配,所述通孔用以避位所述第二鎖止件。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元件、工件及外部定位設備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組裝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圖2所示的組裝裝置處于抵壓狀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9]圖4為圖2所示的組裝裝置沿
Ⅳ?Ⅳ
方向的剖視圖。
[0020]圖5為圖2所示的組裝裝置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0021]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0022]組裝裝置
??????????????????????
100
[0023]第一鎖止位
????????????????????
101
[0024]第二鎖止位
????????????????????
102
[0025]基座
??????????????????????????
10
[0026]收容槽
????????????????????????
11
[0027]基座主體
??????????????????????
12
[0028]固定件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組裝裝置,用于抵壓元件至工件的第一內側壁和第二內側壁,且所述第一內側壁與所述第二內側壁垂直連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設有收容槽;抵壓組件,包括第一抵壓件和第二抵壓件,所述第一抵壓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動地設于所述收容槽內,所述第二抵壓件沿第二方向與所述第一抵壓件滑動連接并承載所述元件,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彈性組件,包括第一彈性件和第二彈性件,所述第一彈性件的兩端分別彈性抵持所述第一抵壓件和所述收容槽的槽底,用以驅動所述第一抵壓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抵壓所述元件至所述第一內側壁,所述第二彈性件的兩端分別彈性抵持所述第二抵壓件和所述第一抵壓件,用以驅動所述第二抵壓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抵壓所述元件至所述第二內側壁;及鎖止組件,穿設于所述第一抵壓件并活動連接于所述第一抵壓件,且可在第一鎖止位和第二鎖止位之間運動,所述鎖止組件在所述第一鎖止位卡接所述第二抵壓件以鎖止所述第二抵壓件,或在所述第二鎖止位抵接所述基座的外側壁以鎖止所述第一抵壓件。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壓件包括:承載體,設于所述收容槽內并與所述基座滑動連接,所述第一彈性件的兩端分別抵持于所述收容槽的槽底和所述承載體,所述承載體在所述第一彈性件的驅動下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動;第一抵壓體,設于所述承載體上并與所述第二抵壓件滑動連接,所述鎖止組件穿設于所述第一抵壓體并與所述第一抵壓體活動連接,所述第一抵壓體在所述承載體的帶動下抵壓所述元件至所述第一內側壁。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載體朝向所述收容槽的槽底一側設有容納槽,所述容納槽收容部分所述第一彈性件,用以限位所述第一彈性件。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壓件包括:支撐體,與所述第一抵壓體滑動連接并抵接于所述第二彈性件,且所述支撐體朝向所述第一抵壓體的一側設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與所述鎖止組件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安金,劉聰,劉向亮,
申請(專利權)人:富準精密模具嘉善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