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吸盤組件和包括該吸盤組件的移載裝置,能夠實現太陽能電池片、光伏焊帶移載,包括吸盤,吸盤內部形成有吸附腔,吸附腔內的氣體壓力小于外界氣體壓力,吸盤至少包括第一吸盤(21)和第二吸盤(31),第一吸盤通過吸附腔形成第一吸附面,第二吸盤(31)通過吸附腔形成第二吸附面,第一吸附面與第二吸附面的朝向相同,第一吸盤(21)和第二吸盤(31)通過連接部(1)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吸盤組件能同時吸附電池片和焊帶,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吸盤組件和包括該吸盤組件的移載裝置
本技術涉及片狀或條狀物料的搬運
,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能夠實現太陽能電池片、光伏焊帶移載的吸盤組件和包括該吸盤組件的移載裝置。
技術介紹
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制造過程需要將單片太陽能電池片串焊成所需長度的電池串,以制作成太陽能電池板?,F有常規技術是在自動化流水線上對電池片、焊帶逐一進行焊接,完成焊接的電池片不斷往前傳送,以實現電池片之間的串聯焊接。一種新型的激光串焊工藝是將電池片、焊帶按照預設的位置依次擺放好后,再進行整體焊接。針對新型的激光串焊工藝,需要有配套的移載機構和相應的吸盤組件,能夠吸附電池片、焊帶,并將電池片、焊帶依次擺放在電池組件上的預設位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同時吸附電池片和焊帶的吸盤組件,以提高電池組件的制作效率。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吸盤組件,包括吸盤,吸盤內部形成有吸附腔,吸附腔內的氣體壓力小于外界氣體壓力,吸盤至少包括第一吸盤和第二吸盤,第一吸盤通過吸附腔形成第一吸附面,第二吸盤通過吸附腔形成第二吸附面,第一吸附面與第二吸附面的朝向相同,第一吸盤和第二吸盤通過連接部連接。第一吸盤和第二吸盤能夠同時吸附焊帶和電池片,提高了工作效率。進一步的,第一吸附面的長寬比與第二吸附面的長寬比不同。進一步的,第一吸附面和第二吸附面具有臨接的兩條邊,兩條邊的長度相同,第二吸附面的長寬比為第一吸附面的長寬比的兩倍。從而實現了電池組件焊帶與電池片的串焊工藝。<br>進一步的,吸盤組件還包括第一連接板和/或第二連接板,第一連接板與第一吸盤形成第一吸盤組,第二連接板與第二吸盤形成第二吸盤組。進一步的,第一連接板帶動第一吸盤沿與第一吸附面垂直的方向移動,和/或第二連接板帶動第二吸盤沿與第二吸附面垂直的方向移動。進一步的,第一吸盤組還設置有第一導軌和第一導軌安裝板,第一吸盤沿第一導軌移動;和/或第二吸盤組還設置有第二導軌和第二導軌安裝板,第二吸盤沿第二導軌移動。進一步的,第一連接板和第一導軌安裝板之間還設置有第一緩沖裝置,和/或第二連接板和第二導軌安裝板之間還設置有第二緩沖裝置。電池片受力僅為吸盤重力與拉簧拉力的差值,電池片電池片受到的壓力微小,降低了電池片碎裂的風險。進一步的,第一緩沖裝置為第一拉簧,第一拉簧一端固定在第一導軌安裝板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一連接板上;和/或第二緩沖裝置為第二拉簧,第二拉簧一端固定在第二導軌安裝板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連接板上。進一步的,吸盤組件還包括氣缸,氣缸帶動第一吸盤和/或第二吸盤沿第一導軌方向和/或第二導軌方向移動。根據本技術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移載裝置,包括氣路組件、機械手、上述的吸盤組件,氣路組件為吸盤組件的吸附腔提供負壓,機械手帶動吸盤組件整體移動和/或旋轉。應用本技術的吸盤組件,第一吸盤和第二吸盤能夠同時吸附焊帶和電池片,提高了工作效率。緩沖裝置降低了電池片的碎片率。氣缸可帶動第一吸盤或第二吸盤上升、下降,使第一吸盤吸附面與第二吸盤吸附面通過氣缸升降形成高度差,避免了在整體升降的過程中,其中的一個吸盤與電池組件干涉。包括上述吸盤組件的移載裝置能通過氣路組件為吸盤組件的吸附腔提供負壓,通過機械手帶動吸盤組件移動。附圖說明構成本技術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的吸盤組件立體圖;圖2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的吸盤組件的主視圖;圖3示出了第一吸盤組的結構示意圖;圖4示出了第二吸盤組的結構示意圖。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1、連接部;2、第一吸盤組,21、第一吸盤,211、第一吸附板,212、第一安裝板,213、第一接頭,22、第一連接板,23、第一拉簧安裝螺釘,24、第一拉簧,25、第一導軌,26、第一限位塊,27、第一導軌安裝板;3、第二吸盤組,31、第二吸盤,311、第二吸附板,312、第二安裝板,313、第二接頭,32、第二連接板,33、第二拉簧安裝螺釘,34、第二拉簧,35、第二導軌,36、第二限位塊,37、第二導軌安裝板,38、氣缸,39、氣缸安裝板。具體實施方式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技術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技術。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這些實施例不能理解為限制本技術所要求保護的范圍。術語“包括”在使用時表明存在特征,但不排除存在或增加一個或多個其它特征;“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區別不同對象,而不是限于特定的順序或數量。在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制作過程中,需要從電池片供料裝置和焊帶供料裝置上取電池片和焊帶,然后依次將電池片和焊帶排放到電池組件對應的位置上。因為電池片為較薄晶硅電池片,通常會用吸盤將電池片吸起。本技術的吸盤組件能在一次動作過程中實現電池片、焊帶的同時移載或位置糾正,工作效率高。吸盤組件包括內部形成有吸附腔的吸盤,吸附腔內的氣體壓力小于外界氣體壓力,圖1所示的吸盤組件包括第一吸盤21和第二吸盤31:第一吸盤21通過吸附腔形成第一吸附面,第二吸盤31通過吸附腔形成第二吸附面。第一吸附面與第二吸附面的朝向相同。第一吸盤21吸附焊帶,第二吸盤31吸附電池片。第一吸盤21和第二吸盤31通過連接部1連接。根據實際需求,吸盤組件還可以包括3個或3個以上的吸盤,并不限于圖中所示的第一吸盤21和第二吸盤31。第一吸盤21和第二吸盤31能夠同時吸附焊帶和電池片,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圖1-圖2所示,吸附焊帶的第一吸附面的長寬比與吸附電池片的第二吸附面的長寬比不同。電池組件焊帶的長度一般是電池片長度的兩倍,為了實現焊帶與電池片的串焊,設置第一吸附面和第二吸附面臨接的兩條邊的長度相同,第二吸附面的長寬比約為第一吸附面長寬比的兩倍。對于與第一吸附面和第二吸附面臨接的兩條邊垂直的兩條邊來說,第一吸附面的邊長是第二吸附面邊長的兩倍左右,優選為兩倍。吸盤組件還包括有第一連接板22和/或第二連接板32,第一連接板22與第一吸盤21組成第一吸盤組2,第二連接板32與第二吸盤31組成第二吸盤組3。圖3示出了第一吸盤組2,第一吸盤組2還設置有第一導軌25、第一導軌安裝板27、第一限位塊26,第一導軌25可以通過第一導軌安裝板27、第一限位塊26固定,也可以采用螺栓固定、直接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一導軌安裝板27上,第一導軌安裝板27進一步固定于連接部1上。第一連接板22帶動第一吸盤21沿第一導軌25移動,即沿與第一吸附面垂直的方向移動,其中,根據實際的需求,第一吸盤21的移動方向可以不與第一吸附面垂直。第一吸盤21包括第一吸附板211、第一安裝板212、第一接頭2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吸盤組件,包括吸盤,所述吸盤內部形成有吸附腔,所述吸附腔內的氣體壓力小于外界氣體壓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盤至少包括第一吸盤(21)和第二吸盤(31),所述第一吸盤(21)通過所述吸附腔形成第一吸附面,所述第二吸盤(31)通過所述吸附腔形成第二吸附面,所述第一吸附面與所述第二吸附面的朝向相同,所述第一吸盤(21)和所述第二吸盤(31)通過連接部(1)連接。/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吸盤組件,包括吸盤,所述吸盤內部形成有吸附腔,所述吸附腔內的氣體壓力小于外界氣體壓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盤至少包括第一吸盤(21)和第二吸盤(31),所述第一吸盤(21)通過所述吸附腔形成第一吸附面,所述第二吸盤(31)通過所述吸附腔形成第二吸附面,所述第一吸附面與所述第二吸附面的朝向相同,所述第一吸盤(21)和所述第二吸盤(31)通過連接部(1)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盤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面的長寬比與所述第二吸附面的長寬比不同。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吸盤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面和所述第二吸附面具有臨接的兩條邊,所述兩條邊的長度相同,所述第二吸附面的長寬比為所述第一吸附面長寬比的兩倍。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盤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盤組件還包括第一連接板(22)和/或第二連接板(32),所述第一連接板(22)與所述第一吸盤(21)形成第一吸盤組(2),所述第二連接板(32)與所述第二吸盤(31)形成第二吸盤組(3)。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吸盤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板(22)帶動所述第一吸盤(21)沿與所述第一吸附面垂直的方向移動,和/或所述第二連接板(32)帶動所述第二吸盤(31)沿與所述第二吸附面垂直的方向移動。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吸盤組件,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唐夢飛,李遠鵬,徐貴陽,徐濤,
申請(專利權)人:武漢帝爾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