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汽車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間通過液壓伸縮桿連接,所述上模座的頂部中央固定安裝有連接座,所述上模座的底部固定連接有頂模,所述頂模的底部開設有模具加工槽,所述下模座的上端固定安裝有頂模相對應的底模,所述底模的上端開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內安裝有與模具加工槽相對應的裝夾臺,所述裝夾臺的下方設有移動板,所述移動板的底部通過多組緩沖彈簧與第一凹槽連接,所述下模座的內部設有第二凹槽。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移動板、緩沖彈簧以及緩沖墊能夠有效減小沖壓動能,提高了模具的緩沖減震性能,同時方便取模以及更換,提高了模具使用時的便利性和實用性。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汽車模具
本技術涉及汽車加工
,具體涉及一種汽車模具。
技術介紹
人們一說汽車,首先呈現(xiàn)在眼前的是汽車的車身。也就是說車身是汽車的標識性總成。車身代表了那款汽車的形象特征。汽車模具從狹義上講就是沖制汽車車身上所有沖壓件的模具的總稱。也就是“汽車車身沖壓模具”。例如,頂蓋翻邊模、橫梁加強板壓形模等。現(xiàn)有的汽車模具由于緩沖減震性能不佳,導致模具在對汽車零件沖壓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振動較大,影響工件加工精度,同時還會產(chǎn)生較大的噪音,惡化車間工作環(huán)境,并且汽車模具在沖壓完成后的取模比較麻煩,不便于汽車零件的更換。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鑒于以上所述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模具,用于解決
技術介紹
中提到的問題。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汽車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間通過液壓伸縮桿連接,所述上模座的頂部中央固定安裝有連接座,所述上模座的底部固定連接有頂模,所述頂模的底部開設有模具加工槽,所述下模座的上端固定安裝有頂模相對應的底模,所述底模的上端開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內安裝有與模具加工槽相對應的裝夾臺,所述裝夾臺的下方設有移動板,所述移動板的底部通過多組緩沖彈簧與第一凹槽連接,所述下模座的內部設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底模的下方,所述第二凹槽內安裝有頂升氣缸,所述頂升氣缸的輸出軸穿過底模和移動板后與裝夾臺固定連接,所述頂升氣缸固定安裝于氣缸連接座上,所述氣缸連接座與第二凹槽之間設有緩沖墊。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凹槽的兩側壁上安裝有滑軌,所述移動板的兩端通過滑塊與對應的滑軌滑動連接。優(yōu)選的,所述底模和移動板上均開設有供頂升氣缸輸出軸穿過的通孔。優(yōu)選的,所述底模的上端四角分布有合模銷,所述頂模的底部四角開設有與合模銷一一對應的合模槽。優(yōu)選的,所述下模座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支撐柱。優(yōu)選的,所述連接座與模具上方的驅動裝置連接。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中的頂模與底模合模后,通過模具加工槽對裝夾臺中的工件進行沖壓加工的過程中,移動板受到?jīng)_壓作用而向下移動,緩沖彈簧壓縮,起到了減小沖壓動能的作用,同時通過設置緩沖墊,進一步提高了模具的緩沖減震性能;在模具沖壓完成后,通過設置第二凹槽以及頂升氣缸,能夠將裝夾臺從第一凹槽中頂出,使得工件從底模中凸出,方便取模以及更換,提高了模具使用時的便利性和實用性。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A處的放大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中第二凹槽內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中下模座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其中,附圖標記具體說明如下:上模座1、下模座2、液壓伸縮桿3、連接座4、頂模5、模具加工槽6、底模7、第一凹槽8、裝夾臺9、移動板10、緩沖彈簧11、第二凹槽12、頂升氣缸13、氣缸連接座14、緩沖墊15、滑軌16、滑塊17、合模銷18、合模槽19、支撐柱20。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技術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的了解本技術的其他優(yōu)點及功效。須知,本說明書附圖所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技術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技術所能產(chǎn)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技術所揭示的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得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的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術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下,當亦視為本技術可實施的范疇。如圖1—圖4所示,本技術提供一種汽車模具,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2,所述上模座1和下模座2之間通過液壓伸縮桿3連接,所述上模座1的頂部中央固定安裝有連接座4,所述上模座1的底部固定連接有頂模5,所述頂模5的底部開設有模具加工槽6,所述下模座2的上端固定安裝有頂模5相對應的底模7,所述底模7的上端開設有第一凹槽8,所述第一凹槽8內安裝有與模具加工槽6相對應的裝夾臺9,所述裝夾臺9的下方設有移動板10,所述移動板10的底部通過多組緩沖彈簧11與第一凹槽8連接,所述下模座2的內部設有第二凹槽12,所述第二凹槽12位于底模7的下方,所述第二凹槽12內安裝有頂升氣缸13,所述頂升氣缸13的輸出軸穿過底模7和移動板10后與裝夾臺9固定連接,所述頂升氣缸13固定安裝于氣缸連接座14上,所述氣缸連接座14與第二凹槽12之間設有緩沖墊15。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8的兩側壁上安裝有滑軌16,所述移動板10的兩端通過滑塊17與對應的滑軌16滑動連接。移動板10上下移動的過程中,滑塊17沿著滑軌16作同步運動,保證了移動板10運動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本實施例中,所述底模7和移動板10上均開設有供頂升氣缸13輸出軸穿過的通孔,且通孔的孔徑大于輸出軸直徑,保證頂升氣缸13的輸出軸從通孔中穿出的過程不會與底模7和移動板10發(fā)生干涉。本實施例中,所述底模7的上端四角分布有合模銷18,所述頂模5的底部四角開設有與合模銷18一一對應的合模槽19。下壓頂模5向底模7合模的過程中,合模銷18伸入到到對應的合模槽19中,確保頂模5與底模7相互之間精準定位,有利于后續(xù)的沖壓加工。本實施例中,所述下模座2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支撐柱20,支撐柱20對模具起到了支撐承重的作用,可以選擇在支撐柱20的底部設置防滑墊,使得模具在加工過程中不會偏移。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接座4與模具上方的驅動裝置連接,驅動裝置用于對上模座1施加向下的沖壓力,直到頂模5向底模7移動完成合模過程,驅動裝置可以選擇常見的液壓驅動氣缸。工作原理:將待沖壓的汽車零件裝夾固定在裝夾臺9中,模具上方的驅動裝置開始啟動,通過連接座4向上模座1施加沖壓作用力,使得頂模5逐漸與底模7合模,合模過程中,合模銷18與合模槽19的配合作用保證了合模準確性,合模完成后,通過模具加工槽6對裝夾臺9中的工件進行沖壓加工,移動板10受到?jīng)_壓作用而向下移動,緩沖彈簧11壓縮,起到了減小沖壓動能的作用,同時通過設置緩沖墊15,進一步提高了模具的緩沖減震性能;在模具沖壓完成后,液壓伸縮桿3將上模座1頂起,第二凹槽12內的頂升氣缸13啟動,將裝夾臺9從第一凹槽8中頂出,使得工件從底模7中凸出,方便取模以及更換,提高了模具使用時的便利性和實用性。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jù)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及其技術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汽車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間通過液壓伸縮桿連接,所述上模座的頂部中央固定安裝有連接座,所述上模座的底部固定連接有頂模,所述頂模的底部開設有模具加工槽,所述下模座的上端固定安裝有頂模相對應的底模,所述底模的上端開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內安裝有與模具加工槽相對應的裝夾臺,所述裝夾臺的下方設有移動板,所述移動板的底部通過多組緩沖彈簧與第一凹槽連接,所述下模座的內部設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底模的下方,所述第二凹槽內安裝有頂升氣缸,所述頂升氣缸的輸出軸穿過底模和移動板后與裝夾臺固定連接,所述頂升氣缸固定安裝于氣缸連接座上,所述氣缸連接座與第二凹槽之間設有緩沖墊。/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汽車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間通過液壓伸縮桿連接,所述上模座的頂部中央固定安裝有連接座,所述上模座的底部固定連接有頂模,所述頂模的底部開設有模具加工槽,所述下模座的上端固定安裝有頂模相對應的底模,所述底模的上端開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內安裝有與模具加工槽相對應的裝夾臺,所述裝夾臺的下方設有移動板,所述移動板的底部通過多組緩沖彈簧與第一凹槽連接,所述下模座的內部設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底模的下方,所述第二凹槽內安裝有頂升氣缸,所述頂升氣缸的輸出軸穿過底模和移動板后與裝夾臺固定連接,所述頂升氣缸固定安裝于氣缸連接座上,所述氣缸連接座與第二凹槽之間設有緩沖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胡天明,
申請(專利權)人:常熟市吉宏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