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滅火機器人的支腿結構,其包括若干支腿總成,以及驅使支腿總成抬起或放下的驅動機構和連桿機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支腿結構,不僅對滅火機器人的自由移動不會產生影響,而且還能確保滅火機器人在作業時能穩固定位,可有效解決滅火機器人在向外高壓噴水時,產生的反沖力導致滅火機器人移位的問題;尤其是,當所述驅動機構采用氣缸,使所述氣缸與滅火機器人的進水管路相連通時,不僅可利用水壓作為氣缸的動力,節約能源,同時可確保所述驅動機構對支腿總成的驅動作用與滅火機器人的作業狀態同步,以保證滅火機器人移動和作業的可靠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是涉及一種用于滅火機器人的支腿結構,屬于消防設備
技術介紹
當今社會,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高層建筑的成批涌現,使得火災的災情越來越復雜,消防作業的任務越來越艱巨,消防人員面臨的危險也越來越大。近年來,為了充分保障消防人員的人生安全,對不可靠近的火災進行處理時,采用遠程控制方式控制滅火機器人進行滅火,例如專利申請號為038266148的專利所述的滅火機器人。然而,滅火機器人在向外高壓噴水時,通常會對滅火機器人產生一個反沖力。滅火機器人在反沖力的作用下,容易發生移動。移動后的滅火機器人,無法對指定地點的火災進行有效滅火,從而導致災情不能快速有效得到控制。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滅火機器人的支腿結構,以確保滅火機器人既可自由行走又能穩固作業。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種用于滅火機器人的支腿結構,包括若干支腿總成,以及驅使支腿總成抬起或放下的驅動機構和連桿機構。作為一種實施方案,所述支腿總成包括支撐桿和支撐輪,所述支撐輪安裝在所述支撐桿的一端,所述支撐桿的另一端與連桿機構相連接。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支腿總成的個數為2的倍數,至少為2個。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支腿總成對稱設置在滅火機器人的機架的前后兩端或/和滅火機器人的機架的左右兩側。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支腿總成對稱設置在滅火機器人的機架的前端的兩側或/和滅火機器人的機架的后端的兩側。作為一種實施方案,所述驅動機構為氣缸,所述氣缸與滅火機器人的進水管路相連通,氣缸活塞桿與連桿機構相連接。作為一種實施方案,所述連桿機構包括傳動桿和連接桿,所述傳動桿的一端與驅動機構傳動連接,所述傳動桿的另一端與連接桿固接,所述連接桿銷接在滅火機器人的機架上,所述支撐桿的另一端固接在所述連接桿上。作為一種實施方案,所述連桿機構還包括拉桿和彈簧,所述拉桿的一端固定在滅火機器人的機架上,所述拉桿的另一端與彈簧連接,所述彈簧的另一端固定在連接桿上。作為一種實施方案,所述傳動桿通過接頭與驅動機構傳動連接,其中:傳動桿與接頭的一端鉸接,接頭的另一端與驅動機構固接。相較于現有技術,本技術的有益技術效果在于:本技術提供的支腿結構,不僅對滅火機器人的自由移動不會產生影響,而且還能確保滅火機器人在作業時能穩固定位,可有效解決滅火機器人在向外高壓噴水時,產生的反沖力導致滅火機器人移位的問題;尤其是,當所述驅動機構采用氣缸,使所述氣缸與滅火機器人的進水管路相連通時,不僅可利用水壓作為氣缸的動力,節約能源,同時可確保所述驅動機構對支腿總成的驅動作用與滅火機器人的作業狀態同步,以保證滅火機器人移動和作業的可靠性;總之,本技術可確保滅火機器人對于疑難、危險災情的快速有效控制,具有顯著性應用價值。【附圖說明】圖1為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滅火機器人的支腿結構的示意圖;圖2為使用本技術所述支腿結構的滅火機器人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的俯視圖;圖4為圖2的后視圖;圖5為實施例提供的滅火機器人在未作業狀態時的示意圖。圖中標號示意如下:1、支腿總成;11、支撐桿;12、支撐輪;2、驅動機構;21、氣缸;211、氣缸活塞桿;3、連桿機構;31、傳動桿;32、連接桿;33、接頭;34、拉桿;35、彈簧;4、滅火機器人;41、機架;42、進水管路。【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清楚、完整地描述。實施例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滅火機器人的支腿結構,包括若干支腿總成1、驅使支腿總成I抬起或放下的驅動機構2和連桿機構3。所述支腿總成I包括支撐桿11和支撐輪12,所述支撐輪12安裝在所述支撐桿11的一端。所述連桿機構3包括傳動桿31和連接桿32,所述傳動桿31通過接頭33與作為驅動機構2的氣缸21傳動連接,其中:傳動桿31與接頭33的一端鉸接,接頭33的另一端與氣缸活塞桿211固接,所述傳動桿31的另一端與連接桿32固接,所述連接桿32可轉動地安裝在滅火機器人4的機架41上,所述支撐桿11的另一端固接在所述連接桿32上。所述連桿機構3還可包括拉桿34和彈簧35,所述拉桿34的一端固定在滅火機器人4的機架41上,所述拉桿34的另一端與彈簧35連接,所述彈簧35的另一端固定在連接桿32上;當支腿總成I向上抬起時,彈簧35處于拉伸狀態,當支腿總成I放下時,彈簧35處于復位狀態,通過增設該機構可進一步確保支腿總成I完成抬起或放下。所述支腿總成I的個數優選為2的倍數,至少為2個,以實現支撐平衡。所述支腿總成I可對稱設置在滅火機器人4的機架41的前后兩端或/和機架41的左右兩側,也可以對稱設置在滅火機器人4的機架41的前端的兩側或/和機架41的后端的兩側。本實施例圖中示出了 2個,且對稱設置在滅火機器人4的機架41的后端的兩側,但不限于此實施例的這種設置。所述支撐輪12可選用橡膠摩擦輪,以利于支撐止動。所述氣缸21與滅火機器人4的進水管路42相連通,這樣設計不僅可利用水壓作為氣缸21的動力,同時可確保所述驅動機構2對支腿總成I的驅動作用與滅火機器人4的作業狀態同步,以進一步保證滅火機器人移動和作業的可靠性。如圖5所示:當支腿總成I抬起時,不會影響滅火機器人4的自由移動。本實施例所述支腿結構的工作原理如下:結合圖1和圖2所示:當滅火機器人4進行消防作業時,進水管路42將與外部供水管相連通,則進水管路42將對氣缸21進水,氣缸21在水壓的推動下會使氣缸活塞桿211做伸出動作,從而使傳動桿31被向前推動,由于傳動桿31的兩端位置已限定,故使得傳動桿31上的作用力被傳到連接桿32上,使連接桿32發生向內轉動,從而使得支撐桿11被放下,支撐輪12與地面接觸起支撐作用;另外,由于連接桿32發生向內轉動時,彈簧35處于復位狀態,可進一步確保支腿總成I完成放下動作。相反,當滅火機器人4不進行消防作業時,氣缸21中將沒有水壓作用,因此氣缸活塞桿211做復位動作,從而使傳動桿31被向后拉動,由于傳動桿31的兩端位置已限定,故使得傳動桿31上的作用力被傳到連接桿32上,使連接桿32發生向外轉動,從而使得支撐桿11被抬起,支撐輪12與地面脫離;另外,由于連接桿32發生向外轉動時,彈簧35處于拉伸狀態,可進一步確保支腿總成I完成抬起動作,從而不影響滅火機器人4的自由行走移動。最后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主權項】1.一種用于滅火機器人的支腿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支腿總成,以及驅使支腿總成抬起或放下的驅動機構和連桿機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總成包括支撐桿和支撐輪,所述支撐輪安裝在所述支撐桿的一端,所述支撐桿的另一端與連桿機構相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總成的個數為2的倍數,至少為2個。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總成對稱設置在滅火機器人的機架的前后兩端或/和滅火機器人的機架的左右兩側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滅火機器人的支腿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支腿總成,以及驅使支腿總成抬起或放下的驅動機構和連桿機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謝奕波,葉聘,趙丹華,劉杰,蘇吉偉,蔣長為,周世勇,嚴峻春,吳建偉,丁重慶,程杰,王家明,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格拉曼國際消防裝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