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行位頂出機構,其包括前模板、后模板、若干行位鑲針、與行位鑲針相同數量的彈簧、與行位鑲針相同數量的行位鑲針、耐磨塊、行位鑲件、行位座、斜桿、頂針和墊板;行位座設于行位鑲件的前端面,行位座和行位鑲件對應開設與行位鑲針相同數量的鑲針安裝孔,行位鑲針的右端抵擋于行位鑲針的左端,彈簧套設于行位鑲針的右端和行位鑲針的左端外,行位鑲針的左端插裝于行位鑲件的對應的鑲針安裝孔內,行位鑲針的左端穿過行位座的鑲針安裝孔外,耐磨塊安裝于前模板的模具腔內,斜桿的一端固定安裝于前模板,頂針穿過行位座和行位鑲件安裝于墊板上。上述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對面積大的塑膠產品在機械結構行位上進行全自動脫模。(*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行位頂出機構。
技術介紹
現有注塑模中,模具上行位頂出機構行程較大,對于粘模面積大的產品,只考慮到行位頂出而忽略頂出后產品變形,無法一次性達到圖紙尺寸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種行位頂出機構,其可對面積大的塑膠產品在機械結構行位上進行全自動脫模。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行位頂出機構,其包括前模板、后模板、若干行位鑲針、與行位鑲針相同數量的彈簧、與行位鑲針相同數量的行位鑲針、耐磨塊、行位鑲件、行位座、斜桿、頂針和墊板;行位座設于行位鑲件的前端面,行位座和行位鑲件對應開設與行位鑲針相同數量的鑲針安裝孔,行位鑲針的右端抵擋于行位鑲針的左端,彈簧套設于行位鑲針的右端和行位鑲針的左端外,行位鑲針的左端插裝于行位鑲件的對應的鑲針安裝孔內,行位鑲針的左端穿過行位座的鑲針安裝孔外,耐磨塊安裝于前模板的模具腔內,斜桿的一端固定安裝于前模板,前模板和后模板合模時,耐磨塊匹配連接行位座的右端面,斜桿的另一端穿入行位座上的滑槽,墊板安裝于后模板的右端,頂針穿過行位座和行位鑲件安裝于墊板上。行位頂出 機構還包括裝于后模板的模具腔內的行位夾。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上述技術合模和開模可機械式自動復位,可進行全自動脫模,操作方便,不需人工干預,不用外接輔助設備,維護方便。簡單快捷解決產品大面積短行程的粘模問題。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行位頂出機構的較佳實施方式的立體圖。圖2為本技術行位頂出機構的較佳實施方式的部分立體圖。圖3為本技術行位頂出機構的較佳實施方式的分解部分立體圖。圖4為本技術行位頂出機構的較佳實施方式的處于合模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行位頂出機構的較佳實施方式的開模過程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行位頂出機構的較佳實施方式的完全脫模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做進一步描述:請參見圖1至圖6,本技術涉及一種行位頂出機構,其較佳實施方式包括前模板001、后模板002、若干行位鑲針003、與行位鑲針003相同數量的彈簧004、與行位鑲針003相同數量的行位鑲針005、耐磨塊007、行位鑲件008、行位座009、斜桿011、頂針012、墊板017和行位夾019。前模板001和后模板002合模時構成模具外殼。行位座009設于行位鑲件008的前端面,行位座009和行位鑲件008對應開設與行位鑲針003相同數量的鑲針安裝孔,行位鑲針003的右端抵擋于行位鑲針005的左端,彈簧014套設于行位鑲針003的右端和行位鑲針005的左端外,行位鑲針003的左端插裝于行位鑲件008的對應的鑲針安裝孔內,行位鑲針005的左端穿過行位座009的鑲針安裝孔外,耐磨塊007安裝于前模板001的模具腔內,斜桿oil的一端固定安裝于前模板001,當前模板001和后模板002合模時,耐磨塊007匹配連接行位座009的右端面,斜桿011的另一端穿入行位座009上的滑槽,墊板017安裝于后模板002的右端,頂針012穿過行位座009和行位鑲件008安裝于墊板017上,行位夾19安裝于后模板002的模具腔內。當前模板001和后模板002開模相距H位移時,斜桿011向左上方移動,使得行位座009向右移動L位移,彈簧004的彈力使得行行位鑲針005抵擋于耐磨塊007上,耐磨塊007所產生的摩擦力使得行位鑲針003和行位鑲針005保持靜止,頂針012依然頂住產品。前模板001和后模板002開模繼續開模直至完全開模,行位座009繼續向右移動,此時頂針012依然頂住產品。再將前模板001和后模板002合模相距一定位移,使得斜桿011剛好接觸行位座009的滑槽,此時行位座009保持靜止。繼續合模,斜桿011逐漸插裝入滑槽內,行位座009逐漸向左移動,行位鑲針003通過彈簧004所產生的彈力使得行位鑲針005在耐磨塊007上保持靜止。上述技術合模和開模可機械式自動復位,可進行全自動脫模,操作方便,不需人工干預,不用外接輔助設備,維護方便。簡單快捷解決產品大面積短行程的粘模問題。`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變形,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變形都應該屬于本技術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行位頂出機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前模板、后模板、若干行位鑲針、與行位鑲針相同數量的彈簧、與行位鑲針相同數量的行位鑲針、耐磨塊、行位鑲件、行位座、斜桿、頂針和墊板;行位座設于行位鑲件的前端面,行位座和行位鑲件對應開設與行位鑲針相同數量的鑲針安裝孔,行位鑲針的右端抵擋于行位鑲針的左端,彈簧套設于行位鑲針的右端和行位鑲針的左端外,行位鑲針的左端插裝于行位鑲件的對應的鑲針安裝孔內,行位鑲針的左端穿過行位座的鑲針安裝孔外,耐磨塊安裝于前模板的模具腔內,斜桿的一端固定安裝于前模板,前模板和后模板合模時,耐磨塊匹配連接行位座的右端面,斜桿的另一端穿入行位座上的滑槽,墊板安裝于后模板的右端,頂針穿過行位座和行位鑲件安裝于墊板上。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位頂出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裝于后模板的模具腔內的行位夾 。專利摘要一種行位頂出機構,其包括前模板、后模板、若干行位鑲針、與行位鑲針相同數量的彈簧、與行位鑲針相同數量的行位鑲針、耐磨塊、行位鑲件、行位座、斜桿、頂針和墊板;行位座設于行位鑲件的前端面,行位座和行位鑲件對應開設與行位鑲針相同數量的鑲針安裝孔,行位鑲針的右端抵擋于行位鑲針的左端,彈簧套設于行位鑲針的右端和行位鑲針的左端外,行位鑲針的左端插裝于行位鑲件的對應的鑲針安裝孔內,行位鑲針的左端穿過行位座的鑲針安裝孔外,耐磨塊安裝于前模板的模具腔內,斜桿的一端固定安裝于前模板,頂針穿過行位座和行位鑲件安裝于墊板上。上述技術可對面積大的塑膠產品在機械結構行位上進行全自動脫模。文檔編號B29C45/40GK203092977SQ20132015641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9日專利技術者邱松波 申請人:榮昌盛塑膠模具(深圳)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行位頂出機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前模板、后模板、若干行位鑲針、與行位鑲針相同數量的彈簧、與行位鑲針相同數量的行位鑲針、耐磨塊、行位鑲件、行位座、斜桿、頂針和墊板;行位座設于行位鑲件的前端面,行位座和行位鑲件對應開設與行位鑲針相同數量的鑲針安裝孔,行位鑲針的右端抵擋于行位鑲針的左端,彈簧套設于行位鑲針的右端和行位鑲針的左端外,行位鑲針的左端插裝于行位鑲件的對應的鑲針安裝孔內,行位鑲針的左端穿過行位座的鑲針安裝孔外,耐磨塊安裝于前模板的模具腔內,斜桿的一端固定安裝于前模板,前模板和后模板合模時,耐磨塊匹配連接行位座的右端面,斜桿的另一端穿入行位座上的滑槽,墊板安裝于后模板的右端,頂針穿過行位座和行位鑲件安裝于墊板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邱松波,
申請(專利權)人:榮昌盛塑膠模具深圳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