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是由破冰鏟鏟體、前部斜面、前、后部滑體、從支架體下表面上升的斜體、彈簧、各種結構的起振器、懸掛系統(為主構成;其特征在于:由幫助越障的前部斜面,前部滑體,從支架體下表面上升的斜體為主的部件,控制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進行上移越障;由前、后部滑體與各種起振器為主的部件,控制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進行振動破冰;并且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與提供動力機車連接的懸掛系統,也應制作為中后部向下彎曲的方式,或連接在支架體尾部的近中部部位,以便使振動式破冰鏟可一直都保持近水平的運動狀態。(*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在野外公路與城市街道上清除冰雪的裝置。技術背景:現在野外公路與城市街道清除冰雪,一般大都采用人工或推土機進行,費時費力還效率不高。國家專利局雖然有300多項與清雪有關專利提出,并且市場上也有部分清雪機出售,但大多存在這樣那樣問題。所以現在仍然需要繼續提出功能更好的實用清雪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標,就是要提出一種更為實用的清除道路路面冰雪的裝置。為了實現這樣目標,提出的一種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是由支架體及外殼(13)、破冰鏟鏟體(I)、幫助越障的前部斜體(3)、前、后部滑體(4、6)、從支架體下部表面上升或下凹的斜體(7)、彈簧(5)、各種結構的起振器(9、18、20、21)、懸掛系統(25)為主構成;其特征在于:由幫助越障的前部斜面(3),前部滑體(4),從支架體下部表面上升或下凹的斜體(7)、彈簧(5)為主的部件,控制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進行上移越障;由前、后部滑體(6)與各種起振器(9、18、20、21)為主的部件,控制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鏟體(I)進行振動破冰;并且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與提供動力機車連接的懸掛系統,也應制作為中后部部分進行向下彎曲的方式,或連接在高度較大的支架體尾部(14)較中上部部位,以便使振動式破冰鏟在前后滑動破冰過程,可一直都保持近水平的運動狀態。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一般安裝在常用除雪鏟下部,制作為具越障與振動破冰功能除雪鏟,并且這樣的具越障與振動破冰功能除雪鏟,即可單獨安裝在清雪車的前后部,也可與其他清掃裝置、吹雪裝置等各種相關部件,共同組成功能更完善清雪車。所以這確實是一種應用范圍廣泛的破冰清雪功能部件。附圖說明:下面就讓我們結合附圖,對本清雪裝置的一些特征進行一下補充說明。圖1是其中一種安裝起振裝置的可越障破冰鏟最主要工作部件側視示意圖。圖2是圖1去除部分最上部支架體與外殼后的最主要工作部件下視示意圖。圖3是與圖1內越障破冰鏟配套的上部的動力傳動系統最主要部件分布示意圖。圖4是安裝發動機的一個具起振裝置可越障破冰鏟最主要工作部件側視示意圖。圖5是圖4內去除部分最上部支架體與外殼后的最主要工作部件下視示意圖。圖6-7是另外二種安裝起振裝置的可越障破冰鏟最主要工作部件側視示意圖。圖8是圖7內去除部分最上部支架體與外殼后的最主要工作部件下視示意圖。圖9-11是與圖1類似的另外三種安裝起振裝置可越障破冰鏟側視結構示意圖。圖12-15是與圖7類似的另外四種安裝起振裝置可越障破冰鏟側視結構示意圖。圖內I破冰鏟鏟體2安裝破冰鏟的滑動桿3前部斜面4前部滑體5彈簧6后部滑體7斜體8上部斜體9牽拉桿式起振器10操作桿11牽引彈簧12前部支撐與定位板13支架體及外殼14支架體尾部15控制破冰鏟進退的牽拉桿17偏心輪式起振器外套18曲軸式起振器19旋轉動力軸20偏心輪式起振器21下插式起振器及其內的棒狀體22棒狀體移動空間23錐形輪傳動裝置24下插式起振器的外套25懸掛系統26拉力彈簧27液壓等提供動力馬達28起振器延伸板29插入式傳動桿30具有三角形或正方形插入孔的傳動套桿31不同可越障破冰鏟單元間隔板32主動力傳動輪33旋轉軸34從動輪35鏈條伸展方向定位輪36錐形傳動齒輪組37傳動鏈條。具體實施方式:說明書附圖的各附圖內,所繪制的都是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的部分主要部件,這樣的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主要部件,在組裝在一起后,就可將它們安裝到除雪鏟下部,組裝成振動式可越障除雪鏟。而這樣的振動式可越障除雪鏟在工作過程,。它們可通過安裝液壓馬達,來提供除雪鏟下部振動鏟的工作動力。也可通過萬向節等傳動軸,將來自牽引車輛等的旋轉動力傳遞到除雪鏟內,然后再通過傳動裝置,將旋轉動力改變為可越障破冰鏟,或安裝可越障破冰鏟推雪鏟的前后振動動力。還可在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的上部或后方,力口裝柴油機、電動機等,為可被臨時車輛掛載型的除雪鏟下部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振動提供工作動力。在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內,可如圖1-2、4-5、9_11那樣,將振動破冰控制系統與越障控制系統,都制作在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的前部,后部只裝彈簧。也可如6-8、12-15那樣,如部制作越障控制系統,而后部制作振動控制系統。在這_■種特點的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中,可能以圖1-2、4-5、9-11那樣結構的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振動破冰與越障的性能最佳。但這樣破冰鏟需要的類圖3動力傳導系統,結構也要比較復雜一些。將振動破冰控制系統與越障控制系統,都制作在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前部時,來自各種發動機的旋轉動力,可通過錐形輪組,傳遞到主動力傳動輪(32),然后再通過傳動鏈條(37)、錐形傳動輪組(36)、三角形或正方形的插入式動力傳動桿(29)、及與插入式動力傳動桿(29)配套的具有三角 形或正方形插入孔的傳動套桿(30),最終將旋轉動力傳遞到起振器之內。因插入式動力傳動桿(29),可相對具有三角形或正方形插入孔的傳動套桿(30)上下移動,這樣就保證了破冰鏟即使是在越障過程不斷上下移動,二者也可一直保持很好的插入式結合狀態。而二個鏈條伸展方向定位輪(35)與從動輪(34)的存在,則使下方錐形傳動齒輪組(36),不論怎么因越障與振動破冰而前后移動,錐形傳動齒輪組(36)與鏈條,都可一直保存最佳結合與傳動的狀態。在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后部安裝起振器時,各種起振器(18、20、21)可如圖12_15那樣,直接安裝在后部滑體(6)后方。也可通過為破冰鏟振動提供動力的主牽拉桿(9)與操作桿(10)等,再間接連接到圖3-7內繪制的各種起振器(18、20、21)上部。在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內,控制破冰鏟越障過程垂直升降的工具,除了幫助越障的上、下部斜體(7、8)以外,還可以如圖6-8那樣主要是強度較大的壓力彈簧(5)。但也可主要是拉力彈簧(5)與幫助控制破冰鏟進退幅度的牽拉桿(15)。具有偏心輪的起振裝置內的偏心輪,可為旋轉軸大幅度向一側偏置的標準偏心輪結構。也可是旋轉軸居中的近棒狀類橢圓體結構。或者是旋轉軸中置的近平行四邊形結構。為了增加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的破冰清雪性能,單個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的橫向寬度,最好制作為15-20cm(厘米)左右。并且這樣的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在小型清雪車內,最好至少安裝五個左右或更多這樣單元。而在較大型清雪車內,則最好至少安裝八個以上或更多這樣單元。在一定寬度的除雪鏟內,并列安裝的這樣破冰鏟單元寬度越窄,越障性破冰清雪的干凈度越高。雖然在各個說明書附圖內,所繪制的圖6-8、12_15等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是在每一個單元的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后部,安裝一個后部滑體¢)與起振器。但在實際生產過程,也可在整個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后部,一共只安裝二個起振器。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在安裝除雪鏟下部,形成可越障的振動式除雪鏟后,這樣的除雪鏟可安裝在清雪車前后部,作為單獨的除雪鏟使用。也可安裝在清雪滾刷的后部,為清雪滾刷進行破冰。還可通過與其他清雪部件相互進行組合后,形成結構更復雜的清雪車。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在安裝到除雪鏟下部,所形成的可越障振動式除雪鏟,在進一步安裝清雪車輛前后部時,其與清雪車輛連接的掛載與升降控制裝置,可采用任何結構的安裝與掛載裝置。但這樣的與動力機車連接的懸掛系統,也最好制作為后中部部分向下彎曲的方式,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是由支架體及外殼(13)、破冰鏟鏟體(1)、幫助越障的前部斜體(3)、前、后部滑體(4、6)、從支架體下部表面上升或下凹的斜體(7)、彈簧(5)、各種結構的起振器(9、18、20、21)、懸掛系統(25)為主構成;其特征在于:由幫助越障的前部斜面(3),前部滑體(4),從支架體下部表面上升或下凹的斜體(7)、彈簧(5)為主的部件,控制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進行上移越障;由前、后部滑體(6)與各種起振器(9、18、20、21)為主的部件,控制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鏟體(1)進行振動破冰;并且振動式可越障破冰鏟與提供動力機車連接的懸掛系統,也應制作為中后部部分進行向下彎曲的方式,或連接在高度較大的支架體尾部(14)較中上部部位,以便使振動式破冰鏟在前后滑動破冰過程,可一直都保持近水平的運動狀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宏斌,
申請(專利權)人:郭宏斌,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西;1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