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預防和治療PCV-2病毒的肽核酸,由序列1和序列3或序列1、序列2、序列5和序列6所示的肽核酸組成;或由序列5和序列6所示的肽核酸組成。本發明專利技術還公開了含有所述肽核酸的肽核酸制劑。本發明專利技術針對PCV-2的Rep和Cap兩種主要蛋白基因的保守區域設計的病毒特異性的反義寡核苷酸序列,合成肽核酸以及用殼聚糖進行修飾,使其具備高水平的生物利用度、穩定理化性能及高效安全的療效。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預防和治療PCV-2病毒的肽核酸及其制劑。
技術介紹
豬圓環病毒(Porcine circovirus, PCV)是由德國學者Tischer I等1974年首次由多株連續傳代的豬腎細胞系(PK-15)中分離得到,實驗結果顯示,該病毒可以持續感染PK-15細胞,但不引起細胞病變,該病毒于1982年獲得命名。根據圓環病毒的致病性和核酸序列的不同,將PCV劃分為兩個型=PCV-1和PCV-2。目前認為PCV-1不會引起疾病。豬圓環病毒2型(PCV-2)感染是近20年來發現的豬的一種新疾病,該病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流行,對養豬業的危害日益被人們重視。PCV-2可造成豬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癥(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 PMWS)、皮炎和腎病綜合癥(Porcinedermatitisand nephropathy syndrome, PDNS)、繁殖障石尋(Reproductive failure)>A2型先天性震顫(Congenital tremors)、豬呼吸道病復合征(Porcine respiratorydisease complex, PRDC)以及豬增生性壞死性間質性肺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andnecrotizing pneumonias)等疾病。1991年Clark E G首次報道在加拿大豬場發生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ting syndrome, PMWS),此后該病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流行,給養豬業帶來極大危害,尤其是引起發病豬群免疫抑制而倍受人們關注。我國由郎洪武等于2001年首次報道,從北京、河北的疑似PMWS的發病豬群中分離到PCV-2,王忠田等在對北 京、天津、廣東、深圳、山東、山西等地12個規模化養豬場進行圓環病毒流行病學調查時發現,11個豬場有PMWS的發生,表明PCV-2的感染已在我國規模化養殖場普遍存在。PCV-2感染能造成豬的生長緩慢,飼料報酬降低,同時侵害豬的免疫系統,導致機體的免疫力下降,引起其他疾病的大爆發,給世界各國養豬業的發展造成了嚴重威脅和巨大的經濟損失。經過各國研究人員幾十年的共同努力,基本清楚了 PCV-2的生物學特性、流行病學、感染的危害,但對其致病機制尚不清楚,同時如何防治PCV-2和研制PCV-2疫苗的成為當前獸醫科研人員的研究熱點。PCV的分布極為廣泛,一般認為,PCV的唯一宿主是豬。病豬和帶毒(隱性感染)豬是主要傳染源。病毒存在于感染豬的呼吸道、肺、脾和淋巴結中,主要從鼻液和糞便等廢物中排出病毒,感染公豬的精液被認為是一種潛在的PCV-2病毒來源。PCV-2 —年四季均可發生,既可接觸感染、空氣傳播,也可經胎盤垂直感染和通過口腔、呼吸道、鼻液、糞便等途徑水平傳播而感染不同年齡的豬群。育肥豬多表現為陰性感染,不表現臨床癥狀。少數懷孕母豬感染PCV后,可經胎盤垂直感染給仔豬,造成仔豬先天性震顫或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PCV常與PPV或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病毒(PRRSV)混合感染,造成許多附加癥狀,使疾病的診斷更趨于復雜化和多樣化。年齡在5 12周的仔豬感染后多表現為PMWS, 一般于斷奶后2 3天或I周開始發病,發病率20 % 60 %,病死率5 % 35 %。到目前為止,PCV-2引起各類疾病的發病機理尚不完全清楚,但許多研究證據表明,豬感染PCV-2可導致機體的免疫抑制,影響豬的免疫功能。PCV-2感染總是與淋巴器官的粒細胞炎性浸潤有關。PCV-2感染豬體后在豬體內增殖,導致感染豬發生一系列臨床和組織病理學變化,主要存在于淋巴組織、肺、肝和腎等組織器官中,使淋巴組織(淋巴結、胸腺、扁桃體和脾)、肺、肝和腎出現以細胞浸潤為主要特征的炎性病理變化和淋巴細胞萎縮。McNeilly等(1996)通過研究PCV感染豬肺泡巨噬細胞體外免疫功能的影響,發現對FC和補體受體或者吞噬作用沒有影響。在感染4d后對MHC-1類抗原有上調作用,8d后降低了細胞對MHC-2類抗原的表達。Darwich等將豬血液樣品用抗凝劑作用后,再用植物血凝素(PHA)和超抗原葡萄球菌腸毒素B (SEB)作用,PCV-2感染豬形成炎癥反應能力受損和細胞因子合成下降,即PCV-2感染豬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激活途徑存在缺陷。圓環病毒可以誘導淋巴系統中的B細胞凋亡,使患豬處于免疫抑制狀態,這是導致混合感染和繼發感染的主導因素。Joagnin等認為PCV-2的感染對免疫系統的效應來講似乎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PCV-2與其他病毒(如PRRSV和PPV)同時實驗感染時,這些病毒可以刺激和活化免疫系統,增加了混合感染豬體內的PCV-2的增殖;另一方面,嚴重的淋巴組織病損,包括淋巴細胞缺失和這些組織中免疫細胞亞群的其他變化,是嚴重發病豬的規律性特征,因此,PCV-2感染豬對其它免疫原不能產生有效的免疫應答成為本病致病機制的重要原因。Krakowka等對I日齡患病豬進行了試驗,發現所有PCV-2和PPV混合感染豬都出現了 PMWS癥狀,在巨噬細胞中可檢測到PCV-2抗原,而PCV-2單獨感染豬不能復制出PMWS癥狀。PCV作為圓環病毒屬的代表種,無囊膜,單股環狀DNA,病毒粒子直徑為17 20nm,呈二十面體對稱。病毒粒子由衣殼蛋白和核酸組成,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一種最小的動物病毒。在分類地位上屬圓環病毒科(Circoviridae)、圓環病毒屬(Circovirus)。PCV-1與PCV-2在核苷酸序列上約有76%的同源性。PCV-1基因組為1759bp,PCV-2基因組為1768bp或1767bp。PCV-1有7個ORFs,均編碼大于5ku的蛋白質。PCV-2通常含有11個ORFs,預計分別編碼1.Sku 35.SKu的蛋白質,各閱讀框大小相差懸殊,且大部分ORF都有部分重疊,其中 0RF1、0RF5、0RF7 和 ORFlO 在正義鏈,0RF2、0RF3、0RF4、0RF6、0RF8、0RF9 和 ORFll位于負義鏈,這些基因表現為重疊基因,充分利用了病毒有限的遺傳物質。研究發現,病毒基因組由2個相對排列的ORF和其間的基因間隔組成,其中較大的ORFl經病毒正向DNA轉錄,為Rep基因,有945個堿基,編碼314個氨基酸,大小為35.6ku,編碼病毒復制酶相關蛋白(Itep);較小的0RF2經病毒DNA互補鏈轉錄,為Cap基因,含有705個堿基,編碼234個氨基酸,編碼大小約27.9ku的主要結構蛋白或衣殼蛋白。該結構蛋白構成病毒的核衣殼,其抗原性具有型特異性。PCV相同基因型不同毒株之間序列同源性大于90%,不同基因型毒株之間同源性為68% 79%。Rep蛋白由病毒的正向鏈轉錄而成的,是PCV基因中最大的閱讀框(ORFl)編碼而成,它編碼的復制酶蛋白在所有的圓環病毒中高度保守。Rep基因分別編碼R印(312個氨基酸,35.6ku)和R印’(168個氨基酸,19.2ku)。Rep蛋白和R印’蛋白是PCV病毒復制所必需的,Rep蛋白單獨不能啟動病毒復制,必須與R印’蛋白共同作用才能啟動PCV的復制。系統發生結果表明,圓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預防和治療PCV?2病毒的肽核酸,由序列1和序列3或序列1、序列2、序列5和序列6所示的肽核酸組成;序列1:5’?AGATCTAGGAGCTCCACATTCGATC?3’;序列2:5’?TAGACAGGTCACTCCGTTGTCCTTG?3’;序列3:5’?TACATTGGTCTTCCAATCACGCTTC?3’;序列4:5’?TTGATAGTATATCCGAAGGTGCGGG?3’;序列5:5’?AATAGTGGAATCTAGGACAGGTTTG?3’;序列6:5’?TGTAGTCTCAGCCAGAGCTGATTTC?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韓健寶,
申請(專利權)人:韓健寶,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