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消除液力緩速器油氣混合的油路結構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8696875 閱讀: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33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消除液力緩速器油氣混合的油路結構。包括套裝在中心轉軸、緩速器殼體與端蓋之間的定子葉輪,轉子葉輪,位于中心轉軸一側的緩速器殼體部位設有油箱,位于中心轉軸兩側定子葉輪工作腔之間開設的第一流道,油箱頂部經充排氣管路連通氣路控制模塊,氣路控制模塊分別連接進氣總口與排氣總口,位于油箱頂部的緩速器殼體內部開設分別與定子葉輪和轉子葉輪工作腔、氣路控制模塊連通的第二流道,與第二流道貫通并連接于緩速器端蓋上的開閉閥總成。該消除液力緩速器油氣混合的油路結構解決了現有液力緩速器制動加載時油氣混合,制動卸載時噴出大量油氣的問題。(*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機動車輔助制動的液力緩速器,特別涉及一種消除液力緩速器油氣混合的油路結構
    技術介紹
    液力緩速器是一種用于機動車輛的輔助制動裝置,其本質是一種旋轉阻尼裝置,利用轉子葉輪帶動油液與定子葉輪沖擊,產生反向渦旋扭矩,將車輛的動能轉化為油液的熱能,進而使得車輛減速。液力緩速器工作介質是油液,驅動介質是壓縮空氣。圖1是公知消除液力緩速器油氣混合的油路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轉子葉輪32、定子葉輪31、定子進油流道512、定子回油流道511、回油總流道513、熱交換器6、單向閥7,構成了液力緩速器的制動生成及能量循環系統,簡稱之為小循環系統。液力緩速器處于空轉(無制動狀態)時,排氣總口 83經氣路控制模塊8以及充排氣管路81與油箱4上部連通,目前公知結構中,排氣總口 83與小循環系統被油箱4中的油液隔開。定子葉輪31與中心轉軸I之間套設有軸承54,緩速器端蓋22與中心轉軸I的結合部套設有支承座55、油封56。在液力緩速器處于空轉(無制動狀態)時,排氣總口 83與小循環系統隔開將產生制動加載時油氣混合的問題,尤其是在高轉速、大扭矩導致的流場強度大,流場類型極為復雜的工況下,具體產生機理如下:液力緩速器本質上是一種具有負壓作用的渦輪泵類裝置,在其空轉(無制動狀態)過程中,浮球541處于落下狀態,空氣通過浮球座頂542部進入定子葉輪31與轉子葉輪32工作腔進行渦旋加速,渦旋加速后的氣流經定子回油流道511匯總進入回油總流道513,此過程稱為小循環空轉氣流渦旋加速。對于圖1所示的公知結構來說,由于油箱4與小循環系統被隔開,小循環空轉渦旋加速產生的氣流壓力將使油箱4中油液高度升高,隨著轉子葉輪32轉速的升高,油箱4底部將積聚較多的具有一定正壓力的氣體層,轉速越高,正壓力越大。此時,若啟動液力緩速器輔助制動系統,進氣總口 82中的高壓氣體將通過氣路控制模塊8,流經緩速器制動充氣管路81,進入油箱4上層,將油液壓入定子葉輪31與轉子葉輪32工作腔進行小循環,產生制動扭矩。啟動液力緩速器輔助制動前在油箱底部所產生的正壓力氣體層,與啟動液力緩速器輔助制動時在油箱4頂部所施加的外界高壓氣體,瞬間將油液與空氣進行了混合,氣體中將夾雜細小的油液滴,在制動卸載的瞬間,氣體中夾雜細小的油液滴將隨著高壓氣體,流經充氣管路81、氣路控制模塊8,最終在排氣總口 83排至大氣。在機動車頻繁使用輔助制動的工況下,制動加載時所產生的油氣混合將導致制動卸載時“噴油”的現象,油箱4中油液將不斷減少,另外油液的外泄亦對環境產生一定的污染。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解決現有液力緩速器制動加載時油氣混合,制動卸載時噴出大量油氣問題的消除液力緩速器油氣混合的油路結構。本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所述消除液力緩速器油氣混合的油路結構,包括中心轉軸,緩速器殼體,緩速器端蓋,套裝在中心轉軸、緩速器殼體與端蓋之間的定子葉輪,轉子葉輪,位于中心轉軸一側的緩速器殼體部位設有油箱,位于中心轉軸兩側定子葉輪工作腔之間開設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由定子回油流道和定子進油流道、定子回油流道連通的回油總流道、設置在回油總流道中的熱交換器、回油總流道末端設置的單向閥、過單向閥后的流道分別連通的定子進油流道和與油箱連通的進油總流道構成,油箱頂部經充排氣管路連通氣路控制模塊,氣路控制模塊分別連接進氣總口與排氣總口,其特殊之處在于 位于油箱頂部的緩速器殼體內部開設分別與定子葉輪和轉子葉輪工作腔、氣路控制模塊連通的第二流道,與第二流道貫通并連接于緩速器端蓋上的開閉閥總成。作為優選:所述開閉閥總成由殼體、殼體位于定子葉輪與轉子葉輪一側的第二流道形成的入口端、位于氣路控制模塊的第二流道上形成的驅動氣路、鄰近入口端的開閉閥內腔的流道上設有與該流道垂直貫通后與油箱頂部連通并與充排氣管路平行設置的第三流道形成的出口端、開閉閥內腔的流道中位于驅動氣路一側設有的活塞頂桿、活塞頂桿與入口端、出口端的流道之間預留的活塞頂桿移動空間、活塞頂桿上套裝的壓簧組成;當液力緩速器空轉時,氣路控制模塊將排氣總口分別與驅動氣路、充排氣管路相連通;活塞頂桿在壓簧的彈力作用下,入口端與出口端相通,開閉閥處于打開狀態;與此同時,第一流道小循環產生的渦旋高壓氣流將流經入口端、出口端、油箱油層上部空間、充排氣管路,通過排氣總口排至大氣,以此機理消除油氣混合現象的產生;當液力緩速器處于制動狀態時,氣路控制模塊將進氣總口分別與驅動氣路、充排氣管路相連通,活塞頂桿在高壓氣體的推動下,入口端與出口端被阻斷,開閉閥處于關閉狀態;油箱油液進入第一流道小循環工作腔,產生制動扭矩,通過開閉閥的關閉功能,保證第一流道小循環的密閉性。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優點是:⑴在液力緩速器處于空轉(無制動狀態)時,通過開閉閥打開功能,在氣動控制模塊的輔助下,將小循環與外界大氣連通;⑵在液力緩速器處于制動狀態時,通過開閉閥關閉功能,在氣動控制模塊的輔助下,保證小循環的密閉完整性;⑶通過開閉閥的開閉功能,形成一套消除液力緩速器油氣混合的油路結構,解決了現有液力緩速器結構的油氣混合問題。附圖說明圖1是公知消除液力緩速器油氣混合的油路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消除液力緩速器油氣混合的油路結構示意圖。主要組件符號說明:中心轉軸I緩速器殼體21緩速器端蓋22定子葉輪31轉子葉輪32油箱4第一流道51定子回油流道511定子進油流道512回油總流道513進油總流道514第二流道52第三流道53浮球541浮球座542熱交換器6單向閥7氣路控制模塊8充排氣管路81進氣總口 82排氣總口 83驅動氣路84開閉閥總成9殼體91入口端92出口端93活塞頂桿94壓簧95。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下面將結合附圖作進一步詳述:請參閱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消除液力緩速器油氣混合的油路結構,包括圖1所示現有的公知技術結構,通過加增一套氣動式油路開閉系統,簡稱開閉閥,解決油氣混合問題。請參閱圖2所示,所述消除液力緩速器油氣混合的油路結構,包括中心轉軸1,緩速器殼體21,緩速器端蓋22,套裝在中心轉軸1、緩速器殼體21與端蓋22之間的定子葉輪31,轉子葉輪32,位于中心轉軸I 一側的緩速器殼體21部位設有油箱4,位于中心轉軸I兩側定子葉輪31工作腔之間開設的第一流道51,所述第一流道51由定子回油流道511和定子進油流道512、定子回油流道511連通的回油總流道513、設置在回油總流道513中的熱交換器6、回油總流道513末端設置的單向閥7、過單向閥7后的流道分別連通的定子進油流道512和與油箱4連通的進油總流道514構成,油箱4頂部經充排氣管路81連通氣路控制模塊8,氣路控制模塊8分別連接進氣總口 82與排氣總口 83,位于油箱4頂部的緩速器殼體21內部開設分別與定子葉輪31和轉子葉輪32工作腔、氣路控制模塊8連通的第二流道52,與第二流道52貫通并連接于緩速器端蓋22上的開閉閥總成9。定子葉輪31與中心轉軸I之間套設有軸承54,緩速器端蓋22與中心轉軸I的結合部套設有支承座55、油封56。所述開閉閥總成9由殼體91、殼體91位于定子葉輪31與轉子葉輪32 —側的第二流道52形成的入口端92、位于氣路控制模塊8的第二流道52上形成的驅動氣路84、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消除液力緩速器油氣混合的油路結構,包括中心轉軸,緩速器殼體,緩速器端蓋,套裝在中心轉軸、緩速器殼體與端蓋之間的定子葉輪,轉子葉輪,位于中心轉軸一側的緩速器殼體部位設有油箱,位于中心轉軸兩側定子葉輪工作腔之間開設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由定子回油流道和定子進油流道、定子回油流道連通的回油總流道、設置在回油總流道中的熱交換器、回油總流道末端設置的單向閥、過單向閥后的流道分別連通的定子進油流道和與油箱連通的進油總流道構成,油箱頂部經充排氣管路連通氣路控制模塊,氣路控制模塊分別連接進氣總口與排氣總口,其特征在于:位于油箱頂部的緩速器殼體內部開設分別與定子葉輪和轉子葉輪工作腔、氣路控制模塊連通的第二流道,與第二流道貫通并連接于緩速器端蓋上的開閉閥總成。

    【技術特征摘要】
    1.種消除液力緩速器油氣混合的油路結構,包括中心轉軸,緩速器殼體,緩速器端蓋,套裝在中心轉軸、緩速器殼體與端蓋之間的定子葉輪,轉子葉輪,位于中心轉軸一側的緩速器殼體部位設有油箱,位于中心轉軸兩側定子葉輪工作腔之間開設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由定子回油流道和定子進油流道、定子回油流道連通的回油總流道、設置在回油總流道中的熱交換器、回油總流道末端設置的單向閥、過單向閥后的流道分別連通的定子進油流道和與油箱連通的進油總流道構成,油箱頂部經充排氣管路連通氣路控制模塊,氣路控制模塊分別連接進氣總口與排氣總口,其特征在于:位于油箱頂部的緩速器殼體內部開設分別與定子葉輪和轉子葉輪工作腔、氣路控制模塊連通的第二流道,與第二流道貫通并連接于緩速器端蓋上的開閉閥總成。2.據權利要求1所述消除液力緩速器油氣混合的油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開閉閥總成由殼體、殼體位于定子葉輪與轉子葉輪一側的第二流道形成的入口端、位于氣路控制模塊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斌聞維維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特爾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久网站蜜桃| 免费无遮挡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性生交片免费无码看人|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日韩|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 无码中文在线二区免费|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 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一高潮|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春色 | 97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看大片|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久久| 人妻无码久久精品| 无码熟妇人妻AV影音先锋|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羞羞网 | 无码8090精品久久一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亚| 无码av免费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人妻少妇乱子伦无码专区|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无码人妻| 午夜无码国产理论在线|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电影| 久久久久亚洲?V成人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 无码区国产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国产精品无码无需播放器|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桃色| 久久激情亚洲精品无码?V| 中文有码vs无码人妻|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一线岛国|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