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即使為廉價的結構也能夠使調心性(安裝誤差吸收)和高負荷容量兼顧的直線運動裝置。在該直線運動裝置(1)中,滑塊(3)的兩腳部(4s)的剛度比滾動體即滾子(12)與滑塊(3)的滾動槽(4a)的接觸部剛度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具備跨設于導軌上并且可通過滾動體沿著導軌進行滑動的滑塊的直線運動裝置。尤其涉及能適用于車站月臺門用的引導軸或一般輸送裝置的進給機構等用途中的直線運動裝置。
技術介紹
在使用這種直線運動裝置的領域中,工業設備等裝置的小型化取得了進步。另一方面,對直線運動裝置要求與較寬的載荷條件對應,并且進一步要求高負荷容量。因此近年來,不僅僅是機床,即使在一般的輸送裝置中,組裝將滾動體作成“滾子”的直線運動裝置的例子也增加。其原因是如果將滾動體作成“滾子”,則與將滾動體作成滾珠的情況相比,能夠進一步達到高負荷容量/高剛度。但是,當在滾動體中采用“滾子”時,與將滾動體作成滾珠的情況相比,直線運動裝置對安裝誤差較敏感。因此一般情況下,在組裝現有“滾子”的直線運動裝置中,為了避免耐久性等功能降低,需要比將滾動體作成滾珠的情況更高精度的安裝面精度。另一方面,在一般輸送裝置中,由于成本的制約等而在無法充分確保直線運動裝置用的安裝面精度及組裝精度的狀態下使用直線運動裝置,由此,具有出現噪音產生或提前損壞等情況。因此,例如在專利文獻I中,將構成直線運動裝置的導軌作成保持彈性變形的形狀的柔性構造(變形吸收構造)。根據該文獻,可利用該柔性構造來吸收直線運動裝置的安裝誤差,并能夠使直線運動裝置高負荷容量化?,F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2004-44770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昭61-274118號公報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0-161354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要解決的課題但是,在專利文獻I所述的技術中,沒有考慮作成柔性構造的導軌的強度確保。因此,如果應力集中于作成柔性構造的導軌,則在大載荷作用時或反復載荷作用時,有可能由于強度不足而在比“滾子”的額定載荷小的負荷下提前損壞,從而使用“滾子”無法充分獲得高負荷容量的效果。此外,在專利文獻I所述的技術中,因為長的導軌為柔性構造,所以拉制等的生產率惡化,制造成本增大。另外,當導軌為柔性構造時需要多個安裝螺栓。因此,成本上升,并且導軌的安裝性降低。另外,難以筆直地安裝柔性構造的導軌。從而,安裝誤差有可能變大。另一方面,目前還提出了吸收滑塊主體與端蓋的尺寸差以及組裝誤差的方法。在專利文獻2中記載了為了吸收組裝時的誤差而在形成回流通道的部件(滑塊主體)與形成轉向道的部件(側蓋)的邊界面上形成倒角凹部,并且將與倒角凹部嵌合的側蓋定位用的周緣突條部設置在側蓋上。在此例中,利用在回流通道以及轉向道的滑塊寬度方向外側引導滾動體的外側引導部,在形成轉向道的部件(側蓋)與形成上述回流通道的部件(滑塊主體)的邊界面上形成有具有斜面的突起(周緣突條部),在形成上述回流通道的部件上形成有承接上述突起的斜面的斜面狀切口面(倒角凹部)。在專利文獻3中記載了在形成轉向道的部件(端蓋)與滑塊主體(形成回流通道的部件)的邊界面上設置大致圓筒狀的凸部,凸部被分割而容易變形,在形成回流通道的部件(滑塊主體)與形成轉向道的部件(端蓋)的邊界面上設置供上述凸部嵌入的大致圓筒狀的凹部,由此在組裝時吸收位置尺寸所產生的誤差。但是,專利文獻2以及3都只能吸收滾動體間隙量的誤差或偏移。此外,未達到具有端蓋與滑塊的腳部變形隨動這樣的嵌合部的規格。因此,在滑塊的腳部較大變形的情況下,兩部件(端蓋與滑塊主體)的接合部產生階差,對滾動體的平滑循環造成阻礙。此外,在兩個文獻中都沒有假定滑塊的腳部較大變形(滑塊的兩腳部的部件剛度小于滾動體與滾動槽的接觸部剛度)的情況。因此,本專利技術是著眼于這樣的問題點而作出的,其目的是利用與使導軌為柔性構造的專利文獻I的技術不同的技術,來提供結構廉價并且能夠兼顧調心性(安裝誤差的吸收)和高負荷容量的直線運動裝置。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為了解決上述課題,在本專利技術中,第一方式的直線運動裝置具備:在左右外側面具有滾動槽的導軌;以及滑塊,其在左右腳部的內側面具有與該導軌的滾動槽相面對的滾動槽,并且通過夾在所述導軌的滾動槽與自身的滾動槽之間的滾動體以可滑動的方式跨設于所述導軌上,該直線運動裝置的特征在于,關于所述滑塊,跨設于所述導軌上的滑塊的兩腳部的剛度比所述滾動體與所述滾動槽的接觸部的剛度小。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一方式的直線運動裝置,使滑塊的兩腳部成為柔性構造部。S卩,該滑塊中,因為滑塊的兩腳部的剛度小于滾動體與滾動槽的接觸部的剛度,所以可利用作成該低剛度的滑塊兩腳部的彈性變形來吸收大部分安裝誤差,從而確保調心性。并且,因為滑塊的兩腳部為柔性構造部,所以與在長的導軌上設置柔性構造部的情況相比,能夠抑制成本上升成為廉價的部件。另外,本專利技術的第二方式的特征是在本專利技術第一方式的直線運動裝置中,關于上述滑塊的滾動槽,在與所述腳部受到負荷而變形擴開時產生的該滾動槽的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預先傾斜地設置了該滾動槽和所述滾動體接觸的面,而且在所述滑塊與所述導軌的滾動槽的截面方向兩端部設有凸面。根據這樣的結構,可緩和滾動體的一端接觸(凸緣接觸)。另外,可通過在導軌以及滑塊的滾動槽截面方向兩端設置凸面來防止在高載荷作用時產生邊緣載荷,因此在提高耐久性上是適合的。在本專利技術一方式的直線運動裝置中,滑塊的兩腳部為了作成柔性構造而構成薄壁部。因此,如果成為能夠旨在防止在大載荷作用時突發破壞或反復疲勞所引起的損耗的截面形狀,則在沒有部件強度的問題而構成直線運動裝置上是適合的。另外,本專利技術的第三方式的特征是在第一或第二方式的直線運動裝置中,所述滑塊的兩腳部的剛度為所述滾動體與所述滾動槽接觸部剛度的1/12 1/1.5。根據這樣的結構,如后所述優選在實用范圍中應該瞄準的數值范圍。另外,本專利技術第四方式的特征是在第一 第三方式中任意一個所涉及的直線運動裝置中,上述滑塊的兩腳部的外側面形成使上述滾動體無限循環的滾動體回流通道的一部分。根據這樣的結構,不需要用于現有設置的滾動體回流通道的孔加工。因此,在低成本方面更加適合。另外,本專利技術第五方式的特征是在第一 第四方式中任意一個所涉及的直線運動裝置中,關于所述導軌,通過壓軋成形加工制作該滾動槽,所述滑塊的滾動槽的槽寬為所述導軌的滾動槽的槽寬最小值加上由該導軌的壓軋成形加工產生的滾動槽的槽寬變動量或者加上略大于該導軌的滾動槽的槽寬變動量后的寬度,并將所述導軌與在所述滑塊間承受負荷的滾動體之間的間隙設為零。根據這樣的結構,即使(導軌的滾動槽的槽寬)_(滑塊的滾動槽的槽寬)的最大值變大,也能夠避免滑塊的兩腳部變形而成為過大預壓。因此,能夠使上述間隙為零,而不用與所加工的滑塊和導軌的滾動槽相應地改變滾動體直徑(例如“滾子”直徑)的測量(gauge)尺寸。因此,不需要準備多個測量尺寸。從而,能夠制作更加廉價且生產率良好的直線運動裝置。此外,還能夠防止或抑制導軌與夾在滑塊間的負荷滾動體的間隙變大而引起的異音、噪音或振動的產生。另外,本專利技術第六方式的特征是在第一方式或第三 第五方式中任意一個所涉及的直線運動裝置中,上述滾動體是“滾子”。根據這樣的結構,在增加負荷容量上是適合的。尤其,根據第六方式的直線運動裝置,可緩和滾動槽中的“滾子”的一端接觸來盡可能地降低對耐久性等帶來的惡劣影響。因此,在使調心性與高負荷容量兼顧上是更加適合的。另外,本專利技術第七方式的特征是在第二或第六方式所涉及的直線運動裝置中,利用DB接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1.09.07 JP 2011-195484;2011.10.28 JP 2011-237471.一種直線運動裝置,其具備: 在左右外側面具有滾動槽的導軌;以及 滑塊,其在左右腳部的內側面具有與該導軌的滾動槽相面對的滾動槽,并且通過夾在所述導軌的滾動槽與自身的滾動槽之間的滾動體以可滑動的方式跨設于所述導軌上, 該直線運動裝置的特征在于, 關于所述滑塊,跨設于所述導軌上的滑塊的兩腳部的剛度比所述滾動體與所述滾動槽的接觸部的剛度小。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線運動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滾動體是滾子,關于所述滑塊的滾動槽,在與所述腳部受到負荷而變形擴開時產生的該滾動槽的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預先傾斜地設置了該滾動槽和所述滾動體接觸的面,而且在所述滑塊與所述導軌的滾動槽的截面方向兩端部設有凸面。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線運動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塊的兩腳部的剛度為所述滾動體與所述滾動槽接觸部剛度的1/12 1/1.5。4.根據權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直線運動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塊的兩腳部的外側面形 成有使所述滾動體無限循環的回流通道的一部分。5.根據權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直線運動裝置,其特征在于, 關于所述導軌,通過壓軋成形加工制作該滾動槽,所述滑塊的滾動槽的槽寬為所述導軌的滾動槽的槽寬最小值加上該導軌的滾動槽的槽寬變動量或者加上略大于該導軌的滾動槽的槽寬變動量后的寬度,并將所述導軌與在所述滑塊間承受負荷的滾動體之間的間隙設為零。6.根據權利要求1或權利要求3 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直線運動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滾動體是滾子。7.根據權利要求2或6所述的直線運動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滾子采用DB接觸的構造來組裝。8.一種直線運動裝置,其具備導軌、滑塊和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山口宏樹,
申請(專利權)人:日本精工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