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摩托車發動機的換擋軸結構。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摩托車的換擋軸上設置有回位彈簧和換擋臂,通過踩動腳踏板使換擋軸旋轉,進而帶動換擋臂撥動變速鼓轉動,從而實現換擋。在換擋臂撥動變速鼓轉動的過程中,換擋臂將向換擋軸的方向作伸縮運動。換擋結束后,換擋軸通過回位彈簧回位,但換擋臂則可能回位遲緩,從而引起換擋不靈活。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致力于開發一種換擋更靈活的換擋軸結構。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換擋更靈活的換擋軸結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摩托車換擋軸結構,包括換擋軸;所述換擋軸上間隔設置有第一擋圈和第二擋圈;所述換擋軸在所述第一擋圈和第二擋圈的內側設置有第一平墊和第二平墊;所述第一平墊和第二平墊之間設置有扭簧;所述換擋軸的中部設置有方槽;所述第一擋圈和第一平墊設置在所述方槽處;所述換擋軸上焊接有定撥板;所述定撥板上設置有動撥板;所述動撥板距所述換擋軸的遠端設置有可與變速鼓結合的卡口;所述動撥板通過間隔設置的第一限位釘和第二限位釘與所述定撥板貼合;所述第一限位釘和第二限位釘均與所述定撥板固定;所述第一限位釘位于所述卡口的下方;所述第二限位釘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釘的下方;所述第一限位釘和第二限位釘的釘身位于所述定撥板和動撥板中,頭部位于所述動撥板的外側,并與所述動撥板貼合;所述動撥板設置有容納所述第一限位釘的第一限位孔和容納所述第二限位釘的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沿所述換擋軸徑向的尺寸分別大于所述第一限位釘和第二限位釘釘身的直徑;以使所述動撥板可相對所述定撥板滑動靈活;所述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摩托車換擋軸結構,包括換擋軸(1);所述換擋軸(1)上間隔設置有第一擋圈(2a)和第二擋圈(2b);所述換擋軸(1)在所述第一擋圈(2a)和第二擋圈(2b)的內側設置有第一平墊(3a)和第二平墊(3b);所述第一平墊(3a)和第二平墊(3b)之間設置有扭簧(4);?所述換擋軸(1)的中部設置有方槽(1a);所述第一擋圈(2a)和第一平墊(1b)設置在所述方槽(1a)處;?所述換擋軸(1)上焊接有定撥板(7);所述定撥板(7)上設置有動撥板(8);所述動撥板(8)距所述換擋軸(1)的遠端設置有可與變速鼓結合的卡口(8c);其特征是:?所述動撥板(8)通過間隔設置的第一限位釘(9a)和第二限位釘(9b)與所述定撥板(7)貼合;所述第一限位釘(9a)和第二限位釘(9b)均與所述定撥板(7)固定;所述第一限位釘(9a)位于所述卡口(8c)的下方;所述第二限位釘(9b)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釘(9a)的下方;?所述第一限位釘(9a)和第二限位釘(9b)的釘身位于所述定撥板(7)和動撥板(8)中,頭部位于所述動撥板(8)的外側,并與所述動撥板(8)貼合;?所述動撥板(8)設置有容納所述第一限位釘(9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摩托車換擋軸結構,包括換擋軸(I);所述換擋軸(I)上間隔設置有第一擋圈(2a)和第二擋圈(2b );所述換擋軸(I)在所述第一擋圈(2a)和第二擋圈(2b )的內側設置有第一平墊(3a)和第二平墊(3b);所述第一平墊(3a)和第二平墊(3b)之間設置有扭簧(4); 所述換擋軸(I)的中部設置有方槽(Ia);所述第一擋圈(2a)和第一平墊(Ib)設置在所述方槽(Ia)處; 所述換擋軸(I)上焊接有定撥板(7);所述定撥板(7)上設置有動撥板(8);所述動撥板(8)距所述換擋軸(I)的遠端設置有可與變速鼓結合的卡口(Sc);其特征是: 所述動撥板(8)通過間隔設置的第一限位釘(9a)和第二限位釘(9b)與所述定撥板(7)貼合;所述第一限位釘(9a)和第二限位釘(9b)均與所述定撥板(7)固定;所述第一限位釘(9a)位于所述卡口(Sc)的下方;所述第二限位釘(9b)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釘(9a)的下方; 所述第一限位釘(9a)和第二限位釘(9b)的釘身位于所述定撥板(7)和動撥板(8)中,頭部位于所述動撥板(8)的外側,并與所述動撥板(8)貼合; 所述動撥板(8)設置有容納所述第一限位釘(9a)的第一限位孔(8a)和容納所述第二限位釘(9b)的第二限位孔(Sb);所述第一限位孔(8a)和第二限位孔(Sb)沿所述換擋軸(I)徑向的尺寸分別大于所述第一限位釘(9a)和第二限位釘(9b)釘身的直徑; 所述定撥板(7)沿所述扭簧(4) 一側一體設置有凸板(7a);所述扭簧(4)的兩伸出端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伍毅,王宏,周林,陳勛利,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銀鋼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