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磁懸浮靜力光輪精碾壓路機,包括前碾輪和后碾輪,后碾輪由兩個實心輪和多個磁懸浮碾輪組成,前碾輪由一實心輪構成,中心鉸接架位于前碾輪和后碾輪沿軸向方向的兩側,并通過軸承分別與前輪軸和后輪軸相連,使前碾輪和后碾輪連接在一起,前輪支架和后輪支架均通過中心鉸接架分別套裝在前碾輪和后碾輪的上方。本發明專利技術結構合理,具有對施工路面平整度的在線檢測和自動補償,可用以對施工路面的精碾,能夠實現對路面平整度零返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壓路機。是一種運行精度高、用于路面的精碾、并能夠實現路面平整度零返修的智能型磁懸浮靜力光輪精碾壓路機。
技術介紹
浙青公路具有表面平整、行車舒適、揚塵小、養護維修簡便等優點,已成為國內最普遍的公路路面形式之一。在浙青公路的施工過程中,利用靜力光輪壓路機將攤鋪的浙青混合料碾壓至平整均勻,是浙青公路施工過程中的最后也是最為關鍵的工序,對保證浙青路面平整度和延長通行車輛的壽命具有重要意義,但由于傳統的靜力光輪壓路機不具備對路面平整度的在線檢測和對自適應調整功能,使得人們只能采用在路面竣工后,再通過檢測和返修的方式來保證路面的平整度,不僅影響了整體路面的美觀,還延長了路面的施工周期,更難以獲得具有較高平整度精度的浙青路面。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路面的平整度要求越來越高,這種要求促進了路面檢測技術的發展,更促進了靜力光輪精碾壓路機的發展,但由于受傳統觀念的束縛,現有路面平整度仍采用竣工后人為檢測和返修的方式得以保證,例如3 m直尺最大間隙值法、連續式平整度儀標準差法、激光平整度測定儀、車載式顛簸累積儀等,這些檢測方法和儀器不僅存在人為因素影響大、精度低、測試效率低等問題,還容易破壞路面的整體美觀性,更難以滿足具有高平整精度浙青路面的施工要求,因此,若能從對浙青混合料碾壓的施工過程入手,實現施工過程中對路面平整度的在線檢測和自動補償,對提高浙青公路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質量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其中,將在線檢測和自動控制技術相結合應用于靜力光輪壓路機中制成靜力光輪精碾壓路機,使得前碾輪在完成對浙青混合料粗碾的同時,采集剛剛被碾路面平整度的信息,并將該信息傳遞給由多個相同的碾輪組成的后碾輪,后碾輪再根據該信息適時的調整其各個碾輪碾壓力的大小,完成對粗碾后路面的精碾,并實現路面平整度的零返修,便是有效的技術方法之一。本申請專利以實現靜力光輪壓路機工作過程中對浙青路面的精碾而獲得高平整精度的浙青路面為目標,將具有較強主動控制和信息處理能力,并能精確、可靠的實現在線檢測和自動補償功能的磁懸浮支承技術與傳統的靜力光輪壓路機相結合,研制出一種新型的智能型磁懸浮靜力光輪精碾壓路機,既符合浙青公路建筑行業的發展趨勢,又滿足路面機械行業的總體發展要求。經檢索,國內外雖已有多數壓路機的相關專利申請,但未見有本申請專利所提出的將磁懸浮技術與靜力光輪壓路機相結合制成的具有對路面平整度在線檢測和自動補償功能、可實現路面平整度的零返修、并主要用于路面精碾過程的智能型磁懸浮靜力光輪靜碾壓路機。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運行精度高、用于路面的精碾、并能夠實現路面平整度零返修的磁懸浮靜力光輪精碾壓路機。本專利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智能型磁懸浮靜力光輪精碾壓路機,其特征是包括前碾輪和后碾輪,后碾輪由兩個實心輪和多個磁懸浮碾輪組成,前碾輪由一實心輪構成,中心鉸接架位于前碾輪和后碾輪沿軸向方向的兩側,并通過軸承分別與前輪軸和后輪軸相連,使前碾輪和后碾輪連接在一起,前輪支架和后輪支架均通過中心鉸接架分別套裝在前碾輪和后碾輪的上方。在后碾輪中,兩個實心輪位于后輪軸兩端,各個磁懸浮碾輪位于后輪軸的中間位置,且相鄰磁懸浮碾輪之間無接觸,磁懸浮碾輪外圈直徑小于實心輪直徑,后輪軸對應于各磁懸浮碾輪段均對稱安裝一對動磁極,每個磁懸浮碾輪內側對應于每個動磁極位置處分別安裝一靜電磁鐵。在后輪支架的內側,對應于每個磁懸浮碾輪水平中心線位置處均安裝一對進給調節電磁鐵,并沿每個磁懸浮碾輪豎直中心線均對稱地安裝一對上支承電磁鐵和一對下支承電磁鐵,在每對進給調節電磁鐵和每對上支承電磁鐵中分別安裝一個位移傳感器。后輪軸為無磁性的形式,每個磁懸浮碾輪、靜電磁鐵、進給調節電磁鐵、支承電磁鐵和動磁極均由軟磁材料制成。前輪支架的后側下方通過安裝架安裝多個路面平整度檢測器,其數量與磁懸浮碾輪數量相等,且每個檢測器的安裝位置與磁懸浮碾輪位置相對應,檢測器與控制調節電磁鐵、支承電磁鐵工作的控制器連接。當磁懸浮碾輪穩定懸浮時,動磁極分別與其所對應的各靜電磁鐵之間的氣隙值大于磁懸浮碾輪最低點與路面之間的間隙值。每個靜電磁鐵、進給調節電磁鐵、支承電磁鐵上均繞有線圈。各個支承電磁鐵的結構參數相同,且任意時刻分別通入上支承電磁鐵和下支承電磁鐵線圈中的電流大小一致。本專利技術結構合理,具有對施工路面平整度的在線檢測和自動補償,可用以對施工路面的精碾,能夠實現對路面平整度零返修。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A視 圖3為圖1的B-B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智能型磁懸浮靜力光輪精碾壓路機,包括前碾輪和后碾輪,后碾輪由兩個實心輪22、24和多個磁懸浮碾輪10組成,前碾輪由一實心輪2構成,中心鉸接架6位于前碾輪和后碾輪沿軸向方向的兩側,并通過軸承分別與前輪軸3和后輪軸18相連,使得前碾輪和后碾輪連接在一起,前輪支架I和后輪支架7均通過中心鉸接架6分別套裝在前碾輪和后碾輪的上方,在后碾輪中,兩個實心輪22、24位于后輪軸18兩端,各個磁懸浮碾輪位于后輪軸18的中間位置,相互之間不接觸,且磁懸浮碾輪外圈直徑相等,并小于實心輪22、24的直徑,后輪軸18對應于磁懸浮碾輪段對稱的安裝一對動磁極13、19,每個磁懸浮碾輪內側對應于每個動磁極13、19位置處分別安裝一靜電磁鐵14、20,在后輪支架7的內側,對應于每個磁懸浮碾輪水平中心線位置處安裝一對進給調節電磁鐵,并沿每個磁懸浮碾輪豎直中心線對稱的安裝一對上支承電磁鐵和一對下支承電磁鐵,在每對進給調節電磁鐵和每對上支承電磁鐵中分別安裝一個位移傳感器。后輪軸18不具有磁性,每個磁懸浮碾輪、靜電磁鐵、進給調節電磁鐵、支承電磁鐵和動磁極均由軟磁材料制成。前輪支架I的后側下方通過安裝架5安裝多個路面平整度檢測器4,其數量與磁懸浮碾輪數量相等,且每個檢測器的安裝位置與磁懸浮碾輪位置相對應,當磁懸浮碾輪穩定懸浮時,動磁極13和19分別與兩者所對應的各靜電磁鐵之間的氣隙值大于磁懸浮碾輪最低點與路面之間的間隙值,且每個靜電磁鐵、進給調節電磁鐵、支承電磁鐵上均繞有線圈。各個支承電磁鐵的結構參數相同,且任意時刻分別通入上支承電磁鐵和下支承電磁鐵線圈中的電流大小一致。為便于敘述,取某一磁懸浮碾輪10的工作過程為例,講述智能型磁懸浮靜力光輪壓路機的工作原理,其余磁懸浮碾輪的工作過程與10 —致。工作之前,所有線圈均不通電,磁懸浮碾輪10與地面接觸,與其對應的路面平整度檢測器4以及位移傳感器9、12均不工作。工作時,上支承電磁鐵11、15、下支承電磁鐵17、21和進給調節電磁鐵8、16中的線圈首先通電,待位移傳感器9、12檢測出磁懸浮碾輪10穩定懸浮后,靜電磁鐵14、20中線圈和路面平整度檢測器4同時通電,隨后,開啟驅動電機,帶動后輪軸18和位于后輪軸上的動磁極13、19 一起做旋轉運動,使得位于動碾輪內側的靜電磁鐵14和20分別與動磁極13和19之間的磁阻增大,根據磁通總是向磁阻小的線路集中的原理,動磁極13和19分別以磁力吸引靜電磁鐵14和20,使得動磁極13和19分別與靜電磁鐵14和20之間的磁力產生切向分力,即使得靜電磁鐵14、20產生轉矩,從而帶動磁懸浮碾輪10隨后輪軸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磁懸浮靜力光輪精碾壓路機,其特征是:包括前碾輪和后碾輪,后碾輪由兩個實心輪和多個磁懸浮碾輪組成,前碾輪由一實心輪構成,中心鉸接架位于前碾輪和后碾輪沿軸向方向的兩側,并通過軸承分別與前輪軸和后輪軸相連,使前碾輪和后碾輪連接在一起,前輪支架和后輪支架均通過中心鉸接架分別套裝在前碾輪和后碾輪的上方;在后碾輪中,兩個實心輪位于后輪軸兩端,各個磁懸浮碾輪位于后輪軸的中間位置,且相鄰磁懸浮碾輪之間無接觸,磁懸浮碾輪外圈直徑小于實心輪直徑,后輪軸對應于各磁懸浮碾輪段均對稱安裝一對動磁極,每個磁懸浮碾輪內側對應于每個動磁極位置處分別安裝一靜電磁鐵;在后輪支架的內側,對應于每個磁懸浮碾輪水平中心線位置處均安裝一對進給調節電磁鐵,并沿每個磁懸浮碾輪豎直中心線均對稱地安裝一對上支承電磁鐵和一對下支承電磁鐵,在每對進給調節電磁鐵和每對上支承電磁鐵中分別安裝一個位移傳感器;后輪軸為無磁性的形式,每個磁懸浮碾輪、靜電磁鐵、進給調節電磁鐵、支承電磁鐵和動磁極均由軟磁材料制成。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磁懸浮靜力光輪精碾壓路機,其特征是包括前碾輪和后碾輪,后碾輪由兩個實心輪和多個磁懸浮碾輪組成,前碾輪由一實心輪構成,中心鉸接架位于前碾輪和后碾輪沿軸向方向的兩側,并通過軸承分別與前輪軸和后輪軸相連,使前碾輪和后碾輪連接在一起,前輪支架和后輪支架均通過中心鉸接架分別套裝在前碾輪和后碾輪的上方;在后碾輪中,兩個實心輪位于后輪軸兩端,各個磁懸浮碾輪位于后輪軸的中間位置,且相鄰磁懸浮碾輪之間無接觸,磁懸浮碾輪外圈直徑小于實心輪直徑,后輪軸對應于各磁懸浮碾輪段均對稱安裝一對動磁極,每個磁懸浮碾輪內側對應于每個動磁極位置處分別安裝一靜電磁鐵;在后輪...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強,周一丹,馬蘇揚,錢永明,
申請(專利權)人:南通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