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一種東北次生林林下中藥材種植技術方案屬于人工種植領域,主要涉及林下資源的合理改造利用。一種東北次生林林下中藥材種植技術方案包括以下幾個步驟:1.林地選擇;2.整地;3.繁殖;4.田間管理;5.病蟲害防治。本發明專利技術為中藥材的生產探索了新模式,采用本方案,能夠發展林下特色經濟,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可推進產業發展,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人工種植領域,主要是涉及一種東北次生林林下中藥材種植技術方案。
技術介紹
隨著生命科學的興起和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以中藥材資源為原料的藥物開發和利用已經成為世界藥物發展的新趨勢。但是目前,一方面由于野生中藥材生長周期長,分布地域不固定,使得一些中藥材的采收困難;另一方面,隨著中藥材的廣泛應用,使得中藥材資源越來越稀缺。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已存在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東北次生林林下中藥材種植技術方案,采用林藥經營相結合的形式,林下間作的藥材品種主要有桔梗、黨參、刺五加、平貝母、板藍根、細辛、淫羊藿、五味子;其技術方案設計包括如下1、林地選擇,應堅持低海拔選陰坡林地,中度海拔選半陰半陽的林地,高海拔選較陽林地的原則,實施林下種植。此外,大多數藥材在種植3— 5年不宜重茬。2、整地,要求土質疏松、結構良好,小滿前深翻I次,打碎土塊作苗床。栽植地要深耕細耙,每畝施底肥1000千克,同土壤倒翻均勻,作高畦,畦寬1. 5 — 2米。畦間開排水溝寬O. 4米、深約O. 3米。3、繁殖,生產上常采用育苗移栽和直接播種。移栽分冬栽與春栽,株行距O. 2米X0. 2米;春栽于清明前后,冬栽宜于寒露后霜降前移栽。播種方法為撒播,種子拌灰撒于畦面,稍加鎮壓,覆少 量細濕土,覆草,做到透光、保濕,苗齡不超過120天;每畝播種量3千克,種子直播可有效防止早期抽薹現象,管理簡單。4.田間管理,苗期管理,播后必須保持土壤濕潤,以利種子萌發。苗期注意防旱排澇;起苗貯苗,寒露至霜降氣溫下降至5°C左右苗葉開始枯萎時,將苗子挖起,稍帶些土扎成小把,晾去水分進行窖藏或堆藏,堆藏時注意頭朝外、根朝里擺放;補苗間苗,正常情況下,移栽后25天左右苗出齊后,進行間苗補苗,宜在陰雨天用帶土的小苗補栽,栽后約3月定苗,拔除病苗、弱苗,每穴保留I株;中耕除草,6月中旬,進行第一次除草,宜淺鋤,土不埋苗,7月中旬,第二次鋤草,可深鋤,以促進根系發育;合理施肥和灌溉,合理施肥能有效促進中藥材植物的生長發育,增強抗病能力,生產實踐證明,偏施氮肥往往會加重病蟲危害,而增施磷肥和鉀肥,特別是鉀肥可以增強植物抗病性。5.病蟲害防治,主要有以下三種防治技術農業防治技術,通過綜合運用栽培、管理技術措施,達到促進中藥材植物正常生長發育,減輕或防治病蟲害的目的;生物防治技術,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因素來進行病蟲害防治,包括動物(昆蟲、螨類、鳥類、兩棲類等)、真菌、細菌、病毒等;物理機械防治技術,利用人工方法、簡單的器械、溫度、光、電磁波、超聲波、核輻射等方法防治病蟲害;化學防治技術,應用化學藥劑進行藥用植物病蟲害的防治,具有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等優點,是目前防治藥用植物病蟲害的重要手段,但如果使用不當易造成農藥殘留、環境污染和病蟲產生抗性等后果。采用本方案后,能夠發展林下特色經濟。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可推進產業發展,有效增加農民收入。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專利技術提出的東北次生林林下中藥材種植技術方案包括如下采用林藥經營相結合的形式1、林地選擇,應堅持低海拔選陰坡林地,中度海拔選半陰半陽的林地,高海拔選較陽林地的原則,實施林下種植。此外,大多數藥材在種植3— 5年不宜重茬。2、整地,要求土質疏松、結構良好,小滿前深翻I次,打碎土塊作苗床。栽植地要深耕細耙,每畝施底肥1000千克,同土壤倒翻均勻,作高畦,畦寬1. 5 — 2米。畦間開排水溝寬O. 4米、深約O. 3米。3、繁殖,生產上常采用育苗移栽和直接播種。移栽分冬栽與春栽,株行距O. 2米X0. 2米;春栽于清明前后,冬栽宜于寒露后霜降前移栽。播種方法為撒播,種子拌灰撒于畦面,稍加鎮壓,覆少量細濕土,覆草,做到透光、保濕,苗齡不超過120天;每畝播種量3千克,種子直播可有效防止早期抽薹現象,管理簡單。 4、田間管理,苗期管理,播后必須保持土壤濕潤,以利種子萌發。苗期注意防旱排澇;起苗貯苗,寒露至霜降氣溫下降至5°C左右苗葉開始枯萎時,將苗子挖起,稍帶些土扎成小把,晾去水分進行窖藏或堆藏,堆藏時注意頭朝外、根朝里擺放;補苗間苗,正常情況下,移栽后25天左右苗出齊后,進行間苗補苗,宜在陰雨天用帶土的小苗補栽,栽后約3月定苗,拔除病苗、弱苗,每穴保留I株;中耕除草,6月中旬,進行第一次除草,宜淺鋤,土不埋苗,7月中旬,第二次鋤草,可深鋤,以促進根系發育;合理施肥和灌溉,合理施肥能有效促進中藥材植物的生長發育,增強抗病能力,生產實踐證明,偏施氮肥往往會加重病蟲危害,而增施磷肥和鉀肥,特別是鉀肥可以增強植物抗病性。5、病蟲害防治,主要有以下三種防治技術農業防治技術,通過綜合運用栽培、管理技術措施,達到促進中藥材植物正常生長發育,減輕或防治病蟲害的目的;生物防治技術,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因素來進行病蟲害防治,包括動物(昆蟲、螨類、鳥類、兩棲類等)、真菌、細菌、病毒等;物理機械防治技術,利用人工方法、簡單的器械、溫度、光、電磁波、超聲波、核輻射等方法防治病蟲害;化學防治技術,應用化學藥劑進行藥用植物病蟲害的防治,具有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等優點,是目前防治藥用植物病蟲害的重要手段,但如果使用不當易造成農藥殘留、環境污染和病蟲產生抗性等后果。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本專利技術提出的一種東北次生林林下中藥材種植技術方案設計包括如下:采用林藥經營相結合的形式:1)林地選擇,應堅持低海拔選陰坡林地,中度海拔選半陰半陽的林地,高海拔選較陽林地的原則,實施林下種植,此外,大多數藥材在種植3—5年不宜重茬;2)整地,要求土質疏松、結構良好,小滿前深翻1次,打碎土塊作苗床,栽植地要深耕細耙,每畝施底肥1000千克,同土壤倒翻均勻,作高畦,畦寬1.5-2米,畦間開排水溝寬0.4米、深約0.3米;3)繁殖,生產上常采用育苗移栽和直接播種,移栽分冬栽與春栽,株行距0.2米×0.2米;春栽于清明前后,冬栽宜于寒露后霜降前移栽;播種方法為撒播,種子拌灰撒于畦面,稍加鎮壓,覆少量細濕土,覆草,做到透光、保濕,苗齡不超過120天;每畝播種量3千克,種子直播可有效防止早期抽薹現象;4)田間管理,苗期管理,播后必須保持土壤濕潤,以利種子萌發,苗期注意防旱排澇;起苗貯苗,寒露至霜降氣溫下降至5℃左右苗葉開始枯萎時,將苗子挖起,稍帶些土扎成小把,晾去水分進行窖藏或堆藏,堆藏時注意頭朝外、根朝里擺放;補苗間苗,正常情況下,移栽后25天左右苗出齊后,進行間苗補苗,宜在陰雨天用帶土的小苗補栽,栽后約3月定苗,拔除病苗、弱苗,每穴保留1株;中耕除草,6月中旬,進行第一次除草,宜淺鋤,土不埋苗,7月中旬,第二次鋤草,可深鋤,以促進根系發育;合理施肥和灌溉,合理施肥能有效促進中藥材植物的生長發育,增強抗病能力,生產實踐證明,偏施氮肥往往會加重病蟲危害,而增施磷肥和鉀肥,特別是鉀肥可以增強植物抗病性;5)病蟲害防治,主要有以下三種防治技術:農業防治技術,通過綜合運用栽培、管理技術措施,達到促進中藥材植物正常生長發育,減輕或防治病蟲害的目的;生物防治技術,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因素來進行病蟲害防治,包括動物(昆蟲、螨類、鳥類、兩棲類等)、真菌、細菌、病毒等;物理機械防治技術,利用人工方法、簡單的器械、溫度、光、電磁波、超聲波、核輻射等方法防治病蟲害;化學防治技術,應用化學藥劑進行藥用植物病蟲害的防治,具有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等優點,是目前防治藥用植物病蟲害的重要手段,但如果使用不當易造成農藥殘留、環境污染和病蟲產生抗性等后果。...
【技術特征摘要】
1.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東北次生林林下中藥材種植技術方案設計包括如下采用林藥經營相結合的形式 1)林地選擇,應堅持低海拔選陰坡林地,中度海拔選半陰半陽的林地,高海拔選較陽林地的原則,實施林下種植,此外,大多數藥材在種植3— 5年不宜重茬; 2)整地,要求土質疏松、結構良好,小滿前深翻I次,打碎土塊作苗床,栽植地要深耕細耙,每畝施底肥1000千克,同土壤倒翻均勻,作高畦,畦寬1. 5 — 2米,畦間開排水溝寬O. 4米、深約O. 3米; 3)繁殖,生產上常采用育苗移栽和直接播種,移栽分冬栽與春栽,株行距O.2米X0. 2米;春栽于清明前后,冬栽宜于寒露后霜降前移栽;播種方法為撒播,種子拌灰撒于畦面,稍加鎮壓,覆少量細濕土,覆草,做到透光、保濕,苗齡不超過120天;每畝播種量3千克,種子直播可有效防止早期抽薹現象; 4)田間管理,苗期管理,播后必須保持土壤濕潤,以利種子萌發,苗期注意防旱排澇;起苗貯苗,寒露至霜降氣溫下降至5°C左右苗葉開始枯萎時,將苗子挖起,稍帶些土扎成小把,晾去水分進行窖藏或堆藏,堆藏時注意頭朝外、根朝里擺放;補苗間苗,正常情況下,移栽后25天左右苗出齊后,進行間苗補苗,宜在陰雨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聰,
申請(專利權)人:劉聰,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