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改進型編碼器,涉及旋轉式編碼器。其包括軸心、支架、彈片、回轉座、刷子、編碼本體、襯片、鍋仔片及開關本體,軸心的下端順著徑向制有凸狀的成為整圈形體的配合凸沿,該配合凸沿與支架坐板的內側面抵掛使軸心不致脫出所述軸孔;編碼本體之設置形成編碼信號的金屬片的表面的周緣凸伸一整圈的減摩擦凸沿;開關靜觸片向開關本體直接拉深3個接觸點,開關靜觸片與開關本體上還開制定位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支架與軸心配合結構緊湊,軸心晃動小,拉拔強度高。回轉座磨損減輕,保持接觸良好,開關靜觸片不需要折彎,結構簡單,不容易變形,致使電氣性能穩定。使用壽命延長,裝配工藝簡化,制造成本降低。(*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旋轉式編碼器,尤指一種改進型編碼器。適用于汽車、音響、收音機、家庭影院、調音臺及其它家用電器等。
技術介紹
編碼器能產生和輸出編碼信號,其用途很廣。現有市場上的旋轉式編碼器,結構不甚合理且復雜,生產時不良率偏高,浪費原材料,從而使產品成本高;同時不利于產品配套,使用壽命不長。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的編碼器之開關靜觸片21與開關本體20的結合方式很復雜,開關靜觸片21容易變形,致使電氣性能不穩定。又如圖2所示,編碼本體30之設置金屬片31 (形成編碼信號)的表面為一平整面,致使回轉座40與編碼本體30該表面上的金屬片31直接摩擦,由于回轉座40為塑料材質,硬度低,造成回轉座過快磨損,導致接觸不良和電氣性能不穩定。還如圖3所示,回轉座40與軸心50配合結構不緊湊,晃動大,拉拔強度低。市場需要一種結構合理簡單、裝配簡便、使用壽命長、電氣性能穩定及操作方便的編碼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旨在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及市場需要,推出一種改進型編碼器。其結構合理簡單,裝配簡便,使用壽命長,電氣性能穩定,且操作方便。為此,本技術一種改進型編碼器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技術一種改進型編碼器,包括軸心、支架、彈片、回轉座、刷子、編碼本體、襯片、鍋仔片及開關本體,形成編碼信號的金屬片設置于編碼本體,金屬片圍繞編碼本體的中心呈環狀分布,開關靜觸片設置于開關本體;支架包括構成整體的坐板及凸臺,坐板及凸臺開制軸孔穿通以容置軸心的上端;軸心的下端順著徑向制有凸狀的成為整圈形體的配合凸沿,該配合凸沿與支架坐板的內側面抵掛使軸心不致脫出所述軸孔;編碼本體之設置形成編碼信號的金屬片的表面的周緣順著該表面的垂直方向凸伸一整圈的減摩擦凸沿,刷子墊于減摩擦凸沿上方且向內伸出刷頭,刷頭在所述金屬片上刷動產生編碼信號;開關靜觸片向開關本體直接拉深3個接觸點,且3個接觸點分別位于一個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開關靜觸片與開關本體上還開制使開關靜觸片準確定位于開關本體的定位孔。對上述技術方案進行進一步闡述彈片上開制通孔以讓軸心通過,彈片固裝于支架的坐板的下側面;回轉座上開制與軸心配合的配合孔,配合孔洞穿回轉座,軸心的下端位于并穿過配合孔,使回轉座隨軸心轉動,回轉座的上頂面制有波浪狀檔位齒并與彈片配合構成檔位定位結構。刷子固設于回轉座的下底面,回轉座設置于編碼本體上側面的沉坑。編碼本體的下側面開制通孔讓軸心的下端穿過。鍋仔片及襯片自下而上依次設置于開關本體上的沉坑,開關本體貼于編碼本體的下側面設置,在軸心上端施力的作用下,軸心的下端能夠推抵襯片再推動鍋仔片與開關靜觸片接觸,開關導通;軸心上端不再施力,鍋仔片復位,開關斷開。支架上還制有鉚腳,支架將軸心、彈片、回轉座、刷子、編碼本體、襯片、鍋仔片及開關本體通過鉚腳鉚接為整體。本技術同現有技術相比,有益效果在于其一,軸心的下端順著徑向制有凸狀的成為整圈形體的配合凸沿,該配合凸沿與支架坐板的內側面抵掛,支架與軸心配合結構緊湊,軸心晃動小,拉拔強度高。其二,編碼本體之設置形成編碼信號的金屬片的表面的周緣順著該表面的垂直方向凸伸一整圈的減摩擦凸沿,避免回轉座與編碼本體該表面上的金屬片直接摩擦,回轉座與編碼本體皆為塑膠件,塑膠件的回轉座與塑膠件的減摩擦凸沿直接接觸,回轉座的磨損自然就會減輕,使回轉座與彈片及金屬片都能保持接觸良好,致使電氣性能穩定。其三,開關靜觸片向開關本體直接拉深3個接觸點,且3個接觸點位于一個三角形的頂點,開關靜觸片與開關本體上還開制使開關靜觸片準確定位于開關本體的定位孔,開關靜觸片不需要折彎,其結構簡單,開關靜觸片不容易變形,也使電氣性能穩定。其四,使用壽命延長,裝配工藝簡化,制造成本降低。附圖說明圖1為現有技術的編碼器的開關·本體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的編碼器的編碼本體示意圖;圖3為現有技術的編碼器的回轉座與軸心配合方式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示意圖(剖視圖)圖5為本技術部件分列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開關本體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編碼本體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軸心示意圖。圖1、圖2及圖3中20、開關本體21、開關靜觸片;30、編碼本體;31、金屬片;40、回轉座,50、軸心。圖4、圖5、圖6、圖7及圖8中1、軸心;11、配合凸沿;2、支架;21、坐板;22、凸臺;3、彈片;4、回轉座;41、配合孔;5、刷子;6、編碼本體;61、減摩擦凸沿;62、金屬片;7、襯片;8、鍋仔片;9、開關本體;10、開關靜觸片;101、接觸點;102、定位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介紹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4至圖8所示,本技術一種改進型編碼器,包括軸心1、支架2、彈片3、回轉座4、刷子5、編碼本體6、襯片7、鍋仔片8及開關本體9,形成編碼信號的金屬片62設置于編碼本體6,金屬片62圍繞編碼本體的中心呈環狀分布,開關靜觸片10設置于開關本體9 ;支架2包括構成整體的坐板21及凸臺22,坐板21及凸臺22開制軸孔穿通以容置軸心I的上端;軸心I的下端順著徑向制有凸狀的成為整圈形體的配合凸沿11,該配合凸沿11與支架2的坐板21的內側面抵掛使軸心I不致脫出所述軸孔;編碼本體6之設置形成編碼信號的金屬片62的表面的周緣順著該表面的垂直方向凸伸一整圈的減摩擦凸沿61,刷子墊于減摩擦凸沿61上方且向刷子中心伸出刷頭,刷頭同時在所述金屬片方向突出并在其上刷動產生編碼信號;開關靜觸片10向開關本體9直接拉深3個接觸點101,且3個接觸點101分別位于一個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開關靜觸片10與開關本體9上還開制使開關靜觸片10準確定位于開關本體9的定位孔102。彈片3上開制通孔以讓軸心I通過,彈片3固裝于支架2的坐板21的下側面;回轉座4上開制與軸心I配合的配合孔41,配合孔41洞穿回轉座4,軸心I的下端位于并穿過配合孔41,使回轉座4隨軸心I轉動,回轉座4的上頂面制有波浪狀檔位齒并與彈片3配合構成檔位定位結構。刷子5固設于回轉座4的下底面,回轉座4設置于編碼本體6上側面的沉坑,刷子5在所述金屬片62上刷動產生編碼信號。編碼本體6的下側面開制通孔讓軸心I的下端穿過。鍋仔片8及襯片7自下而上依次設置于開關本體9上的沉坑,開關本體9貼于編碼本體6的下側面設置,在軸心I上端施力的作用下,軸心I的下端能夠推抵襯片7再推動鍋仔片8與開關靜觸片10接觸,開關導通;軸心I上端不再施力,鍋仔片8復位,開關斷開。支架2上還制有鉚腳,支架2將軸心1、彈片3、回轉座4、刷子5、編碼本體6、襯片7、鍋仔片8及開關本體9通過鉚腳鉚接為整體。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技術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本行業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方案的啟迪下,可以做出一些修改,均仍屬于本技術技術方案的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改進型編碼器,包括軸心、支架、彈片、回轉座、刷子、編碼本體、襯片、鍋仔片及開關本體,形成編碼信號的金屬片設置于編碼本體,金屬片圍繞編碼本體的中心呈環狀分布,開關靜觸片設置于開關本體;支架包括構成整體的坐板及凸臺,坐板及凸臺開制軸孔穿通以容置軸心的上端;其特征在于:軸心的下端順著徑向制有凸狀的成為整圈形體的配合凸沿,該配合凸沿與支架坐板的內側面抵掛使軸心不致脫出所述軸孔;編碼本體之設置形成編碼信號的金屬片的表面的周緣順著該表面的垂直方向凸伸一整圈的減摩擦凸沿,刷子墊于所述減摩擦凸沿的上方且向內伸出刷頭,刷頭在所述金屬片上刷動產生編碼信號;開關靜觸片向開關本體直接拉深3個接觸點,且3個接觸點分別位于一個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開關靜觸片與開關本體上還開制使開關靜觸片準確定位于開關本體的定位孔。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改進型編碼器,包括軸心、支架、弾片、回轉座、刷子、編碼本體、襯片、鍋仔片及開關本體,形成編碼信號的金屬片設置于編碼本體,金屬片圍繞編碼本體的中心呈環狀分布,開關靜觸片設置于開關本體;支架包括構成整體的坐板及凸臺,坐板及凸臺開制軸孔穿通以容置軸心的上端;其特征在于軸心的下端順著徑向制有凸狀的成為整圈形體的配合凸沿,該配合凸沿與支架坐板的內側面抵掛使軸心不致脫出所述軸孔;編碼本體之設置形成編碼信號的金屬片的表面的周緣順著該表面的垂直方向凸伸一整圈的減摩擦凸沿,刷子墊于所述減摩擦凸沿的上方且向內伸出刷頭,刷頭在所述金屬片上刷動產生編碼信號;開關靜觸片向開關本體直接拉深3個接觸點,且3個接觸點分別位于ー個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開關靜觸片與開關本體上還開制使開關靜觸片準確定位于開關本體的定位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ー種改進型編碼器,其特征在于弾片上開制通孔以讓軸心通過,弾片固裝干支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穩明,
申請(專利權)人:朱穩明,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