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單次模壓連續印刷裝置,包括:無縫柔性環形金屬軟帶;至少一個放卷機構;至少一個收卷機構;至少一個對壓輥;以及套在無縫柔性環形金屬軟帶內的至少兩個版內輥;其中,放卷機構、收卷機構、對壓輥的數量相等并構成至少一個壓印組,用于對通過壓印組的薄膜基材進行壓印。通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無版縫印刷,并能實現生產量的成倍增長,同時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裝置結構簡單,適合工業化生產。(*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模壓裝置,具體地,涉及對涂有顯影涂料的薄膜基材進行模壓并連續印刷的裝置。
技術介紹
在激光彩虹膜、激光全息防偽商標、防偽用真空鍍鋁紙等行業生產環節中,模壓是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核心環節。隨著煙草、酒、食品、醫藥、數碼產品、家用電器、生活用品、化妝品、各類證照卡片等行業中的產品大量使用激光全息防偽膜,激光全息防偽膜的市場需求成倍增長。激光全息防偽膜的生產一般以PET、PVC、B0PP等薄膜作為基材,在基材表面涂布一層顯影涂料,通過輥將表面有浮雕激光全息圖案的鎳版加熱到一定溫度,以一定的壓力將鎳板圖案在薄膜基材上壓印(模壓),以此將激光全息鎳版上的精細浮雕干涉條紋轉印到薄膜基材表面(有顯影涂料的一面)。經冷卻定型和分離之后,薄膜基材表面就形成與全息鎳版完全相同的條紋。前述模壓工藝目前有兩種,一種是單次壓印方式,是根據防偽產品幅度裁剪固定大小的激光全息鎳版,包覆在輥體表面上進行壓印,工作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方式存在如下缺點1、鎳板在輥體表面包覆時會有縫隙,壓印時在成品膜上同樣也會出現縫隙(版縫)。該種方式所得到的成品膜的展開示意圖如圖2所示。這不僅造成薄膜的浪費,而且得到的最終產品不具有連續性,不能進行任意長度的裁剪;2、不同薄膜的寬幅不同,需裁剪不同尺寸的激光全息鎳版,為避免薄膜浪費,在壓印時需配套使用不同規格的輥,由此造成輥體的大量備貨,有些輥體可能在使用一次之后就再也用不到了。另外一種模壓工藝是雙次壓印方式。該方式使用兩根輥(分別稱為一版輥和二版輥)先后兩次對薄膜基材進行壓印,工作示意圖如圖3所示。與第一種方式相同,在每根輥的表面包覆相同圖案的激光全息鎳版,與第一種方式不同之處在于每根輥上均設置可調節溫度的區域,分為高溫區(100°C 200°C )、過渡區(100°C 140°C )、低溫區(10°C 100°C,又稱為“白區”)。輥面展開示意圖如圖4所示。根據薄膜基材上涂層的特性,二版輥的高溫區覆蓋一版輥的白區,二版輥的白區不會覆蓋一版輥的高溫區。當經過二次壓印后,一版輥高溫區的圖案色彩和亮度經二版輥的過渡區壓印后將會變淡。用肉眼看上去,成品膜面上有色彩相對較淡的兩條縫。該方式所得到的成品膜的展開示意圖如圖5所示。與單次壓印方式相比,雙次壓印方式的優點在于,可以減弱單次壓印工藝出現的明顯版縫。但仍存在如下缺點1、輥體結構相對復雜,生產工藝參數調節要求較高,在更換新圖案及薄膜時,調試較困難;2、輥體內部同時存在加熱與冷卻區域,輥體因為存在較大溫差容易產生形變,不僅影響輥體使用壽命更會影響產品質量;3、為保證工藝所需要的輥體溫差,需對低溫區進行強制循環冷卻,能耗較高,相對單次壓印工藝的耗電量在2-3倍以上;4、不能從根本上避免壓印形成的版縫,版縫只是變淡,并未從根本上消失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單次模壓連續印刷裝置,可以有效解決現有模壓工藝所形成的版縫,同時有效提高生產效率。本技術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技術提供一種單次模壓連續印刷裝置,包括無縫柔性環形金屬軟帶;至少一個放卷機構;至少一個收卷機構;至少一個對壓輥;以及套在無縫柔性環形金屬軟帶內的至少兩個版內輥;其中,放卷機構、收卷機構、對壓輥的數量相等并構成至少一個壓印組,用于對通過壓印組的薄膜基材進行壓印。優選地,所述至少一個壓印組的每一個還包括預熱輥,所述預熱輥設置在放卷機構和對壓輥之間。優選地,所述至少一個壓印組的每一個還包括設置在所述預熱輥前和/或后的導棍。優選地,所述版內輥中的至少一個是加熱輥。優選地,所述版內輥中的至少一個是冷卻輥。優選地,所述版內輥中的至少一個是加熱冷卻輥。優選地,所述無縫柔性環形金屬軟帶為無縫柔性鎳版環形軟帶。優選地,所述無縫柔性環形金屬軟帶的帶體外表層雕刻有激光圖文。優選地,所述無縫柔性環形金屬軟帶的帶體內側面為光滑面或粗糙面。優選地,所述至少一個對壓輥連有一伸縮式氣缸。優選地,所述加熱輥和/或預熱輥采用電磁感應加熱輥。藉由上述技術特征,本技術可以實現單次模壓連續印刷且能得到表面沒有任何縫隙的成品膜。本技術至少具有如下有效效果1、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無版縫模壓。2、可以實現生產率的成倍增長,并且,根據工藝要求靈活調整生產量。耗能少,產量高。3、結構簡單,工藝調節方便。附圖說明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圖1是現有技術中單次壓印方式的工作示意圖。圖2是現有技術中單次壓印方式所得到的成品膜的展開示意圖。圖3是現有技術中雙次壓印方式的工作示意圖。圖4是現有技術中雙次壓印方式輥面展開示意圖。圖5是現有技術中雙次壓印方式所得到的成品膜示意圖。圖6是根據本技術第一實施例的單次模壓連續印刷裝置示意圖。圖7是根據本技術第二實施例的單次模壓連續印刷裝置示意圖。圖8是根據本技術第三實施例的單次模壓連續印刷裝置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本技術在兩個以上的版內輥外套上無縫柔性環形金屬軟帶并將無縫柔性環形金屬軟帶繃緊,需要壓印的薄膜基材經放卷到版內輥與版內輥外的無縫柔性環形金屬軟帶之間,通過版內輥與對壓輥的對壓將版內輥外的無縫柔性環形金屬軟帶上的圖案壓印并顯影到薄膜基材上(一般以PET、PVC、BOPP等薄膜作為基材,在基材表面涂布一層顯影涂料),壓印后的薄膜基材收卷。圖6是根據本技術第一實施例的單次模壓連續印刷裝置示意圖。本實施例中,版內輥設置兩個,分別是版內輥4和版內輥5。與版內輥4對應的是對壓輥2、放卷機構I和收卷機構3。與版內輥5對應的是對壓輥8、放卷機構7和收卷機構9。版內輥4或版內輥5通過外部機械裝置(圖中未示出)實現輥的前后左右移動。并且,版內輥4或版內輥5至少一個具有驅動機構(圖中未示出),至少一個版內輥被驅動機構驅動并進行轉動。當然,兩個版內輥也可以都具有驅動機構,同時被驅動,只要能實現版內輥的同步同向轉動。本實施例所提供的單次模壓連續印刷裝置工作時,版內輥4和版內輥5經由外部機械裝置帶動相互移動收攏,無縫柔性環形金屬軟帶6套在版內輥4和版內輥5的外面,套好后,版內輥4和版內輥5再由機械裝置帶動分別向兩側移開分離,直到所述無縫柔性環形金屬軟帶6達到撐開張緊但又不能損壞的程度。當無縫柔性環形金屬軟帶6繃緊時,至少一個具有驅動功能的版內輥被驅動并進行轉動。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一個版內輥具有驅動機構并被驅動轉動,當所述無縫柔性環形金屬軟帶6被兩個版內輥分離至繃緊時,所述無縫柔性環形金屬軟帶6被具有驅動機構的版內棍帶動轉動并同時充當傳送帶的功能,其在同時轉動的同時還可以帶動沒有驅動功能的版內輥進行同步轉動,以實現所有版內輥和無縫柔性環形金屬軟帶的同步轉動。所述無縫柔性環形金屬軟帶6的厚度根據版內輥4和版內輥5的張力進行設定。在本技術的又一個實施例中,兩個版內輥都具有驅動功能,通過控制驅動機構實現兩個版內輥的同步轉動,同時帶動所述無縫柔性環形金屬軟帶6同步轉動。所述無縫柔性環形金屬軟帶6經版內輥4和版內輥5張緊后,在無縫柔性環形金屬軟帶6外的對壓輥2和對壓輥8經機械裝置(圖中未示出)分別向版內輥4和版內輥5靠攏。需要壓印的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單次模壓連續印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無縫柔性環形金屬軟帶;至少一個放卷機構;至少一個收卷機構;至少一個對壓輥;以及套在無縫柔性環形金屬軟帶內的至少兩個版內輥;其中,放卷機構、收卷機構、對壓輥的數量相等并構成至少一個壓印組,用于對通過壓印組的薄膜基材進行壓印。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單次模壓連續印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無縫柔性環形金屬軟帶; 至少一個放卷機構; 至少一個收卷機構; 至少一個對壓棍;以及 套在無縫柔性環形金屬軟帶內的至少兩個版內輥; 其中,放卷機構、收卷機構、對壓輥的數量相等并構成至少一個壓印組,用于對通過壓印組的薄膜基材進行壓印。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次模壓連續印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壓印組的每一個還包括 預熱棍,所述預熱棍設置在放卷機構和對壓棍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單次模壓連續印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壓印組的每一個還包括 設置在所述預熱輥前和/或后的導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次模壓連續印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版內輥中的至少一個是加熱棍。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次模壓連...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文元慶,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聯凈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