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接合銑刀結構,包括一柄部,其前端形成一固接面;一刃部包括一切削部及一連接部延設于切削部一端,連接部的后端形成一連接面以與固接面接合在一起;以及一包覆體包覆連接部的部分外表面以及固接面與連接面的接合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接合銑刀結構具有降低產品制造成本,且達到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環保效果的優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有關一種銑刀結構,特別是一種柄部與刃部接合在一起,且接合處設置有包覆體以增加接合強度的接合銑刀結構。
技術介紹
隨著各式電子產品的體積逐漸縮小化,電子產品內部的各種零件制造及加工制程,也愈來愈重視精細度,其中用來供電子零件組設定位的印刷電路板的體積也需隨著電子產品的體積縮小,而在制作印刷電路板時,通常會利用微小型銑刀來銑切印刷電路板上的溝槽。一般銑刀于印刷電路板等工件上進行加工作業時,是處在高速運轉所產生的高溫摩擦環境下,與工件接觸的刀刃部位便會受到磨損甚至產生斷裂,使得銑刀無法使用,進而需更換整支銑刀,由于一般銑刀是以碳化鎢材質所制成,以具有良好的剛性、硬度及較長的使用壽命,但因碳化鶴的成本聞,整支纟先刀的更換將使制造成本大幅提聞。此外,在全球各種資源有限的現實條件下,碳化鎢原料的產能日漸縮減,導致碳化鎢原料取得成本高漲不下,對銑刀制造業者而言,制造成本無法降低而不符合經濟效益及市場競爭力。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問 題,本技術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接合銑刀結構,借由一包覆體包覆于柄部的固接面與刃部的連接面的接合處,以加強柄部與刃部的接合強度,而不致于因接合面積小而于銑切過程中使得刃部由接合處斷裂,避免銑切加工質量受到影響。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一實施例的接合銑刀結構,包括一柄部,其前端形成一固接面;一刃部包括一切削部及一連接部,所述連接部延設于切削部一端,且連接部的后端形成一連接面,所述連接面與固接面接合在一起;以及一包覆體,包覆于連接部的部分外表面及固接面與連接面的接合處。如上所述的接合銑刀結構,其中,所述刃部為碳化鎢材質的刃部,且所述切削部及所述連接部為一體成型。如上所述的接合銑刀結構,其中,所述切削部的外徑小于所述連接部的外徑,所述連接部的外徑小于所述柄部的外徑。如上所述的接合銑刀結構,其中,所述柄部為碳化鎢或不銹鋼材質的柄部。如上所述的接合銑刀結構,其中,所述包覆體為黏著劑或焊料材質的包覆體。如上所述的接合銑刀結構,其中,所述刃部的長度介于3毫米至20毫米之間,所述柄部的長度介于18.1毫米至35.1毫米之間。如上所述的接合銑刀結構,其中,所述切削部的外徑等于或小于所述連接部的外徑。如上所述的接合銑刀結構,其中,所述切削部的外徑介于O. 3毫米至3毫米之間,所述連接部的外徑介于O. 3毫米至3毫米之間。如上所述的接合銑刀結構,其中,所述柄部的外徑為2毫米或3. 175毫米。如上所述的接合銑刀結構,其中,所述固接面與所述連接面接合時,同時形成所述包覆體。如上所述的接合銑刀結構,其中,該切削部的外表面包覆一覆膜層,其材質為金屬化合物、碳化合物或由以上成分所組成的混合物,其中,該金屬化合物的材質可為氮化鈦(TiN)或氮化招鈦(TiAlN),該碳化合物的材質可為鉆石鍍膜(Diamond Coating)或類鉆石鍛膜(Diamond like Coating)。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術借由一包覆體包覆于柄部的固接面與刃部的連接面的接合處,以加強柄部與刃部的接合強度,而不致于因接合面積小而于銑切過程中使得刃部由接合處斷裂,避免銑切加工質量受到影響,具有降低產品制造成本,且達到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環保效果的優點。附圖說明圖1所示為本技術一實施例接合銑刀結構的分解示意圖;圖2所示為本技術一實施例接合銑刀結構的結合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0 接合銑刀結構12 柄部121 固接面14 刃部16 切削部18 連接部181 連接面182 外表面20 包覆體具體實施方式圖1所示為本技術一實施例接合銑刀結構的分解示意圖,圖2所示為本技術一實施例接合統刀結構的結合示意圖。如圖1所示,接合統刀結構10包括一柄部12,柄部12的前端形成一固接面121,柄部12的后段則為供機具夾持用,在一實施例中,柄部12的外徑為2毫米(mm)或3. 175毫米;一刃部14,包括一切削部16及一連接部18,連接部18延設于切削部16的一端且連接部18的后端形成一連接面181,連接面181與柄部12的固接面121相互接合,如圖2所示,使得柄部12及刃部14固接在一起;以及一包覆體20,包覆連接部18的后段外表面182 (標示于圖1)以及上述固接面121與連接面181的接合處。請繼續參閱圖1及圖2,其中,柄部12及刃部14呈圓桿狀,刃部14的連接部18的外徑小于柄部12的外徑,使得連接面181的面積小于柄部12的固接面121的面積,因此當連接面181與柄部12的固接面121接合時,連接面181接合于柄部12的固接面121的中央部分,而固接面121外圍區域則供環設包覆體20,借以強化連接面181與柄部12的固接面121的接合強度。接續上述說明,在一實施例中,刃部14的材質為碳化鎢,且切削部16及連接部18為一體成型;柄部12的材質可為碳化鎢或不銹鋼,柄部12的固接面121與刃部14的連接部18的連接面181之間以焊料加熱焊接方式或黏著劑接合方式固接在一起。再者,上述包覆體20的材質可選自焊料或黏著劑,在一實施例中,包覆體20的材質與用以接合固接面121及連接面181所使用的焊料或黏著劑相同,借以當固接面121與連接面181以焊料或黏著劑接合時,同時形成包覆體20包覆于固接面121與連接面181的接合處。但本技術不限于此,包覆體20的材質可相異于固接面121及連接面181所使用的焊料或黏著劑。在一實施例中,刃部14的長度介于3毫米至20毫米之間,柄部12的長度介于18.1毫米至35.1毫米之間;又,刃部14的切削部16的外徑等于或小于該連接部18的外徑,其中切削部16的外徑介于O. 3毫米至3毫米之間,連接部18的外徑介于O. 3毫米至3毫米之間。另一方面,在切削部之外表面可包覆一覆膜層(圖中未示),覆膜層的材質為金屬化合物、碳化合物或由以上成分所組成的混合物,其中金屬化合物的材質較佳者為氮化鈦(TiN)、氮化鋁鈦(TiAlN),碳化合物的材質較佳者為鉆石鍍膜(Diamond Coating)或類鉆石鍛膜(Diamond like Coating)。在本技術中,使用外徑尺寸較小的刃部與外徑尺寸較大的刃部接合成一銑刀結構,且于結合處形成一包覆體增加接合強度,由于小尺寸外徑的刃部所需使用的碳化鎢材料少,因此可降低材料成本;此外,在利用此銑刀結構對印刷電路板等工件進行加工時,僅會磨損或破壞切削部,而不致影響大尺寸外徑的柄部,使得柄部可重復被利用,而確實降低廣品的制造成本。綜合上述,借由本技術接合銑刀結構中的包覆體的設置,可加強柄部的固接面與刃部的連接面的接合強度,因此可使用外徑尺寸較小的刃部,而不致于銑切過程中使得刃部由接合處斷裂,避免銑切加工質量受到影響。故,本技術接合銑刀結構在具有相同的使用功效下,可節省碳化鎢材料的使用,確實降低產品制造成本,更進一步達到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環保效果。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為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思想及特點,其目的在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了解本技術的內容并據以實施,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技術的專利范圍,即大凡依本技術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均等變化或修飾,仍應涵蓋在本技術的專利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接合銑刀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銑刀結構包括:一柄部,其前端形成一固接面;一刃部,包括一切削部及一連接部,所述連接部延設于所述切削部一端,且所述連接部的后端形成一連接面,所述連接面與所述固接面接合在一起;以及一包覆體,包覆于所述連接部的部分外表面及所述固接面與所述連接面的接合處。
【技術特征摘要】
2012.05.31 TW 1012104711.一種接合銑刀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銑刀結構包括 一柄部,其前端形成一固接面; 一刃部,包括一切削部及一連接部,所述連接部延設于所述切削部一端,且所述連接部的后端形成一連接面,所述連接面與所述固接面接合在一起;以及 一包覆體,包覆于所述連接部的部分外表面及所述固接面與所述連接面的接合處。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銑刀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刃部為碳化鎢材質的刃部,且所述切削部及所述連接部為一體成型。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銑刀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部的外徑小于所述連接部的外徑,所述連接部的外徑小于所述柄部的外徑。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銑刀結構,其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邱世峰,簡松豪,趙銘元,
申請(專利權)人:創國興業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