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車削軸類轉動零件軸端裝置,屬于機械加工
技術介紹
現有的便攜式車削加工設備都是針對加工法蘭端面,凹槽和管道接ロ進行設計的,受結構的限制,不適合對大型軸類轉動零件軸端磨損修復。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的便攜式加工設備都是針對加工法蘭端面,凹槽和管道接ロ進行設計的,受結構的限制,不適合對大型軸類轉動零件軸端磨損修復的問題,提出一種便攜式現場車削大型軸類轉動零件軸端裝置。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便攜式現場車削大型軸類轉動零件軸端裝置,所述的裝置包括蝸輪殼、蝸輪、蝸輪壓蓋、軸承殼體、軸承ニ、端蓋、加強套、內套、懸臂梁、壓蓋一、蝸桿、軸承一、聯軸器一、壓蓋ニ、離合器總成、聯軸器ニ、刀架總成、絲桿、軸承座、軸承三、強カ電機、齒輪軸、聯軸器三、走刀電機、端蓋三及溜板,蝸輪殼內裝有蝸輪,蝸輪與蝸桿嚙合,蝸桿上裝有軸承一,聯軸器一與蝸桿的一端連接,壓蓋ニ套設在聯軸器一的外部,壓蓋ニ與聯軸器一之間設有空隙,壓蓋ニ與蝸輪殼連接,蝸桿的一端通過聯軸器一與強力電機連接,壓蓋一與蝸桿的另一端相鄰設置,壓蓋一與蝸輪殼連接,軸承ニ固定套裝在內套上,蝸輪壓蓋套裝在內套上并設置在蝸輪與軸承ニ之間,蝸輪與蝸輪壓蓋連接,軸承ニ置于軸承殼體內,蝸輪壓蓋與軸承殼體連接,軸承殼體與端蓋連接 ,加強套置于內套與端蓋之間,懸臂梁的一端與軸承殼體的外側壁固定連接,懸臂梁為空腔結構,走刀電機固定在懸臂梁的空腔內,走刀電機的輸出軸通過聯軸器三與齒輪軸的一端連接,齒輪軸的另一端與離合器總成連接,離合器總成通過聯軸器ニ與絲桿的一端連接,絲桿設置在軸承座上,絲桿與軸承座之間 ...
【技術保護點】
一種便攜式現場車削大型軸類轉動零件軸端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裝置包括蝸輪殼(1)、蝸輪(2)、蝸輪壓蓋(3)、軸承殼(4)、軸承二(5)、端蓋(6)、加強套(7)、內套(8)、懸臂梁(10)、壓蓋一(12)、蝸桿(13)、軸承一(14)、聯軸器一(15)、壓蓋二(16)、離合器總成(18)、聯軸器二(19)、刀架總成(20)、絲桿(21)、軸承座(22)、軸承三(23)、強力電機(25)、齒輪軸(26)、聯軸器三(28)、走刀電機(29)、端蓋三(31)及溜板(32),蝸輪殼(1)內裝有蝸輪(2),蝸輪(2)與蝸桿(13)嚙合,蝸桿(13)上裝有軸承一(14),聯軸器一(15)與蝸桿(13)的一端連接,壓蓋二(16)套設在聯軸器一(15)的外部,壓蓋二(16)與聯軸器一(15)之間設有空隙,壓蓋二(16)與蝸輪殼(1)連接,蝸桿(13)的一端通過聯軸器一(15)與強力電機(25)連接,壓蓋一(12)與蝸桿(13)的另一端相鄰設置,壓蓋一(12)與蝸輪殼(1)連接,軸承二(5)固定套裝在內套(8)上,蝸輪壓蓋(3)套裝在內套(8)上并設置在蝸輪(2)與軸承二(5)之間,蝸輪(2)與蝸輪壓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便攜式現場車削大型軸類轉動零件軸端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裝置包括蝸輪殼(I)、蝸輪(2)、蝸輪壓蓋(3)、軸承殼(4)、軸承二 (5)、端蓋(6)、加強套(7)、內套(8)、懸臂梁(10)、壓蓋一(12)、蝸桿(13)、軸承一(14)、聯軸器一(15)、壓蓋二(16)、離合器總成(18)、聯軸器二 (19)、刀架總成(20)、絲桿(21)、軸承座(22)、軸承三(23)、強力電機(25)、齒輪軸(26)、聯軸器三(28)、走刀電機(29)、端蓋三(31)及溜板(32),蝸輪殼(I)內裝有蝸輪⑵,蝸輪⑵與蝸桿(13)嚙合,蝸桿(13)上裝有軸承一(14),聯軸器一(15)與蝸桿(13)的一端連接,壓蓋二(16)套設在聯軸器一(15)的外部,壓蓋二(16)與聯軸器一(15)之間設有空隙,壓蓋二(16)與蝸輪殼(I)連接,蝸桿(13)的一端通過聯軸器一(15)與強力電機(25)連接,壓蓋一(12)與蝸桿(13)的另一端相鄰設置,壓蓋一(12)與蝸輪殼(I)連接,軸承二(5)固定套裝在內套(8)上,蝸輪壓蓋(3)套裝在內套(8)上并設置在蝸輪(2)與軸承二(5)之間,蝸輪(2)與蝸輪壓蓋(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云蛟,孫麗穎,姜濤,孫麗杰,王麗艷,
申請(專利權)人:黑龍江省農業機械維修研究所,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