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軋輥軸承箱與供應油脂設備的連接結構,它包括有與軟管連接的供油嘴連接筒和與軸承箱連接的軸承箱連接筒,所述的供油嘴連接筒通過連接件與軸承箱連接筒連接;所述的供油嘴連接筒的內孔、連接件的內孔、軸承箱連接筒的內孔形成油脂通行的空腔,并且空腔中有鋼球和彈簧組合形成的自密封系統,防止油脂外泄。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1、結構簡單,易操作,只需要人工將軸承箱連接筒裝在軸承箱的注油孔上,將供油嘴連接筒與軟管的供油嘴連接,啟動供油泵就可以方便有效的供油,可以實現在線或者離線供油。2、供應潤滑油的油泵壓力可以增加到40Mpa,供油時間可減少到每個軸承箱半個小時。3、制作簡單,便于推廣應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連接結構,尤其涉及一種軋輥軸承箱與供應油脂設備的連接結構。
技術介紹
一般熱軋軋輥都使用4列或者6列圓柱或者圓錐輥子軸承,由于在使用中受環境限制,很少有在線供油的裝置,而軋輥軸承箱的工作周期又較長,在使用中經常出現因缺乏潤滑油脂,而導致軸承燒損或者卡死,造成生產停機或者生產事故,由此也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再則現有的軸承箱體積都較大,設計的油脂潤滑孔較長,而且在進油端未設計相應的接口,供油時需要人工按著油嘴對軸承箱供油,這樣使得提供油脂的壓力不能太高,給離線或者在線供油帶來較大的麻煩。現有的供油操作步驟為將供油泵打開,將供油軟管頭部接噴嘴,用人工將噴嘴對準軸承箱的供油口,待供油完畢后收回軟管。現有供油方式的缺陷為1、當供油壓力過大時,人工按油嘴造成勞動強度大;2、所供的油脂為硬質甘油,且軸承箱供油阻力較大,導致供油量有限;3、軋輥在使用中處于高溫及水冷的環境,無法實現在線供油。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軋輥軸承箱與供應油脂設備的連接結構,能快速將軋輥軸承箱和供應油脂設備進行連接,達到為軋輥軸承箱提供潤滑油脂的目的,并且可以實現在線供油。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軋輥軸承箱與供應油脂設備的連接結構,它包括有與軟管連接的供油嘴連接筒和與軸承箱連接的軸承箱連接筒,所述的供油嘴連接筒通過連接件與軸承箱連接筒連接;所述的供油嘴連接筒的內孔、連接件的內孔、軸承箱連接筒的內孔形成油脂通行的空腔。按上述方案,所述的供油嘴連接筒上設有外螺紋和內螺紋,所述的軸承箱連接筒上設有外螺紋,所述的軸承箱上設有連接接口,所述的連接接口上設有與軸承箱連接筒上的外螺紋相適配的內螺紋。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連接件的內孔的直徑比軸承箱連接筒的內孔的直徑小;所述的軸承箱連接筒的內孔內設有自封閉機構;所述的自封閉機構包括自封閉珠和彈簧,所述的自封閉珠的直徑比連接件的內孔的直徑大;所述的彈簧的一端與自封閉珠連接,彈簧的另一端與軸承箱連接筒的端部固定連接,既保證固定彈簧,又不阻礙油脂從內孔通過。不供油時,自封閉珠堵住連接件的內孔。自封閉珠在后面彈簧的推動下頂住連接件的內孔,防止潤滑油脂外泄,當潤滑油脂從供油嘴連接筒的內孔進入時,在一定的壓力條件下,將自封閉珠頂開,保證潤滑油脂進入軸承箱連接筒,進而保證潤滑油脂順利進入軸承箱內。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1、結構簡單,易操作,只需要人工將軸承箱連接筒裝在軸承箱的注油孔上,將供油嘴連接筒與軟管的供油嘴連接,啟動供油泵就可以方便有效的供油,可以實現在線或者離線供油。2、供應潤滑油的油泵壓力可以增加到40Mpa,供油時間可減少到每個軸承箱半個小時。3、制作簡單,便于推廣應用。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結構框圖。圖2是軸承箱與連接結構的連接端口的放大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軸承箱連接筒,2、供油嘴連接筒,3、連接件,4、鋼球,5、彈簧,6、軸承箱,7、連接接口,8、供油孔。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技術的實施例。參見圖1和圖2,一種軋輥軸承箱與供應油脂設備的連接結構,它包括有與軟管連接的供油嘴連接筒2和與軸承箱6連接的軸承箱連接筒1,所述的供油嘴連接筒2通過連接件3與軸承箱連接筒I連接;所述的供油嘴連接筒2的內孔、連接件3的內孔、軸承箱連接筒I的內孔形成油脂通行的空腔。為了便于供油嘴連接筒2與不同型號的軟管連接,可以在供油嘴連接筒2上設外螺紋和內螺紋,為了便于軸承箱連接筒I與軸承箱6連接,可以在軸承箱連接筒I上設外螺紋,在軸承箱6上設連接接口 7,該連接接口 7上設有與軸承箱連接筒I上的外螺紋相適配的內螺紋,所述的連接接口 7與軸承箱6的供油孔8相連通。為了防止潤滑油外泄,可以使連接件3的內孔的直徑比軸承箱連接筒I的內孔的直徑小;且在軸承箱連接筒I的內孔內設自封閉機構;所述的自封閉機構包括自封閉珠4和彈簧5,所述的自封閉珠4的直徑比連接件3的內孔的直徑大;所述的彈簧5的一端與自封閉珠4連接,彈簧5的另一端與軸承箱連接筒I連接。當不供油時,自封閉珠4堵住連接件3的內孔。本技術設有便于與供油軟管連接的內螺紋和外螺紋,便于在軸承箱裝拆的外螺紋,軸承箱連接筒I的內孔有自密封機構。自封閉珠4在后面彈簧5的推動下頂住連接件3的內孔,防止潤滑油脂外泄,當潤滑油脂從供油嘴連接筒2的內孔進入時,在一定的壓力條件下,將自封閉珠4頂開,保證潤滑油脂進入軸承箱連接筒I,進而保證潤滑油脂順利進入軸承箱6內。本實施例中,自封閉珠4可以為鋼珠。連接件3可以為螺母。也可以直接將軸承箱連接筒I和供油嘴連接筒2,直接做成一個整體,只是在制作時將供油嘴連接筒2的內孔的直徑做成比軸承箱連接筒I的內孔的直徑小就行。技術的操作方法為1、將軸承箱6的供油孔8的進油端改為連接接口 7,將軸承箱連接筒I通過螺紋與軸承箱6的供油孔8相連通;2、將供油軟管接合適接頭接在供油嘴連接筒2上,啟動供油泵,可實現在線或者離線供油。本技術應用情況專利實施時間2012. 06. 15至今專利實施地點武鋼股份公司熱軋總廠中厚板分廠軋鋼車間專利實施效果經過改進后,軋機工作輥軸承潤滑狀況得到了改善。由于前期供應油脂量及實際潤滑情況未知,導致工作輥軸承箱軸承燒損。改進后未出現此類軸承箱燒損事故,且每次潤滑供油時間減少到每個軸承箱20分鐘,并且滿足潤滑油脂量。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技術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術實現思路
做出些許簡單修改,等同變化或修飾,均落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軋輥軸承箱與供應油脂設備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與軟管連接的供油嘴連接筒和與軸承箱連接的軸承箱連接筒,所述的供油嘴連接筒通過連接件與軸承箱連接筒連接;所述的供油嘴連接筒的內孔、連接件的內孔、軸承箱連接筒的內孔形成油脂通行的空腔。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軋輥軸承箱與供應油脂設備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與軟管連接的供油嘴連接筒和與軸承箱連接的軸承箱連接筒,所述的供油嘴連接筒通過連接件與軸承箱連接筒連接;所述的供油嘴連接筒的內孔、連接件的內孔、軸承箱連接筒的內孔形成油脂通行的空腔。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軋輥軸承箱與供應油脂設備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油嘴連接筒上設有外螺紋和內螺紋,所述的軸承箱連接筒上設有外螺紋,所述的軸承箱...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建賓,閆桂杉,張光新,代元,段東明,汪蔚,胡振義,
申請(專利權)人:武漢鋼鐵集團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