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空調器室內機及具有其的空調器。其中空調器室內機包括外殼(10),外殼(10)具有進風口以及第一出風口,第一出風口處設置有第一運動組件(30),第一運動組件(30)包括沿豎直方向可滑動地設置于第一出風口處的第一擋風部(31),第一擋風部(31)具有向遠離第一出風口方向運動以打開第一出風口的第一狀態以及向靠近第一出風口方向運動以關閉第一出風口的第二狀態。空調器包括前述的空調器室內機。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旨在提供一種可以關閉出風口以確保外觀一致且防止內部污染的空調器室內機及具有其的空調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空調器
,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空調器室內機及具有其的空調器。
技術介紹
空調器室內機一般的出風口位置都是在正面或側面,且為開放式出風口。而如果整機關閉后出風口不能閉合,會破壞空調器室內機外殼的整體性,也會使外部雜質進入空調器室內機內部導致部件受到污染或損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旨在提供一種可以關閉出風口以確保外觀一致且防止內部污染的空調器室內機及具有其的空調器。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空調器室內機,包括外殼,外殼具有進風口以及第一出風口,第一出風口處設置有第一運動組件,第一運動組件包括沿豎直方向可滑動地設置于第一出風口處的第一擋風部,第一擋風部具有向遠離第一出風口方向運動以打開第一出風口的第一狀態以及向靠近第一出風口方向運動以關閉第一出風口的第二狀態。進一步地,第一運動組件還包括第一電機,相對于外殼固定設置;以及第一齒輪齒條傳動機構,包括套設在第一電機的輸出軸上的第一齒輪和固定于第一擋風部上并與第一齒輪相哨合的第一齒條,第一齒條沿豎直方向設置。進一步地,第一運動組件還包括電機支架,固定于外殼的內部,電機支架具有與第一出風口相連通的導風口,第一電機固定于電機支架上;以及導風板組件,設置于電機支架的導風口處,導風板組件包括固定于電機支架上的導風板支架和可轉動地設置于導風板支架上的第一導風板。進一步地,第一出風口位于外殼的下部;外殼還具有位于外殼頂部的第二出風口,第二出風口處設置有第二運動組件,第二運動組件包括沿豎直方向可滑動地設置于第二出風口處的第二擋風部,第二擋風部具有向遠離第二出風口方向運動以打開第二出風口的第三狀態以及向靠近第二出風口方向運動以關閉第二出風口的第四狀態。進一步地,第二運動組件還包括第二電機,固定于第二擋風部上;以及第二齒輪齒條傳動機構,包括套設在第二電機的輸出軸上的第二齒輪和相對于外殼固定設置并與第二齒輪相嚙合的第二齒條。進一步地,第二運動組件還包括出風口支架,出風口支架固定于外殼的內壁上,第二齒條固定于出風口支架上。進一步地,第二擋風部包括兩個支板,可滑動地對置在第二出風口處,并分別與兩個第二電機一一對應固定連接;以及擋板,固定連接在兩個支板之間以打開或關閉第二出風口。進一步地,空調器室內機還包括熱交換器,為平板狀結構并固定于進風口處;離心風機組件,位于熱交換器背向進風口的一側;第一貫流風葉,橫置于外殼內并靠近第一出風口設置;以及第二貫流風葉,橫置于外殼內并靠近第二出風口設置。根據本技術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空調器,包括空調器室內機,空調器室內機為前述的空調器室內機。應用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通過在出風口處設置運動組件,運動組件包括沿豎直方向可滑動地設置于出風口處的擋風部,擋風部具有向遠離出風口方向運動以打開出風口的第一狀態以及向靠近出風口方向運動以關閉出風口的第二狀態,使擋風部可以起到關閉出風口的功能,保持空調器室內機外殼的整體性,同時防止外部的雜質進入空調器室內機的外殼內部,避免內部的部件受到污染或損壞。附圖說明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的空調器室內機的軸測圖;圖2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的空調器室內機的第一出風口和第二出風口打開的平面圖;圖3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的空調器室內機的第一出風口和第二出風口關閉的平面圖;圖4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的空調器室內機的爆炸圖;圖5示出了根據圖4的空調器室內機的B處放大圖;圖6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的空調器室內機的第二運動組件爆炸圖;圖7示出了根據圖4的空調器室內機的A處放大圖;圖8示出了根據圖7的A處放大圖的一個角度的爆炸圖;圖9示出了根據圖7的A處放大圖的另一個角度的爆炸圖;圖10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的空調器室內機的制冷模式下出風流場的截面圖;以及圖11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的空調器室內機的制熱模式下出風流場的截面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技術。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如圖1至圖11所示,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空調器室內機,包括外殼10、熱交換器40、離心風機組件50、第一運動組件30、加熱元件80以及第一貫流風葉70。外殼10具有相對設置的進風口和第一出風口,第一出風口位于外殼10的下部,第一出風口沿水平方向設置。結合參見圖1至圖3,外殼10包括上部殼體11以及底座組件12。第一出風口由上部殼體11與底座組件12之間的縫隙形成,可以實現空調器室內機的多方向送風。結合參見圖4,底座組件12包括底座支架121以及底座122,其中底座支架121位于底座122的后側。底座組件12可以起到支撐、接排水以及放置電控裝置的作用。結合參見圖4至圖6,第一貫流風葉70橫置于外殼10內的下部并靠近第一出風口設置,加熱元件80位于第二貫流風葉60上方。第一運動組件30設置于第一出風口處,第一運動組件30包括第一擋風部31、第一電機32以及第一齒輪齒條傳動機構33。其中第一擋風部31沿豎直方向可滑動地設置于第一出風口處,該第一擋風部31具有向遠離第一出風口方向運動以打開第一出風口的第一狀態以及向靠近第一出風口方向運動以關閉第一出風口的第二狀態。第一電機32相對于外殼10固定設置,第一齒輪齒條傳動機構33包括第一齒輪331和第一齒條332,其中第一齒輪331套設在第一電機32的輸出軸,第一齒條332固定于第一擋風部31上并與第一齒輪331相哨合,第一齒條332沿豎直方向設置。第一齒輪331 在第一電機32的驅動下沿豎直設置的第一齒條332上下運動,從而帶動第一擋風部31沿豎直方向的上下滑動,實現第一擋風部31的升降功能。當第一擋風部31上升時,實現第一出風口送風,當第一擋風部31下降時,擋住第一出風口,使外殼10的外觀成為一體。第一擋風部31的形狀與第一出風口的形狀相適應,使得第一擋風部31下降后能更好地遮擋住第一出風口。第一電機32的輸出軸穿過第一齒輪331的端部固定有第 ^簧36,以防止第一齒輪331脫落。當然,第一擋風部31沿豎直方向的上下滑動也可以通過其他機構的輔助來實現,例如連桿機構、凸輪機構、液壓機構等能夠實現直線運動的機構都可以應用在本技術中。第一電機32固定于電機支架35上,電機支架35固定于外殼10的底座組件12上,電機支架35具有與第一出風口相連通的導風口,第一擋風部31設置在導風口外并位于第一出風口內,第一擋風部31上升時,導風口與第一出風口相連通,第一擋風部31下降時,隔開導風口與第一出風口。電機支架35具有沿豎直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第一擋風部31具有沿豎直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第一滑槽與第二滑槽相配合,起到平衡和限位第一擋風部31運動軌跡的作用。為了實現多角度送風,導風口處設置有導風板組件,該導風板組件包括固定于電機支架35上的導風板支架38以及可轉動地設置在導風板支架38上的第一導風板34,第一導風板34通過第二電機37的驅動實現在導風口處的轉動,以實現第一出風口的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空調器室內機,包括外殼(10),所述外殼(10)具有進風口以及第一出風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風口處設置有第一運動組件(30),所述第一運動組件(30)包括沿豎直方向可滑動地設置于所述第一出風口處的第一擋風部(31),所述第一擋風部(31)具有向遠離所述第一出風口方向運動以打開所述第一出風口的第一狀態以及向靠近所述第一出風口方向運動以關閉所述第一出風口的第二狀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林,張玉忠,陳國豪,孟憲運,丘曉宏,文超,韓義,
申請(專利權)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