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適用于空調領域,提供了一種空調室內機,其包括具有內部風道的空調主體及與所述內部風道連通的出風部件,所述出風部件包括可轉動地插裝于所述空調主體的側部的安裝管及連接于所述安裝管的外周面且隨著所述安裝管相對于所述空調主體的轉動而轉動的外延管,所述外延管上開設有出風窗,所述外延管、所述出風窗、所述安裝管與所述內部風道相連通。所述空調室內機的外延管借助安裝管可轉動地連接于空調主體的側部,而使外延管的出風窗的出風高度可調節,能夠滿足客戶冷風要從頂部、暖風要從底部吹出的舒適性要求。(*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空調室內機
本技術屬于空調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空調室內機。
技術介紹
由于技術的發展,對空調器舒適性的要求越來越高。普通的常規是空調室內機,出 風口一般是固定的,當分別運行制冷和制熱時,經過空調器調節的風從同樣的高度和位置 吹出,不能滿足客戶冷風要從頂部、暖風要從底部吹出的舒適性要求,常規空調室內機的出 風口是固定的,由于機身本身尺寸和送風距離的局限性,上下的擺動送風角度就有一定的 局限性,不能滿足室內低空溫度調節、房間冷暖均衡舒適性的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空調室內機,旨在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空調出風 從同樣的高度和位置吹出而不能滿足客戶舒適性要求的問題。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空調室內機,其包括具有內部風道的空調主體及 與所述內部風道連通的出風部件,所述出風部件包括可轉動地插裝于所述空調主體的側部 的安裝管及連接于所述安裝管的外周面且隨著所述安裝管相對于所述空調主體的轉動而 轉動的外延管,所述外延管上開設有出風窗,所述外延管、所述出風窗、所述安裝管與所述 內部風道相連通。進一步地,所述空調室內機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內部風道內以將氣流送入所述安裝 管及所述外延管的風輪。進一步地,所述空調主體開設有進風口,所述進風口處設置有換熱器,所述風輪與 所述進風口相對應。進一步地,所述外延管的出風窗設置有用以導風的擺風葉,所述空調室內機還包 括用以控制所述擺風葉擺動的電機。進一步地,所述出風部件具有兩組以上,在空調主體的豎直方向排布。進一步地,所述空調主體與所述安裝管之間設置有使所述安裝管可轉動的轉動機 構。進一步地,所述空調主體的側部設置有與所述內部風道相連通且供所述安裝管插 裝的套管,所述安裝管外周面沿所述安裝管的軸向開設有轉動卡槽,所述轉動機構包括轉 動主動齒輪、帶動所述轉動主動齒輪轉動的電機、套裝于所述套管的外周面并與所述轉動 主動齒輪外嚙合的轉動傳動齒輪及連接于所述轉動傳動齒輪內側并隨著所述轉動傳動齒 輪的轉動而轉動的卡塊,所述卡塊穿過所述套管并卡于所述轉動卡槽內。進一步地,所述安裝管包括第一安裝分管及套于所述第一安裝分管內并相對于所 述第一安裝分管可伸縮的第二安裝分管,所述轉動卡槽開設于所述第二安裝分管的外周 面,所述套管與所述第一安裝分管之間設置有使所述第一安裝分管可伸縮的伸縮機構。進一步地,所述安裝管與所述空調主體之間形成一旋轉軸線,所述第一安裝分管在所述旋轉軸線的方向上相對于所述空調主體是可伸縮的。進一步地,所述空調主體與所述第一安裝分管之間設置有使所述第一安裝分管可 伸縮的伸縮機構。進一步地,所述空調主體的側部設置有與所述內部風道相連通且供所述安裝管插 裝的套管,所述安裝管的第一安裝分管的外周面在所述第一安裝分管的徑向上開設有伸縮 卡槽,所述伸縮機構包括伸縮主動齒輪、帶動所述伸縮主動齒輪轉動的電機、套裝于所述套 管的外周面并與所述伸縮主動齒輪外嚙合的第一伸縮傳動齒輪、與所述第一伸縮傳動齒輪 內嚙合的第二伸縮傳動齒輪、連接于所述第二伸縮傳動齒輪并隨著所述第二伸縮傳動齒輪 的轉動而轉動的螺紋桿及螺紋連接于所述螺紋桿上的推進塊,所述推進塊穿過所述套管并 相對于所述套管是可滑動的,所述推進塊卡于所述伸縮卡槽內。進一步地,所述套管上設置有固定所述螺紋桿的螺桿固定架。進一步地,所述空調主體的側部設置有容置所述外延管的溝槽。所述空調室內機的外延管借助安裝管可轉動地連接于空調主體的側部,而使外延 管的出風窗的出風高度可調節,能夠滿足客戶冷風要從頂部、暖風要從底部吹出的舒適性 要求。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空調室內機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圖1的空調室內機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其中去除了空調主體的前部分。圖3是圖1的空調室內機的后側的分解示意圖。圖4是圖2的空調室內機的局部放大圖。圖5是圖2的空調室內機的圓圈處放大圖。圖6示出了圖2的空調室內機的套管、螺紋桿、螺紋桿固定架、第一伸縮傳動齒輪、 第二伸縮傳動齒輪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1的空調室內機的調節出風高度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 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 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請參閱圖1至圖2,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空調室內機100包括具有內部風道 11的空調主體10及與所述內部風道11連通的出風部件20。所述出風部件20包括可轉動 地插裝于所述空調主體10的側部的安裝管21及連接于所述安裝管21的外周面的外延管 22。外延管22隨著所述安裝管21相對于所述空調主體10的轉動而轉動。所述外延管22 上開設有出風窗23。所述外延管22、所述出風窗23、所述安裝管21與所述內部風道11相 連通。所述空調室內機100的外延管22借助安裝管21可轉動地連接于空調主體10的 側部,從而使外延管22的出風窗23的出風高度可調節,能夠滿足客戶冷風要從頂部、暖風 要從底部吹出的舒適性要求。請同時參閱圖3,所述空調室內機100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內部風道11內以將氣流 送入所述安裝管21及所述外延管22的風輪30。所述空調主體10開設有進風口 12,具體 地,進風口 12開設于空調主體10的后面。所述進風口 12處設置有換熱器13。所述空調主 體10內對應所述換熱器13設置有換熱器上蓋16。所述風輪30與所述進風口 12相對應。 氣流由所述進風口 12進入至所述內部風道11內。所述出風窗23設置于外延管22的靠外 側。所述外延管22的出風窗23設置有用以導風的擺風葉24。所述空調室內機100還 包括用以控制所述擺風葉24擺動的電機(圖未示)。出風窗23的數量可為一個或多個,各 個出風窗23可以單獨控制開或關,也可以同時控制開或關。每個出風窗23對應安裝一個 或多個擺風葉24,可以理解地,所述出風窗23也可以不設置擺風葉24。請同時參閱圖4至圖6,所述空調主體10與所述安裝管21之間設置有使所述安 裝管21可轉動的轉動機構40。所述空調主體10的側部設置有與所述內部風道11相連通 且供所述安裝管21插裝的套管14。所述安裝管21的外周面開設有轉動卡槽25。所述轉 動卡槽25沿所述安裝管21的軸向方向延伸。所述轉動機構40包括轉動主動齒輪41、帶 動所述轉動主動齒輪41轉動的第一電機42、套裝于所述套管14的外周面的轉動傳動齒輪 43及分布在轉動傳動齒輪43內側的卡塊44。所述轉動傳動齒輪43與內部風道11端頭卡 插接、與所述轉動主動齒輪41外嚙合。所述卡塊44隨著所述轉動傳動齒輪43的轉動而轉 動。所述卡塊44卡于所述轉動卡槽25內。當第一電機42工作時,第一電機42帶動所述轉動主動齒輪41轉動,進而帶動所 述轉動傳動齒輪43轉動,卡塊44隨著所述轉動傳動齒輪43的轉動而轉動,由于所述卡塊 44卡于所述安裝管21的轉動卡槽25內,卡塊44帶動安裝管21轉動,進而使外延管22隨 著轉動,達到調節出風窗23的出風角度的目的。所述第一電機42通過第一電機固定架45 安裝于所述空調主體10內。所述安裝管21與所述空調主體10之間形成一旋轉軸線(圖未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安裝管21為二個管體套接在一起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空調室內機,其包括具有內部風道的空調主體及與所述內部風道連通的出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風部件包括可轉動地插裝于所述空調主體的側部的安裝管及連接于所述安裝管的外周面且隨著所述安裝管相對于所述空調主體的轉動而轉動的外延管,所述外延管上開設有出風窗,所述外延管、所述出風窗、所述安裝管與所述內部風道相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蔡征君,楊熙,黎文斗,張智,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美的制冷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