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球墨鑄鐵,其組成近重量百分比為,2.5-4.0%的硅、2.5-3.5%的鈷、0.6-0.65%的鉬、0.02-0.03%的鎳、2.5-4.0%的碳、0.03-0.05%的鎂、0.001-0.003%的鈮及余量的鐵和不可避免的雜質;所述雜質的重量百分比不能超過0.5%。通過在鑄鐵中加入鈮及鎳,能夠提高鑄鐵合金組織體的均勻和防偏析問題,并提高了鑄鐵的熱穩定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鑄鐵領域,特別是指一種球墨鑄鐵。
技術介紹
鑄鐵合金以其生產工藝簡單,對于復雜結構部件能夠一次成型的優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鑄鐵合金在高溫下,其組織結構內的馬氏體結構大于其它結構,因此會發生組織結構的變化,導致鑄鐵的強度減小,其使用溫度一般不能超過350°C。雖然有技術提出,對鑄鐵合金材料進行改進并提出了一些技術方案,這些技術方案為了解決鑄鐵耐高溫問題,加入了一些鉻、錳等元素以提高強度,但在高溫環境下的耐磨性能不高,而且在加入錳的量導致鑄鐵合金變脆,容易出現表層脫落等現象,無法滿足在高 溫下的耐磨要求。對于球墨鑄鐵的蠕變強度和蠕變斷裂強度主要是靠硅和鑰來提高,但是鑰的偏析傾向的特性決定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導致球墨鑄鐵的韌性明顯降低,而脆性增加。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球墨鑄鐵技術方案,通過本技術方案,能夠克服完全依靠鑰來提高球墨鑄鐵的組織結構的缺陷,提高熱穩定性及蠕變斷裂強度。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球墨鑄鐵,其組成近重量百分比為,2. 5-4. O %的硅、2. 5-3. 5 %的鈷、O. 6-0. 65% 的鑰、O. 02-0. 03% 的鎳、2. 5-4. 0% 的碳、O. 03-0. 05 % 的鎂、O. 001-0. 003 % ^鈮及余量的鐵和不可避免的雜質;所述雜質的重量百分比不能超過O. 5%。本專利技術同現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鑄鐵中加入鈮及鎳,能夠提高鑄鐵合金組織體的均勻和防偏析問題,并提高了鑄鐵的熱穩定性。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通過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應當理解的是,以下的實施例僅能用來解釋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而不能解釋為是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在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中,關于鑄鐵的冶煉工藝同現技術相同,只有配料組成有所區別。實施例1一種球墨鑄鐵,其組成近重量百分比為,2. 5 %的娃、2. 5 %的鈷、O. 6 %的鑰、O. 02%的鎳、2. 5 %的碳、O. 03%的鎂、O. 001 %的鈮及余量的鐵和不可避免的雜質;所述雜質的重量百分比不能超過O. 5%。實施例2一種球墨鑄鐵,其組成近重量百分比為,4. O %的硅、3. 5 %的鈷、O. 65 %的鑰、O. 03 %的鎳、4. O %的碳、O. 05 %的鎂、O. 003 %的鈮及余量的鐵和不可避免的雜質;所述雜質的重量百分比不能超過O. 5%。實施例3一種球墨鑄鐵,其組成近重量百分比為,3. 5 %的硅、3. O %的鈷、O. 62 %的鑰、 O.025 %的鎳、3. 5%的碳、O. 04%的鎂、O. 0015%的鈮及余量的鐵和不可避免的雜質;所述雜質的重量百分比不能超過0.5%。權利要求1.一種球墨鑄鐵,其特征在于其組成近重量百分比為,2. 5-4. O %的硅、2. 5-3. 5%的鈷、O. 6-0. 65% 的鑰、O. 02-0. 03% 的鎳、2. 5-4. O % 的碳、O. 03-0. 05% 的鎂、O. 001-0. 003% 的鈮及余量的鐵和不可避免的雜質;所述雜質的重量百分比不能超過O. 5%。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球墨鑄鐵,其組成近重量百分比為,2.5-4.0%的硅、2.5-3.5%的鈷、0.6-0.65%的鉬、0.02-0.03%的鎳、2.5-4.0%的碳、0.03-0.05%的鎂、0.001-0.003%的鈮及余量的鐵和不可避免的雜質;所述雜質的重量百分比不能超過0.5%。通過在鑄鐵中加入鈮及鎳,能夠提高鑄鐵合金組織體的均勻和防偏析問題,并提高了鑄鐵的熱穩定性。文檔編號C22C37/10GK102994869SQ20121050748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6日專利技術者張桂芬 申請人:張桂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球墨鑄鐵,其特征在于:其組成近重量百分比為,2.5?4.0%的硅、2.5?3.5%的鈷、0.6?0.65%的鉬、0.02?0.03%的鎳、2.5?4.0%的碳、0.03?0.05%的鎂、0.001?0.003%的鈮及余量的鐵和不可避免的雜質;所述雜質的重量百分比不能超過0.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桂芬,
申請(專利權)人:張桂芬,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